文 | 李玉伟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诗圣杜甫以一首古风《丈人山》,开青城山天下“幽”之先河,成为最佳“形象大使”和“代言人”,使其“幽”动天下。
(山门/双玉摄影)
而我始终以为,“幽”是青城山的底色和血脉,“青”是青城山的表象和灵魂。戊戌年夏末秋初趁几天年假前往一游,感觉更深。
到达青城山已经傍晚,遂居住在山脚下和平村民居。第二天早早就被唤醒:
夜宿山村
翠鸟鸣青山,晨鸡昊天啼。
岚露透清寂,悠悠醒窄居。
(青幽/双玉摄影)
甫进重檐式山门,顿感“绿树掩映森意浓,苍翠世界婆娑多”。两侧乔木松柏修长挺拔,遮蔽着山路,右侧三叠瀑布交错喷涌,沿清溪奔流,溪岸被葱郁的藤类植物覆盖,略无阙处。游人三三两两,迤逦而行,一位环卫大姐正在认真地清扫夜落残叶。
(勤奋/双玉摄影)
青石铺就的台阶随山势自然蜿蜒而上,数十米高的杉木、苍翠的竹林仿佛天然遮阳伞,林荫遍布,形成了一条天然绿色走廊,人行其间,心怡神爽。
我正气喘吁吁地走着,抬头见一位上身赤裸露出古铜色胸腹的中年人,头发渐白,手柱一支木棒,裤衣上挽,肌腱虬扎,脚穿白袜绿胶鞋,竹篓背负一摞青方砖,正健步上行。
您走的好快啊。
见我打招呼,中年人用木棒支住竹篓底部,略微站直身体,用浓重“川普”回答,习惯了。
您多大年龄了?
你看呢?
有四十多岁吧?我见其面色红润,还是很年轻的,何况猜人岁数一般都是往小一点说,不像遇到过的有些年轻人,一见面就“叔叔”“大爷”的乱叫,好像我已经很老了。
四十八了。
您贵姓?
免贵姓杨。
您“搬山”几年了?我知道,一般向山上运物品者都有个固定称呼,用担子的叫“挑山工”,直接背负的自然叫“搬山工”了。
十几年了。
您背的砖很重吧?
一百二十斤。
天哪,这么重。我背了个布包这才走了多远就汗流浃背了,您真厉害!
不经常爬山都这样,我们习惯了。
您这一趟挣多少钱?
回来还要带垃圾等下山,一个来回八十块。
真是不易。
呵呵,山上有各种植物六千余种,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负氧离子每平方厘米两万八,比有些大都市高一百八十倍,环境好空气好,就等于锻炼了。
说罢,杨师傅慢慢取过木棒,转身继续向山上走去。
望着杨师傅健壮的背影,我按下了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