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青花瓷器底部鉴定图解(青花瓷器收藏品鉴定方法)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6-24 12:27:5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元青花瓷底足辨识

史爱平

最难收集的是元青花瓷底足的信息。即使在博物馆,也往往很难见到器物底部。说到底,还是因为底足特征的极为关键性。一件古瓷,看底足,如同性别的判断,翻过来是“公”是“母”(是真是假),一下就可知。所以,底足是瓷器的“软肋”。抓住它,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对于元青花瓷来说,元代时“既仔细又随意”的制造风格导致了其造型品种的复杂多样和差异。这种差异又使得元青花瓷器的底足也都各有不同,再加上造假者的刻意模仿,给真假识别上带来一定影响。

识别元青花瓷底足的依据:1、有明确地点的出土器物和出土底足瓷片。2、特征明显的馆藏品和民间收藏品。3、传世品。这三点中后两点争论多。而第二点大多数馆藏品和收藏品都很难被证明为是第一点依据(一是公家馆藏或收藏,一是私人馆藏或收藏,不依公或私而改变性质)。目前所知除高安、包头、保定、蚌埠等地少数馆藏品为有明确地点的出土器物外,其余各地馆藏品和收藏品仍属于特征明显之列。第三点传世品对于国内器物来说很难对号入座,只有国外伊拉克、伊朗等国博物馆珍藏品可就此说。此三点依据也是识别元青花瓷其它诸多特征的基础。

青花瓷器底部鉴定图解,青花瓷器收藏品鉴定方法(1)

综合目前所知,元青花瓷底足特征如下:

一、手工拉坯旋削结合,足底不上釉。

(一)大、中罐、梅瓶等:

1、平切足。显极干(仿品干度显弱)。

2、足底旋削挖出,较浅(深几毫米之间),底削平,或有旋痕、或隐现旋痕、或无旋痕。旋痕情况如下:

(1)宽道或窄道旋痕(海螺状),如从中心为起点计,纹路一般顺时针旋,也有极个别逆时间旋,其实为左、右手不同习惯加工者加工态。

(2)同心圆旋痕(类似纹,宽窄细密均有,实质仍属正常旋痕)。

(3)有的器物会出现跳刀痕或旋裂撕痕。

(4)有的器物中心留有乳钉痕,不是全有。

对隐现旋痕的器物须认真仔细看才能发现。另外较特殊的为同心圆旋痕,如伦敦拍卖的鬼谷下山罐、包头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等即此类。

除旋痕外,有的器物还存在放射状的跳刀痕、旋裂撕痕等。

上述痕纹,不一定集中在一个器物上。

3、足墙以宽大为特点,大罐等足墙宽2—4厘米左右,梅瓶、中小罐等小于该尺寸(依大小器型而不同)。

4、足墙外胎釉结合处一圈手工斜削,宽几毫米之间不等。旋削中起刀收刀痕连续不断,而非一刀或循一线所为。

5、足底整体平面略不平,略见其中有凹有凸。

青花瓷器底部鉴定图解,青花瓷器收藏品鉴定方法(2)

青花瓷器底部鉴定图解,青花瓷器收藏品鉴定方法(3)

(二)玉壶春瓶:

1、深足(大都10毫米左右至以上)。

2、窄足墙,7、8、9、10毫米左右(依大小器而不同)。

3、足墙脊扁平钝、不规则扁凸等。

4、足底旋平多见,有些器物有乳钉。

(三)大盘:

1、不深不浅足(多在5毫米左右)。

2、窄足墙。7、8、9、10毫米左右(依大小器而不同)。

3、足墙脊平扁、不规则扁凸、极个别泥鳅背者。

4、足底平,或平而粗糙。旋纹多不明显。

其它造型器物参考上述器物。

二、杂质现象:

1、足底可见散布有不均的黑渣点。这些黑渣点或3、5个,或数十、数百个,大小不等,类似黑芝麻粒或黑高梁糠粒,被压在或附在或裹在或析出于表层里外,足墙表面为多。也被俗称为铁渣。为烧制过程中所现。也有的器物无此现象(不同窑口、不同胎土混合比例、不同烧制条件造成)。

2、胎土所现的极小黑点,分布不均,比黑渣点小得多,量极少(如果器物足底清理不净会看不到。也有的器物胎土纯净难见。

三、火石红现象:(下篇详解)

火石红现象是因胎土含有铁成份,在烧制过程中,或在长期历史过程中自然生成,是一种附于足底表面带有半金属光泽的褐红黄颜色的斑(或浓或淡)。

1、局部红。足底各部位形成的红斑,有自然浸润感。

2、一线红。于底足外墙的胎釉结合处、足窝内釉斑边缘处,自然浸染析出的线状红斑。

3、斑点红。在足墙表面可见到的点点滴滴小红斑,有自然渗浸感。

4、大面积红。整个足底都被红斑布满,有自然浸润感。

上述火石红中,斑点红、一线红的形成状态最为自然,最不好模仿,认可率最高。大面积火石红如果呈自然状态,一般也属真品,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几只梅瓶底部呈现浓厚的大面积火石红,这种大面积火石红现象如果过于浓厚,往往把底部其它特征也遮掩住,很难使人看清楚底部真面目,这是观察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如见到这种器物,一定要谨慎,在其它特征均符合的情况下,切莫误*。

还有一些无火石红器物,其它特征均符合,这时就要注意和现代仿品中无火石红的器物认真对比。只要谨慎,不愁真品识别不出来。

现代仿品火石红,像刷上去再烧出来的样子,再加上现代胎土特征,因此很难乱真。最难区别的,是同自然渗洇出的火石红相比中,一种很像用棕红色护胎釉涂抹后烧出的火石红器物,这种火石红也属真品,主要特征是其火石红色同胎结合比仿品紧密,颜色比仿品显熟厚实深重。更重要的是其胎质、釉质、颜料等主要特征不同,使真假本质能够区分。

四、汽泡坑现象:

元青花瓷胎土由于加入麻仓土烧制,内中常混有零星小汽泡,这些汽泡随拉坯会现于表面,故在底足上面常会看到有破损小汽泡坑,呈各种形态:狭长坑眼、变形圆坑眼等等(最好用30倍放大镜看)。不是所有器物都可发现,特别是小型器物底足上很少见(根据规律胎土内部是有汽孔的,只不过现实是不能打碎看)。

五、沾砂:

有的底足上沾有一些砂粒,一般不多,一两处而已。

六、足底釉斑:

底足窝内常会见到一点或几点釉斑。釉斑形状似随意沾上或故意点抹。有多种说法:

1、自然沾上说。

2、记号说。

3、试釉斑说。

自然沾上说认为器物在上釉时底部无意间接触到台面上的釉水,或人工擦抹底部釉未擦净,所遗留下的自然痕迹。记号说认为当时为了区别瓷器等级或为提供给不同阶层使用而为之。试釉斑说认为当时瓷工为了在涂釉前检验釉质成色而事先在最底部点几下看看以使心中有数,然后再决定上釉。其实这些说法集中起来就是要解释一个问题:是自然沾上还是人为的。这些釉斑从具体形态看,有的像溅上,有的像淋上,有的像笔点,有的像刷上,有的像贴上,不一而足。釉斑大小多少均不一样,有的斑稍大,有的斑很小很少,有的仅在足墙内侧存一线微弱状。

解释这一现象,最好多看出土瓷片或实物,切莫仅以一两件所见定乾坤,釉斑现象在大多数元青花瓷底足上均有(少数没有),且往往存在于足墙内侧至足窝内,所以人们觉得奇怪:为何着地的最易沾釉的足墙脊上却很少见,而大都沾到了不着地的足窝内侧和足底呢?显然是一种有意行为,即人为作用。这里,自然说显然不够充分,也就很难解释人们的这一合理提问。但不管怎样,这一点并非决定元青花瓷本质属性的关键。还是那句话,对于景德镇来说,上不上釉斑,实在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仿品有无釉斑,都不能使其变成真的。真品有无釉斑,都不能使其变成假的。

因此,底足釉斑现象只可做参考。

这里,应特别重视的是那些釉斑边缘渗出一线红的器物,其真品认可率是最高的。

除釉斑外,少数玉壶春瓶底部有涂釉现象。

七、瓷化程度:

中等,坚致。看起来粗糙实略滑润(不是很滑。足墙表面有沾砂或黑渣点时有挡手感)。仿品则瓷化程度太高、太硬,拉手感太强。

八、胎色问题。

一般来讲,通过底足看胎色是最方便的。但实践中却往往受到很多条件限制,如要看清:1、底足必须清理干净。2、足底有磨损处。3、有磕碰轻微损伤处。通过这些可大致看出胎色。实际中,那些保存度完好的器物,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足底大多无磨损,也无损伤,表面火石红或原始包浆遮住里面,很难观察细致。特别是那些清理不彻底也无法彻底的器物,如高安馆藏梅瓶等器物,要想完全看清,凭肉眼非能及。还有,就是能看清表面,也无法保证胎内的颜色。如,有的表面为洁白,而内部深处却又变成了带点灰。这在出土瓷片中常见到。当然并非全部,也有白到底的。因此,通过底足来看胎色,只宜参考。这里需强调的是,不能因为要看胎色将底足擦磨,不管主人同意与否,也不管这种损失多么微小,我们都应尽力回避(史爱平撰)。

作者单位: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栏目热文

明青花瓷痕迹鉴定(明代青花瓷的使用痕迹)

明青花瓷痕迹鉴定(明代青花瓷的使用痕迹)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关于苏麻离青,很早就流传着用乌黑的苏麻离青在干燥的瓷坯上绘图...

2023-06-24 13:04:56查看全文 >>

明清青花瓷鉴定方法和特征(鉴定青花瓷的方法)

明清青花瓷鉴定方法和特征(鉴定青花瓷的方法)

青花瓷是一种高温烧制的釉下彩瓷,其着色剂是氧化钻,一种与水不溶的暗灰色粉末,在逐体上创作而后施以透明釉,然后在1320度...

2023-06-24 12:24:33查看全文 >>

青花瓷五种鉴定(青花瓷鉴定真品和假的区别)

青花瓷五种鉴定(青花瓷鉴定真品和假的区别)

你知道,下面这两个青花瓷器哪个真?哪个假?青花瓷器又是如何鉴定?顺治十年青花山水图象腿瓶 上海博物馆藏话不多说,今天就来...

2023-06-24 12:21:09查看全文 >>

清三代青花瓷气泡鉴别方法(明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

清三代青花瓷气泡鉴别方法(明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

康熙将军罐 康熙青花 雍正青花的胎釉 雍正青花 雍正青花瓷青花发色比康青更纯正一些,画意也更精...

2023-06-24 12:19:12查看全文 >>

明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青花瓷鉴定的正确方法)

明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青花瓷鉴定的正确方法)

明青花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青花瓷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

2023-06-24 12:21:15查看全文 >>

历代青花瓷的鉴定方法

历代青花瓷的鉴定方法

青花瓷的断代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看器形、看工艺、看装饰风格等来进行。但有一个方法最易掌握,也更科学可靠,这就是通过对青花...

2023-06-24 12:29:38查看全文 >>

清中期青花瓷鉴定真伪(清顺治青花瓷特征与鉴定)

清中期青花瓷鉴定真伪(清顺治青花瓷特征与鉴定)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往往是以夺目的花朵作为中心,由细密的枝茎叶婉转缠绕,雍容而不失妩媚...

2023-06-24 12:58:53查看全文 >>

明代青花瓷各朝鉴定要点(明代青花瓷鉴别方法)

明代青花瓷各朝鉴定要点(明代青花瓷鉴别方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莹润,白地蓝花,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

2023-06-24 12:59:32查看全文 >>

明代青花瓷真品图解法(明代晚期青花瓷特征与鉴别方法)

明代青花瓷真品图解法(明代晚期青花瓷特征与鉴别方法)

我们平时在古玩店见到的瓷器除了假的之外,多是一些民窑器,青花瓷所占比例最大,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明初民窑青花瓷,记住这些特...

2023-06-24 12:34:30查看全文 >>

清三代青花瓷鉴别方法(清三代的青花瓷特征)

清三代青花瓷鉴别方法(清三代的青花瓷特征)

雍正青花杯大凡喜爱中国古瓷者,绝大多数爱好青花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即古玩界俗称清三代生产的青花瓷被誉已为我国制瓷工...

2023-06-24 12:33:3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