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八股文
而这种现象,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鼎峰的明清时期是尤盛。
隋唐时期,科举刚出现时,科举好歹还有明经(经义)、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这些实用的科目,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就只剩下进士一科,而且考试的内容也由隋唐时期的重时策,轻诗赋,变成了重诗赋,轻时策。此次,明清皇帝为了彻底的控制住读书人的思想,让他们真正沦落为一个只知忠君,而不知忠天下的迂腐之臣,他们是大行“八股文”。
“因命题范围狭窄,士子揣摩试题,读时文选本,模拟仿作,而束书不观,不务新知”,因科举考试内容被明清皇帝局限在“四书五经”范围内,而这些书籍多是只讲如何忠君,却不讲如何治国,因此对于皇帝来说,虽是有利的,但对于天下而言,确是贻害无穷的,它只会让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变成一个死板的书呆子,他们不知创新,只知照本宣科,而随着这些读书人走向了帝国的上层统治阶级,试问国家还能好吗?
可以说就因明清对于科举只重于忠君的教育,而不注重实学的教育,致使天下读书人是只知钻研四书五经,学习诗词歌赋,进而也就抑制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此,这就导致曾经创造出“四大发明”的辉煌文明,自明之后,再无新科技的诞生,再加上明清又奉行“闭关锁国”的国策,由此曾经雄居东方,傲然于世界的华夏文明开始落后于西方文明,直至今日都未有变化。
正如顾炎武所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可以说,明清的科举,对于中国,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它只会让中国越来越落后,而不会有任何其他的益处。
明清科举考试流程表
但是,诚然,当我们以现在的眼光去审视科举这些制度时,它的确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抑制百姓的思想,抑制中国的发展等等。可是,我们需要知道,世界上不存在,也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制度,科举制亦是不例外,正如前文所说,科举能存在千余年而不被废除,它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因为以当时的环境,它是唯一对底层精英最为公平的一项选官制度。
科举制最初设立的目的就是要给予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为国效力的机会,因此这制度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若是使用者能够公平、公正的使用它,它是能为国家源源不断的提供富有朝气,又有才能的新鲜血液的,而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整个国家是绝对能够健康而又稳步的向前发展的。因此,也正因科举制有这种效果,所以其很多制度都依旧被现代社会所采用,如考试制度、糊名制度、锁院制度等等,而从这点我们就可看出,科举虽有短处,但也有它的长处。
总得说,无论是封建时代,还是当代社会,面对着中国这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以考试来进行人才选拔的这种形式仍然是最适合中国的选才方式。只得说,对于科举制,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就去全部否定它,我们应该做的是深入的了解它的长处和短处,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将其正确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这个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