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车主 >

均二者之策中之的意思(一府之主中之的意思)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22 12:04:1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收藏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文言虚词:之18.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①申之以孝悌(tì)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

②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译文: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朱亥笑着说:“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况且,公子即使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归服秦国,难道不怜惜你的姐姐吗?

⑤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

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2、指示代词,这,此。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出自己愿意而给它编造托辞的态度。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译文: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③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这是谁的过错呢?”

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译文: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千万个人的心。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④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

译文:儿子想为父母报仇,大臣想为君王报仇,哪有敢不竭尽全力的呢?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

译文: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③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译文: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⑤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译文: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译文: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译文:人谁又能够用清洁(高洁)的身体(自己),去接受脏污的(衣)物啊!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译文:我关上窗子住在这里,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译文:。霎时间,烟火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很多。

④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译文: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三)动词,到……去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译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译文: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译文: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译文: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⑥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译文: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

均二者之策中之的意思,一府之主中之的意思(1)

文言文知识点是高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观点态度、等。


感谢您的阅览!

喜欢就请点个赞吧!

更多高中语文干货,欢迎您关注

栏目热文

均之二策的之是什么意思(均输之法是什么意思)

均之二策的之是什么意思(均输之法是什么意思)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人称代词。【我你他,人事物;他她它,单复数】代人、物、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

2023-11-22 12:23:26查看全文 >>

均之二策意思(均之二策的之是啥意思)

均之二策意思(均之二策的之是啥意思)

文言文中的虚词是实词的必备补充,对于充实文意,表达情态,转换语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犹如文章的血肉和筋脉一般。就中学文言...

2023-11-22 12:28:50查看全文 >>

均之二策其中之的意思(一府之主中之的意思)

均之二策其中之的意思(一府之主中之的意思)

zhī①<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

2023-11-22 12:18:43查看全文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的意思(守城之难方当与诸侯慎之的意思)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的意思(守城之难方当与诸侯慎之的意思)

文/姚晓朱熹曾说:“凡读书,须看上下文意如何,不可泥著一字。”这就告诉我们阅读古文时应结合语境来推求训释词义,明辨文旨。...

2023-11-22 12:29:33查看全文 >>

逻辑顺序是指什么(逻辑顺序有什么特征)

逻辑顺序是指什么(逻辑顺序有什么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安徽中考)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康乐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漫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

2023-11-22 12:08:10查看全文 >>

均之二策的策什么意思(策问对策中的策是什么意思)

均之二策的策什么意思(策问对策中的策是什么意思)

一、 作业讲解 二、 课前回顾 三、 知识点梳理现代文四大句式:1、陈述句2、疑问句:①反问句 ②设问句 如何判断:①...

2023-11-22 12:25:25查看全文 >>

均之二策中之的意思(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的意思)

均之二策中之的意思(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的意思)

“之”是个最常见的虚词,从出现频率看,在中学文言文里它占第一位。从中高考来看,考查的次数仅次于“以”,其中结构助词和代词...

2023-11-22 12:22:23查看全文 >>

为我之策的策的意思(策之以道的意思)

为我之策的策的意思(策之以道的意思)

关注“潘潘儿学姐”,解锁所有中考语文备考知识!这次,我们来讲一讲一词多义的“策”。《说文解字》中说:“策,马棰也。”由此...

2023-11-22 12:20:40查看全文 >>

均之二策的均之意思(均之二策的之的意义和用法)

均之二策的均之意思(均之二策的之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翻译既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也是文言阅读题考察的重要题型。通常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

2023-11-22 12:15:08查看全文 >>

天女和桑桑最终融为一体了吗(桑桑和天女为何同时在场)

天女和桑桑最终融为一体了吗(桑桑和天女为何同时在场)

《将夜2》天女结局:与桑桑合体致其黑化,最终被宁缺消灭文/听歌打娱在如今的热播剧里,王鹤棣、宋伊人、袁冰妍等人主演的《将...

2023-11-22 11:52:1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