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年-1815年,瑞典领土的变化,数字表示获得年份,括号内数字表示失去年份
瑞典独立之时,欧洲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北欧国家全部加入了新教。宗教改革后,芬兰的主教阿格里科拉出版了他翻译的芬兰语《新约》。《新约》的出版,带动了芬兰语书写方式的创新。
尽管阿格里科拉发明了芬兰语的书写,但直到17世纪时期,瑞典语依然是芬兰唯一的官方语言。但这好歹也算是芬兰民族觉醒的一个进步,芬兰语从口语到书写的出现,唤醒了芬兰的民族意识。
与“维京老大哥”丹麦决裂并退出卡尔玛同盟之后,瑞典开始独自谋求获得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霸权。16-17世纪是瑞典夺取北欧霸权,疯狂对外扩张的年代,而在这过程中芬兰士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瑞典军队一度有三分之一是芬兰人。
▲1658年,瑞典帝国极盛时的范围
然而瑞典的军事行动也加重了芬兰人的负担。芬兰民族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反抗瑞典统治,这一定程度上唤醒了芬兰人的民族意识。
瑞典独揽的北欧霸权终于在18世纪迎来了挑战,东欧平原上的俄国崛起,并寻求获得西方和北方的出海口。然而当时俄国向西的出海口是瑞典的领土,1700年俄国和瑞典爆发了“大北方战争”,夹在中间的芬兰成为了主战场。
▲1721年大北方战争结束后,瑞典元气大伤,退出强国行列
1721年,战争最终以瑞典的失利告终,瑞典割让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国。战争的失利使得瑞典和芬兰的隔阂日益明显。
▲1706年,大北方战争期间的形势
俄国于1808年再次发动战争,并再次战胜瑞典。瑞典的屡次战败,使得其彻底退出了欧洲强国的行列。1809年,瑞典将奥兰群岛和整个芬兰割让给了俄国,瑞典统治芬兰700年的历史正式告一段落。
俄国在芬兰成立了“芬兰大公国”,由俄国沙皇担任芬兰大公。为安抚芬兰,俄国赋予了芬兰更大程度的自治权。芬兰的行政事务可不用通过俄国各部门,就能直接汇报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