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期与成人期:约有5%~10%的病人会延续到20岁,其病灶与孩童型类似,好发于手肘窝、膝窝、颈项、前胸部、手腕、足关节等处。这个时期局部皮肤苔癣化更明显,也会有变厚、变粗等情形,肤色也较深。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特应性皮炎的病程长,易反复,因此其治疗原则以恢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或激发因素、减轻或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在必要的药物治疗时,我们要对疾病治疗方法及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并注意生活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如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诱发因素;了解润肤剂等辅助治疗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尽量避免或减少寻求所谓特效疗法;了解相关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各种治疗的利益和风险,与医生配合,以获得尽可能好的疗效。

激素
局部间断外用糖皮质激素并配合润肤保湿剂是目前治疗AD的一线疗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不同类型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制剂,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炎症、减轻症状。
一般初治时应选用强度足够的制剂,以求在数天内明显控制炎症,但是在面部、颈部及皱褶部位应选用相对弱效的糖皮质激素,并应避免使用强效含氟制剂;儿童慎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对于慢性或较厚的皮损外用时应选用较为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制剂,短期内控制病情后改用弱效的制剂或非激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强效类固醇虽然有一些副作用,包括皮肤变薄、皮肤萎缩、皮肤色素脱落、毛囊炎等,但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药物效果与副作用的平衡,对特应性皮炎确实有极大的帮助而较少副作用。
简言之,糖皮质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多种原因如物理性、化学性、免疫性及病原生物性等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能减少过敏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的产生。轻症的特应性皮炎可以使用非处方药氢化可的松软膏,严重的特应性皮炎可以使用处方类的激素软膏。

抗组胺
口服抗组织胺药物能有效控制搔痒,苯海拉明(第一代抗组胺药)就是这一类,副作用是容易引起嗜睡,第二代的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解决了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