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黑入肾”,黑芝麻性平味甘,能补肝肾、润五脏、益精血。现代研究发现,黑芝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钙质,对改善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有帮助。
我常建议患者早上来一碗黑芝麻核桃糊,既能暖胃,又对头发、皮肤、气血都有好处。
黄豆:植物界的“造血工厂”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黄豆是植物界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材之一。而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础原料。
此外,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还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对女性尤其友好。每天一杯豆浆,或者吃点豆腐、豆腐脑,不仅能补气养血,还能缓解情绪波动、改善睡眠质量。

桂圆:暖中益气,别吃太多
桂圆性温,有“补心脾、养气血”的说法。民间有句话讲:“一日三颗桂圆肉,百年不显老。”虽然夸张,但桂圆确实适合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健忘的人群。
但要注意,桂圆糖分高、偏温燥,不适合上火体质或糖尿病患者多吃。我的建议是每次吃5颗左右,配着粥或泡茶,不宜空口大吃。
当归:不是药材那么遥远
很多人一听“当归”,就觉得是药材,不敢碰。但其实,当归在中医中被称为“补血之圣药”,很多中成药如“当归补血口服液”、“乌鸡白凤丸”都含有它。

当归不仅能促进骨髓造血,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痛经、月经不调。日常可以炖汤用点,比如当归炖鸡、当归牛尾汤,既美味又实用。
红糖:不是糖,是药食同源的宝贝
红糖在中医中被称为“甜而不腻,温而不燥”,尤其适合气血不足的女性。产后调养、月经期间喝点红糖姜茶,不仅能暖宫活血,还能缓解痛经。
但注意,红糖虽好,糖尿病患者慎用。而且红糖不是天天喝,一般在经期前后3天内饮用为宜。
别光靠吃,调气血还得靠“动”

气血的运行,是靠脾胃“运化”、肺的“宣发”、心的“推动”。单靠吃,是远远不够的。
我常跟患者说:吃再多补品,不如每天快走30分钟。
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生成和分布。尤其是太极、八段锦、瑜伽等柔和运动,既能调气,也能养神。
还有一点,睡眠是养血的关键。中医讲“血归于肝”,晚上11点之后是肝藏血的时间,熬夜不仅消耗气血,还容易让气血“流不回去”,导致第二天早上无精打采。
误区多了去了,别掉坑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