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生命科学有前途吗(学生命科学有前途吗)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2-22 21:18:24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关于房产、争议与瘟疫

尹烨:今天同事知道我跟您聊天,问了我一个问题,还能不能买房了?在哪儿买房?就比如说春节回家,老家要不要买?现在他在深圳工作,在深圳要不要买?省会城市能不能买?我说我请任老师再来讲一讲。

任泽平:因为买房大家都关心。我给大家简单说一说。叫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是需求,土地是供给,金融是杠杆,这个框架是我提的。

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大家留意,中国房地产普涨的时代结束了。为什么普涨,谁来结束?现在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三十四平。九八年是十几平。改革开放之初是大约五六平,人均三十四平,基本是发达国家水平。套户比1.09套。现在我们每户家庭是1.09套房。中国城镇化率是65%,已经接近尾声。基于这几个数据,我给大家讲几个大的判断。当我们的城镇化率进入65%,大开发时代结束。套户比1.09套,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三十四平,意味着未来中国70%的城市房子会过剩。全国是1.09,但是人口流入的北上广深苏杭,这些地方还是短缺的。但是大量的低能级城市,东北、西北会过剩。两个家庭两个老人各有一套房或两套房,都是独生子女,结婚以后四套房。关键是什么呢?它的人口还在流出,未来过剩会非常严重。中国未来的房子只有20%的城市有机会。

过去两年多,因为美国搞无上限QE,货币超发,全国房价涨了18.7%。但是美国广阔的中部地区没涨。两大海岸线房价涨了30%多。量化宽松是一个催化剂,最后根本的原因是人口的迁移。我们的城镇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从农村到城市,你会发现60%是一个分割线。在城镇化60%之前,大约是2015年前后,中国的一到六线城市房价都涨。但是到了2015、2017年以后,你会发现分化。分化的背后是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集聚,东北、西北低能级城市人口在不断的外迁。但是像深圳,每年新增三五十万人,广州每年新增二十万人,苏州每年新增一二十万人。这些一二线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在不断的集聚人口。

生命科学有前途吗,学生命科学有前途吗(33)

美国广阔的中部地区往两大海岸线迁移,所以直接导致了两大海岸线的房价不断再创新高。美国的中部地区一个house几万美元没人要。两大海岸线要几百万美元,还在不断的涨。

中国已经发生了。北上广深的房价创新高。东北有个城市鹤岗,十万八万块钱一套房没人要,以前大家当新闻,以后就是常识。

我送大家一句话,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你要买这个城市,你看这个城市是不是人口流入的。因为人才是买房最根本的需求,长期是要看人口。

咱俩插点题外话,我们俩都在从事一些科研,同时都手握着巨大的流量,又进行科普工作。其实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常识的重要性。

过去一年,我参与过经济学的几个大的论战。咱不点名,跟任何人都没有个人的恩怨,完全是基于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问题的认识不一样。

举一个例子,过去这一年我一直为市场经济而辩护。但是你会发现,有些人因为他在经济学领域是业余的,就会变得极端而偏激,容易把这个社会带歪了。比如说民粹主义。什么概念呢?大家经常会讲,为什么我们现在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呢?把这些问题都归结为市场经济,然后煽动仇富等等一些问题。

其实在市场经济里,这些问题都是有解的。计划经济在全球都实验失败了。但是你会发现民粹主义的典型特点,就是通过煽动和一些极端的观点来误导民众,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很多大型实验的失败,就是因为对常识不够尊重。所以说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或者叫公共知识分子,是有责任用知识来推动社会的进步,研究真问题,同时把它传播出去的。

最后再问两个问题,有点挑战性了。您既做前沿的科学研究,这些年又为大家做了很多科普的工作,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公众人物。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总有喜欢你的,总有不喜欢你的。前段时间我看你也掉到舆论漩涡里面,那您能不能借此回应一下?

尹烨:我觉得首先看发心吧。什么是发心?发心就在于,你为什么要把这个东西给大家去讲出去。科研和科普还是不一样的,我给大家稍微去厘清些概念。

科研要的是求异,在自然科学领域,否定别人的才是做科学。因为你把别人的事又做了一遍,那就叫证伪,除了会对原来的理论进行加固,并没有产生你的新理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科研本身的确是需要非常纯粹的一门心思往前去跑的。

科普不一样,科普是要求同。首先激发人的兴趣,这是最大的痛点。当他自己有了兴趣,我相信以中国现在这一代人的综合素质和所处的环境,不管是国际化程度、外语水平,还是自己能掌握到的资料、检索信息的能力,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加持,师傅领进门,修行就在个人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用对科研的要求来要求科普,没有谁做得到。反过来讲,我们也不可能要求让所有做科研的人都做科普,反之亦然。

归根结底我还是鼓励更多的人能够站出来多讲一讲科普,咱们多讨论讨论问题,多做一些能够让大家有正确的认知、有意义的事情,就问题分析问题,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很好的思辨态度。

其实我们做自然科学这么多年,最怕的一个词就是权威。一旦说谁是权威,你就知道,大概率他就可能会阻碍后面的发展了。因为权威是颠覆了以前的人,才变成了今天的权威。所以任何人都不可以以权威自居,不管您的经济水平有多高,我在生命科学领域知道了多少,我们都得像孩子一样去接受,有事就说事儿。而不是说,因为我的位置高,所以我说的事儿都变成金口玉言了,那肯定是不对的。

就怕*恶龙的那个少年坐在恶龙尸体上,自己头上也长出了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我们不能成为阻碍下一个时代的权威。

从这个意义上讲,喜欢您的,讨厌我的,都很多。但是内心要强大,要做到达观。同时要激励激发更多的伙伴,彼此之间互相支持,一起连线,一起去面对。

在这个路上必然存在着风风雨雨。毕竟日出并不就意味着光明。太阳就是一颗辰星,所有的人都醒了,才意味着光明真正到来。

任泽平:我觉得这段讲的特别棒,说白了还是正心正念做正确的事,就是用你的实力和发心去回应。另外我同意你的看法,就是大家一起来推动行业的进步。不要做任何人身攻击,也不要以权威自居。我们一起来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一起来科普,一起做科研都可以。但是别上来就说自己掌握了真理。

尹老师,我们刚刚经历过大疫三年,战胜了它。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疫情一般是三年就结束了?它背后有什么科学的道理?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瘟疫,天花、大流感、非典等等。以后该如何战胜瘟疫?

生命科学有前途吗,学生命科学有前途吗(34)

尹烨: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宏大的问题,我从几个点上先讲一讲。第一个其实跟您刚才讲的一样,瘟疫的产生是因为有人口。换言之,瘟疫是伴随着城市的产生。现在我们用模型大概来算,如果爆发一次大型的瘟疫,这个城市的人口不可以小于50万。

往历史看,雅典瘟疫等等都是达到了这个水平,或者是这个边界。这种条件下,才会使得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都在一个较小较短的时空范围内发生。

第二个问题,瘟疫是怎么来的?往前看50年,人类所遇到的瘟疫,最烦的其实是艾滋。人类对它的认知到现在也差不多快40年了。艾滋带来了一个长期影响是很麻烦的。现在来看它跟猴子相关,跟蝙蝠可能也相关。

其他大家知道的埃博拉、像禽流感、像猪链球菌、像非洲猪瘟、寨卡病毒,但是真正让人类绊了跟头的——SARS、MERS、新冠。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现在瘟疫越来越多了?在于我们人类的交通工具。或者说我们的社交频率和距离比以前高太多了。典型的就是在西部非洲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以前人没有交通工具,可能村子镇子都出不去,现在它可以直接在欧美爆发,在几千公里以外爆发,形成这种远源的传播。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保护公共卫生的吹哨人机制。

第二个问题在于我们可能确实是过分打扰了自然,尤其是打扰了好多本来不该去碰的这些野生动物,特别是蝙蝠。因为现在的科考能力都比较强,极客也比较多,各种各样的候鸟也会乱窜。在这个过程中,打扰的过多,病毒之间发生溶源的几率变大。因为病毒之间交换基因,就像您给我寄一个快递是一样的,它非常方便就形成。所以这就让我们这几年觉得瘟疫确实特别多。

如果再来一次,如果让我说有哪几件事儿我们是可以做的更好的?第一件事情,诚实。我们需要有真实的数据,对全世界来讲都一样。人都是可以接受真相的,就怕你不告诉我真相。我觉得我们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真相,毕竟经过洗礼了以后,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抗体屏障,也都会有一个我称它为思维的常识屏障。大家不会再去过分的阴谋论,过分的诉讼论,或者感觉躲不过去了。这些问题会随着互联网产生大规模的一次全民科普教育,我称之为是一次新冠疫情后生命科学的文艺复兴。

第二点,归根结底还是要有技术。不管是更先进的疫苗技术、诊断技术、互联网技术、防护技术,这要有很好的储备。宁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不备。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了,这里面任何东西你要采购其他国家的,没有谁可以供给的了。不能因为疫情没有了,就不为下一次做好准备。

我是特别想给大家说一说,中国教育上要加的几个事情。中国基础教育最缺的就是两个。第一个是科学通识教育,特别是逻辑,归纳演绎这些东西我们讲得太少了。第二个是艺术。除此之外,我们还缺医学教育。营养学、用药、性教育、死亡教育等。这几个点我觉得都应该去补上。不然的话,我相信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特别是阴谋论,就会在每一次疫情过程中,传播的比疫情还快。

同时还有一些非常基本的常识。家里该备什么药,该有什么样的医疗器械。比如说血氧仪,比如说老年人应该有制氧机,家里应该有温度计、退烧药物、抗感染药物等等。总之,这其实就是一个全民的公共卫生,或者说医学营养学的综合素质。我觉得,特别对中国人来讲,新冠没有三年,真正痛苦的其实主要是在2022年,尤其是这一波放开的过程中,大家经历了一次疫情的海啸。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希望为下一次疫情做好准备。不希望人类在同样的一件事情上反复被绊倒。

生命科学有前途吗,学生命科学有前途吗(35)

任泽平:我不知道大家感受怎么样。我自己觉得这种跨学科的交流、干货的输出是非常受益的。今天尹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关于长寿的秘诀,关于基因,关于生命科学的一些前沿面的话题,我觉得特别的棒。最后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尹老师给我们总结一下,拔拔高。

尹烨:拔高不敢讲。任老师也是这个领域的大咖。归根结底我们做生命科学的,还是做人的问题。做人的问题,必然就离不开人的经济活动的问题,所以中国有非常多的经济学家我都一直关注。我们之间看似离得挺远,但每次聊的东西,不管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只要站的足够高,大家就会在一起。生命科学最讲究的一句话就是生命要有多态性。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我们在数学或者说自然科学里,特别讲究一个词叫正交信息。去年的诺贝尔奖有个正交化学。垂直能给你带来特别大的一个刺激和挑战。因为你会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从另外一个专业角度的视角重新去品一品,不管是对世界观、价值观,对时间论、认识论、方法论,有哪些全新的认知。因为人只有认知变了,一切才都会变。

感谢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跟任老师一起聊聊天。也希望我们都能够秉持今天的初心。多研究一些真问题,帮大家去解决一些真的困惑,也希望这种科技向善、科普向上的精神能够随着大咖会客厅越办越好。我也给任老师大大点一个赞,感谢这样做连接的人,感谢大家,感谢任老师。

栏目热文

生命科学的现状(生命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生命科学的现状(生命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来源:【海报新闻】《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另一种生存状态,也激发了各种关于数字生命的探讨。我们邀请了...

2023-02-22 21:13:38查看全文 >>

2022年生命科学突破(未来50年人类能永生吗)

2022年生命科学突破(未来50年人类能永生吗)

2月8日,由健康报社组织评选的2022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和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揭晓。自2016年起,健康报社已连续...

2023-02-22 21:23:55查看全文 >>

生命科学专业大学排名(滑铁卢生命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生命科学专业大学排名(滑铁卢生命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在我国的大学中,有一类大学,格外引人瞩目。因为这些大学,以中国作为前缀命名,被大家称为国字头大学。在今天一所大学,如果是...

2023-02-22 21:09:25查看全文 >>

化妆水的正确用法图片(化妆水能当护肤水用吗)

化妆水的正确用法图片(化妆水能当护肤水用吗)

现在大家都普遍化妆,那么想必也知道若是皮肤太干妆就会化的不自然,化妆品无法服帖在脸上,这时候就一定需要使用化妆水,化妆...

2023-02-22 21:05:18查看全文 >>

化妆水怎么用才最正确(化妆水什么时候用最好)

化妆水怎么用才最正确(化妆水什么时候用最好)

化妆水常常容易被我们忽略:因为它不像洗面奶,隔离乳,防晒霜那样从名字就能看出具体功能的产品,同时我相信也有不少宝宝们平时...

2023-02-22 21:34:18查看全文 >>

生命科学就业前景(生命科学博士就业前景)

生命科学就业前景(生命科学博士就业前景)

中国大学专业就业分析系列 第20期——生命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分析上期回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分析下期预告:工商管理专业就...

2023-02-22 21:36:03查看全文 >>

生命科学和生物科学有什么区别(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

生命科学和生物科学有什么区别(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

生物医学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区别生物医学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看着很相似,其实有很多不同,今天我们从3个方面来详细说一说...

2023-02-22 21:35:02查看全文 >>

生物科学类专业是干什么的(对生物科学类专业的认识)

生物科学类专业是干什么的(对生物科学类专业的认识)

生物科学类有哪些专业-生物科学类专业名单一览表其中特设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K表示。序...

2023-02-22 20:57:24查看全文 >>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吗(生命科学也叫生物技术吗)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吗(生命科学也叫生物技术吗)

生物学或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构造、发...

2023-02-22 20:59:03查看全文 >>

生命科学是什么专业(中国十大生命科学专业)

生命科学是什么专业(中国十大生命科学专业)

1. 临床医学排在榜首的,无疑是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读研比例高达42.7%。而且这是一个专硕比学硕难度更大的专业...

2023-02-22 21:21:30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