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你把镜头拉得足够高,再去拍,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法区分这些树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在更大的尺度上,整片森林都是均匀并且各向同性的,不那么精准的通俗理解就是:每个部分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像是均匀地分布着。

所以,爱因斯坦根据观测事实,总结出了一条宇宙学原理:
在宇宙观测尺度上,1亿光年以上(10^8光年以上),宇宙中地物质始终均匀各向同性的分布着,这就被称为宇宙学原理。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原理的话,那就是地球其实在宇宙中一点都不特殊,只是普普通通的存在,适用于地球地定律也适用于宇宙,因为我们深处于整个宇宙当中。
爱因斯坦的”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爱因斯坦在提出宇宙学原理时,他受到当时主流的科学观点的影响,认为宇宙是恒定不变的,不应该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是静态的。翻译成人话就是,爱因斯坦相信宇宙是永恒不变。

所以他希望能够从他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求出一个静态宇宙模型。
可是,他发现他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得出的结果并非是静态的。为了得到他想要地结果,他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中添加了一个宇宙常数。

有了这个宇宙常数,使得爱因斯坦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模型。
宇宙大爆炸的来源话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场方程是十个偏微分方程组成的方程,它其实特别复杂,很难进行求解,想得到结果就得先进行必要简化。
当时有两个人都做出了类似得简化,他们做的简化就是假设:空间是各向同性得流体。这种简化也被称为度规。
当时有个苏联科学家弗里德曼采用不含宇宙常数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场方程推导出了动态的膨胀的宇宙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