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叫做霍金的小伙子,他特别崇拜霍伊尔,一直想要做霍伊尔的徒弟,可人家霍伊尔是当时科学界的大咖,根本没空理会霍金。这里多说一句,霍伊尔被认为是当时的天才科学家,他的成就有很多,尤其关于恒星内部的研究。

只是霍伊尔没想到,霍金属于有仇必报的那种人。他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霍伊尔的稳恒态宇宙模型,结果他发现了其中有个很关键的计算错误。在一次霍伊尔的演讲当中,霍金当众指出了稳恒态宇宙的问题,并且还把这些研究写到自己的论文里。
自此,稳恒态宇宙模型宣告*。霍金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宇宙大爆炸“的两大预言但是,稳恒态宇宙模型的*并不代表着大爆炸宇宙模型就会成功,想要成为主流,还是需要更多的依据和证据的。
不过科学家开始关注起了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模型,他们发现如果要证明宇宙大爆炸模型,至少需要找到两个证据:
1,宇宙中的氦丰度
2,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我先来具体说说氦丰度,说的其实就是宇宙中氦元素的含量。
之前我们也提到过伽莫夫提出的模型,而这个模型当中有提到宇宙诞生之初,会产生氦元素,伽莫夫经过计算,预言了宇宙中的氦丰度,
现在的宇宙中的元素应该有大概25%是氦元素。

通过科学家的观测和验证,发现实际和伽莫夫的预言是什么吻合的。
说完宇宙中的氦丰度,我们再说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说白了就是宇宙诞生之初的“余热”,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伽莫夫提出,
在宇宙大爆炸的之后,不断地膨胀会使得温度降低,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温度不会降低为绝对零度。所以,他认为宇宙大爆炸的“余热”的温度应该约为5K。
1964年,两位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为了研究如何更好地接收来自于宇宙的信号,意外发现在接收到的信号当中,有一些无论如何都无法消除地噪声,经过反复地检查和确认,最终在科学家们的帮助下,他们确认了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热”,它充斥着整个宇宙,实测温度是2.7K,这也被科学家们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而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此拿到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