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庄子里的术与道之论(庄子对道和人的关系的看法)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6-02 20:33:32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东方既白 著

近期通过对老子《道德经》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的解读,整体诠释了“无为与有为”、“道与术”、“务虚与务实”关于对立统一的综合辩证性关系,仅仅几天就引起了广大网友强烈的反响与热烈的讨论,这很令人欣慰,但也有一丝淡淡的隐忧。欣慰的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努力奋斗,大家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同已经达到了广泛的普及,对于“脚踏实地,狠抓实干”的务实性作风也都落到了实处,隐忧的是虽然大家对国学的热度已经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但是对于国学内涵的广度和深度,及其整体思想的把握上还稍有欠缺。以至于大家碰到“无为与有为”、“道与术”、“务虚与务实”的综合型问题讨论时,明显出现了人为割裂的“选边站”现象,出现了非此即彼,非无即有的“偏科”问题,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当今的世界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再借助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内容解读,整体梳理一下“无为与有为”、“道与术”、“务虚与务实”关于对立统一的综合辩证性关系。

首先我们还是从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的原文说起,其原文是这样说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概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的状态给人以便利,“无”的状态则发挥了它整体的作用。”老子这句话中“有”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体。“无”指看不见、摸不着有用的空间。“利”指便利,能带来利益的便利。“用”指作用、用途。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有”的状态、“有”形的部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无”的状态、“无”形的部分是可以使“有”的状态、“有”形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总结起来就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为以为利,无为以为用”的意思。

庄子里的术与道之论,庄子对道和人的关系的看法(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饮茶之道,亦是如此。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因为,“有”和“无”是相对而生的,不可分裂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样,实体的“利”和空间的“用”也是不可分裂的。因此圣人常常以自然规律为准绳,以无为本,以有为末, 本末兼顾;时人则常常以自己偏好为依据,以有为本,以无为末,本末倒置,常常看重的只是“有形之利”,而忽视“无形之用",看不到无形空间蕴含的巨大功用。其实这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的道理是一样的。

庄子里的术与道之论,庄子对道和人的关系的看法(2)

圣人说:“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得到鱼的人高高兴兴的大吃大喝了几天,最后鱼都吃光了,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靠着鱼杆天天打鱼,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盖起了房子,有了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有之以为利),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无之以为用)。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做事的最终目的,“有之以为利”,捕鱼的方法方式是做事的手段,“无之以为用”,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因此《淮南子·说林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庄子里的术与道之论,庄子对道和人的关系的看法(3)

大道如网联四方,长路如虹曲又长。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故,《庄子》在谈到哲学的作用时才说:“无用者,正所以为大用也;有用者,其用有尽,无用之用,其用无穷,故能成为大用。”这段话,可以称得上是对哲学最好的诠释。“有用者,其用有尽”,“其用有尽”怎么办呢?不如站在更高的、整体的层次和维度,把“有用者”前后左右相关理的空余部分也整体利用起来,使多个看似独立的、断裂的“其用有尽”的“有用者”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战术体系,进而发挥“以道统术,以道御术”的整体效能,故“无用之用,其用无穷,故能成为大用。”

老子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才少年王弼亦和老子一样崇尚“以无为本”的本体论,都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世界的现象,即各种具体事物都是“有”,“无”是“本”,“有”是“末”。“无”是“万物之宗”,“无”能生“有”,他们所说的“无”,就代表了其所谓的“道”。而“道”又整体统筹了关于“有无”对立统一、综合辩证的转化关系,因而,“有为”和“无为”的对立统一转化规律也必须以“有无”对立统一、综合辩证的转化关系为基本原则进行转化,这是由上下继承关系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无”的状态时就是“无为”的法则,“无为而无不为”,“无之以为用”,“有”的状态时就是“有为”的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之以为利”。

庄子里的术与道之论,庄子对道和人的关系的看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矫枉必须过正(矫枉必须过正的经典语录)

矫枉必须过正(矫枉必须过正的经典语录)

爱读《毛选》的人,看问题为什么总能一针见血?”有人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有人说,这是一本“屠...

2024-06-02 20:03:08查看全文 >>

矫枉过正的意思解释(矫枉过正的意思解释和造句)

矫枉过正的意思解释(矫枉过正的意思解释和造句)

【每日一典】矫枉过正亦作“挢往过正”。矫:扭转,纠正;枉:弯曲。为要把弯曲的东西扭直,却弯过了头,结果又弯向另一方。比喻...

2024-06-02 20:09:00查看全文 >>

矫枉不能过正(过正必有后秧)

矫枉不能过正(过正必有后秧)

乍看到这句话时总觉得有些偏激,对待有偏差的事物把它矫正就可以,为什么必须要“过正”呢?按正常的思路,有偏差纠正就好,纠正...

2024-06-02 20:25:00查看全文 >>

工作中的矫枉过正(工作中耍小聪明的具体表现)

工作中的矫枉过正(工作中耍小聪明的具体表现)

□安子州中央近年来加大对形式主义的整治力度,降低了基层工作压力,使基层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聚焦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

2024-06-02 19:55:25查看全文 >>

如何理解矫枉必须过正(矫枉过正才能矫正是谁说的)

如何理解矫枉必须过正(矫枉过正才能矫正是谁说的)

我们今天仍耳熟能详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2024-06-02 20:06:51查看全文 >>

矫枉过正和矫正过枉什么区别(到底是矫正过枉还是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和矫正过枉什么区别(到底是矫正过枉还是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刘邦设立王、侯两级爵位,大封功臣【出处】 《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2024-06-02 20:21:19查看全文 >>

矫枉必先过正意味着什么(矫枉必须过正的道理)

矫枉必先过正意味着什么(矫枉必须过正的道理)

上篇说了,秦朝焚书事件源于一场实行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议,然后李斯建言秦始皇拍板,目的是杜绝好古泥古以古非今的厥词扰乱人心...

2024-06-02 19:53:17查看全文 >>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哲学道理)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哲学道理)

一般来说,积极性越高,对工作就越有益。然而,“有害的积极性”恰恰相反,积极性越高,反而对工作越有害。“不怕吃苦,就怕苦尽...

2024-06-02 20:32:42查看全文 >>

过犹不及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矫枉过正和矫枉过直的区别)

过犹不及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矫枉过正和矫枉过直的区别)

中国有个成语叫“矫枉过正”,与“过犹不及”是近义词,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是一样的,都是不合适的。实际上,事...

2024-06-02 20:14:31查看全文 >>

校园卡是手机卡吗(校园手机卡和普通手机卡一样吗)

校园卡是手机卡吗(校园手机卡和普通手机卡一样吗)

校园卡没必要办,在我们上大学之前,我们基本上都有一个电话卡了 ,有的甚至有几个电话卡。校园卡的好处就是在校期间有很多优惠...

2024-06-02 19:54:5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