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矫枉必须过正(矫枉必须过正的经典语录)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6-02 20:03:0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爱读《毛选》的人,看问题为什么总能一针见血?”

有人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有人说,这是一本“屠龙术”,里面藏着以弱胜强、化被动为主动的奥秘……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毛选》。但毫无疑问,《毛选》里涉及大量从深层次本质出发、解决问题的智慧,是关于处理复杂性难题的方法论书籍。

商界里也有许多企业家把《毛选》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比如任正非、张瑞敏、马云、宗庆后、雷军,等等。用《毛选》指导人生实践、指导企业经营,往往能起到“高维打低维”的奇效。

2021年12月26日是*诞辰128周年纪念日。有鉴于此,我们从人民出版社公开发行的100余万字的《*选集》中,摘录一些语句,相信你会看到一个“新世界”:

编 辑:徐悦邦

来 源:正和岛商业洞察

(ID:zhenghedaoshangye)

矫枉必须过正,矫枉必须过正的经典语录(1)

矫枉必须过正,矫枉必须过正的经典语录(2)

《*选集:第一卷》

001.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引自第3页)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写过一篇博文,题目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里面借鉴这个说法:“对于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谁是我们的用户,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是从事互联网的首要问题。”

002.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引自第17页)

003.

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引自第17页)

人民出版社注:“矫枉过正”是一句成语,原意是纠正错误而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但旧时有人常用这句话去拘束人们的活动,要人们只在修正旧成规的范围内活动,而不许完全破坏旧成规。在修正旧成规的范围内活动,叫做合乎“正”,如果完全破坏旧成规,就叫做“过正”。

*在这里驳斥这类改良派的理论。“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就是说,要终结旧的封建秩序,必须用群众的革命方法,而不是用修正的——改良的方法。

004.

“引而不发,跃如也。”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引自第33页)

人民出版社注:这句话引自《孟子·尽心上》,大意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引满了弓,却不射出去,只摆着跃跃欲动的姿势。在这里是借来比喻应当善于教育和启发农民,使农民自觉地去破除迷信和其他不良的风俗习惯,而不是不顾农民的觉悟程度,靠发号施令代替农民去破除。

005.

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引自第99页)

矫枉必须过正,矫枉必须过正的经典语录(3)

006.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引自第104页)

007.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

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

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引自第109页)

008.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

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见《论语·八佾》。原文是:“子入太庙,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引自第110页)

009.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引自第110页)

010.

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每一个同志喜欢的应该是群众化的方式,即是每一个工人、农民所喜欢接受的方式。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引自第124页)

011.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引自第139页)

012.

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引自第149页)

013.

人中间有三岁小孩子,三岁小孩子有许多道理都是对的,但是不能使他们管天下国家的大事,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天下国家的道理。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引自第155页)

014.

我们固然应该尊重过去流血的经验,但是还应该尊重自己流血的经验。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172页)

015.

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

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下棋如此,战争也是如此。

……战争历史上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都是决定的东西了。

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175页)

016.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181页)

017.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187页)

018.

一般地说来,与其失之过迟,不如失之过早。因为后者的损失较之前者为小,而其利益,则是有备无患,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201页)

外国记者曾问过任正非一个问题,如果美国成功施压其他国家,让他们抵制华为,那会有什么影响?任正非引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一句说:“西方不亮还有东方亮啊。北方不亮还有南方亮。美国不能代表世界。美国只代表世界的一部分。”

原文是: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这其实是一个很客观的结论。在敌强我弱的时候,保存实力,准备最好的时机才是最佳的选择。

019.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203页)

020.

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221页)

021.

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225页)

022.

大方向虽在一个时期中是不变更的,然而大方向内的小方向则是随时变更的,一个方向受了限制,就得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一个时期之内大方向也受了限制,就连这种大方向也得变更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229页)

023.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

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里手,湖南方言,内行的意思),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1937年7月,引自第287页)

024.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1937年7月,引自第288页)

025.

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1937年7月,引自第296页)

026.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论》,1937年8月,引自第305页)

027.

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

(《矛盾论》,1937年8月,引自第313页)

028.

我们常常说“新陈代谢”这句话。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挡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

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由此可见,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其变化。

(《矛盾论》,1937年8月,引自第323页)

029.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拿列宁的话来说,叫做“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

(《矛盾论》,1937年8月,引自第333页)

030.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矛盾论》,1937年8月,引自第334页)

矫枉必须过正,矫枉必须过正的经典语录(4)

栏目热文

矫枉过正的意思解释(矫枉过正的意思解释和造句)

矫枉过正的意思解释(矫枉过正的意思解释和造句)

【每日一典】矫枉过正亦作“挢往过正”。矫:扭转,纠正;枉:弯曲。为要把弯曲的东西扭直,却弯过了头,结果又弯向另一方。比喻...

2024-06-02 20:09:00查看全文 >>

矫枉不能过正(过正必有后秧)

矫枉不能过正(过正必有后秧)

乍看到这句话时总觉得有些偏激,对待有偏差的事物把它矫正就可以,为什么必须要“过正”呢?按正常的思路,有偏差纠正就好,纠正...

2024-06-02 20:25:00查看全文 >>

工作中的矫枉过正(工作中耍小聪明的具体表现)

工作中的矫枉过正(工作中耍小聪明的具体表现)

□安子州中央近年来加大对形式主义的整治力度,降低了基层工作压力,使基层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聚焦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

2024-06-02 19:55:25查看全文 >>

如何理解矫枉必须过正(矫枉过正才能矫正是谁说的)

如何理解矫枉必须过正(矫枉过正才能矫正是谁说的)

我们今天仍耳熟能详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2024-06-02 20:06:51查看全文 >>

为什么矫枉必须过正(如何理解矫枉过正和矫枉必须过正)

为什么矫枉必须过正(如何理解矫枉过正和矫枉必须过正)

任何事都有一个度,即界限。真理有界限,真理向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严肃与谦逊也是如此。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2024-06-02 20:21:45查看全文 >>

庄子里的术与道之论(庄子对道和人的关系的看法)

庄子里的术与道之论(庄子对道和人的关系的看法)

东方既白 著近期通过对老子《道德经》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的解读,整体诠释了“无为与有为”、“道与术”、“务...

2024-06-02 20:33:32查看全文 >>

矫枉过正和矫正过枉什么区别(到底是矫正过枉还是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和矫正过枉什么区别(到底是矫正过枉还是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刘邦设立王、侯两级爵位,大封功臣【出处】 《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2024-06-02 20:21:19查看全文 >>

矫枉必先过正意味着什么(矫枉必须过正的道理)

矫枉必先过正意味着什么(矫枉必须过正的道理)

上篇说了,秦朝焚书事件源于一场实行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议,然后李斯建言秦始皇拍板,目的是杜绝好古泥古以古非今的厥词扰乱人心...

2024-06-02 19:53:17查看全文 >>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哲学道理)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哲学道理)

一般来说,积极性越高,对工作就越有益。然而,“有害的积极性”恰恰相反,积极性越高,反而对工作越有害。“不怕吃苦,就怕苦尽...

2024-06-02 20:32:42查看全文 >>

过犹不及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矫枉过正和矫枉过直的区别)

过犹不及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矫枉过正和矫枉过直的区别)

中国有个成语叫“矫枉过正”,与“过犹不及”是近义词,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是一样的,都是不合适的。实际上,事...

2024-06-02 20:14:3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