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浮生若梦其死若休什么意思(浮生丶若梦是什么意思)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12-16 07:23:4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常人都有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

怎样才能看开,从而轻松坦然地面对死亡?

欧美人以宗教解脱:死了不过是换个环境,从人间到上帝那儿去了。所以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能很平静地接受死亡,高龄老人得了重病,主动放弃抢救。

中国人对死亡的看法比较复杂。

民间观念认为:人衰老了疾病缠身生不如死,那么死就是解脱。所以把结婚和老死称为“红白喜事”,也算是看得开。但是说归说,心理仍然摆脱不了对死亡的恐惧。

儒道释三家文化是怎样看开死亡的?

一、儒家对死亡的观念和态度

儒家不深究死亡之事,有人咨询孔老师如何看待死?孔子回答说“不知生,焉知死”,又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听天由命就是了。实际上回避了死亡课题。

但是儒家重亲情友情,对逝去的亲人、朋友,有浓重的感伤与思念。

白居易妻子亡故后,幼子失去了母爱,为了让小儿子开心,白居易每天晚上拉着他的小手出外散步,再踏着月光归家,“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为薛台悼亡》),一走进空空荡荡的卧室,再也见不到与自己朝夕相伴的伊人,立刻被海潮般的悲伤淹没了。

贺铸妻子亡故,晚上寂寞地躺在床上,“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半死桐》)。这夜里谁来为我掌灯缝补衣裳?只有那夜雨一阵阵敲打南窗。

又如悲悼友人。白居易的密友元稹故去,他思念亡友,感慨自己,伤感不已。“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梦微之》)。

儒家虽然感伤死亡,但在国家兴亡大事上,则浩然正气视死如归

文天祥宁死不屈,“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林则徐为了国家存亡,不避祸福勇往直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力主改革,但被慈禧老妖婆血腥镇压。得知清廷要大开*戒,梁启超走前苦劝谭嗣同一起离开,谭嗣同慷慨说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被捕入狱,死期将近,他在狱中壁上题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真是铁血丹心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杰。特别是临刑前呐喊:“有心*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真如惊雷炸开,天地震撼,浩然正气,瞬间充塞宇宙。

儒家以为国为民献身的气节,慷慨赴死无怨无悔。

二、道家对死亡的观念和态度

道家对生死看得最为潇洒。“纵身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庄子老伴去世了,他的朋友惠施来吊丧,看到庄子正在敲着瓦盆唱歌。惠子很生气,你小子太没人味了,一辈子相濡以沫的老伴走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居然还唱歌?

庄子就在现场给惠子开悟:人的生死规律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你生下来就开始死,你死的过程也是生。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正常,伤什么心?

庄子又说人活着是很苦的,就像刀子在石头上磨,又像马不停奔跑,疲惫不堪快累死了也停不下来。所以“生为赘疣,死为溃痈”,人活着就像长了个疖子,死了是疖子破头了。那么死亡不就是解脱就是轻松了吗?老伴啊老伴,你苦了累了一辈子,该歇歇了,多好啊!遗憾的是我还活着。

庄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们都来了,说老师我们商量过了,准备厚葬您。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是上天送我的东西,难道我的陪葬还不丰厚吗?我死后你们扔到山上就是了。

学生们不同意:我们担心老鹰乌鸦吃了老师。庄子说,我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你们从老鹰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这样不是太偏心了吗?

陶渊明对死亡的看法接近庄子,其《挽歌诗》说,有生必有死,早死晚死都无所谓。人死了什么得失荣辱一了百了,该多么轻松。我死了唯一的遗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陶老师看到过很多追悼仪式,最后人们将亡人送到墓地入土,就各自回家,有的人还唱起歌来。他感叹:“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无论你活着时多么重要,你死了都不算个事,大家很快就淡忘了,只有亲人还留有悲伤。其实亲人也别当回事,“浮生若梦,其死若休”。人活着是一场梦,死了就是去休息。回归自然,与山岳同体,得其所哉!何其幸哉!

三、道教的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魏晋时的阮籍,受庄子逍遥游和郭璞游仙诗影响,向往像仙人那样,“翩翩从风飞,悠悠去故居。离麾玉山下,离弃毁与誉”。“朝起瀛洲野,日夕宿明光”(咏怀诗)。那是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的世界。

如此,道教就和道家接轨了。道教尊老子为祖师,追求白日升仙,到天宫与诸神同在,或到蓬莱、瀛洲、方丈海上仙山去,法力无边自由逍遥。

四、佛家对死亡的观念和态度

佛家的“苦空观”看空了生死。

佛家认为,人生本苦,而且苦海无边。死亡是尘缘已了,也是苦难的解脱。

所以很多佛教信徒,谢世前都很安详,因为他们相信死后可以去西天佛国,还可以同故去的父母团聚。这与基督信徒看法相近。

白居易七十岁时,对禅理悟透了。一次他上山拜访九十岁的佛光大师,攀谈良久下山。佛光送他到山下。他知道这次是生离死别,写了《山下留别佛光和尚》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十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白居易对佛光禅师说,我们“再见”了,但再见要等来世了。来世我们还做好朋友。

唐寅(明)临终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人活在世上,总有一天要散场。死后会到地府里,就像到异乡漂流一样。

天童如净禅师临终写一首偈:

活了六十六年,自觉罪犯滔天。打个哱跳,就活活陷入黄泉。

这才发现,咦!从来生死与我不相干”!

他写完,就掷笔含笑而逝。

禅师看透了盛世,“从来生死不相干”,死亡是好玩极了的游戏,死了就是玩完了回家,所以,临终前,还能谈笑风生,诙谐幽默地戏谑一番。这真是看开了看透了勘破了。

以佛家的轮回观念看生离死别,就不会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今天对濒临死亡的老人有一个服务项目——临终关怀,核心是让人看开死亡,从而轻松地告别亲友和人世。传统文化的死亡观是很好的资源。

【注】节选自李显卿《中国古代诗词导读》

,

栏目热文

浮生若梦比喻什么(浮生若梦出自哪位诗人)

浮生若梦比喻什么(浮生若梦出自哪位诗人)

浮生若梦【逐字释义】【浮】:1)、漂,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2)、表面的:浮...

2024-12-16 07:07:49查看全文 >>

网络语双标的意思(双标什么意思双标网络意思)

网络语双标的意思(双标什么意思双标网络意思)

以前我总觉得双标是骂人的,意思就是对人不对事,评判的标准以感情为主,不够客观也不是统一标准,说得难听点就是看人下菜碟,对...

2024-12-16 07:26:37查看全文 >>

双标什么意思网络用语女生(女生口中的双标是什么意思)

双标什么意思网络用语女生(女生口中的双标是什么意思)

生活当中有多少女生,一边在吐槽“双标狗”,一边却做“双标女”。往往是比较感性的,希望自己的男朋友更爱自己一点,所以索取更...

2024-12-16 07:04:35查看全文 >>

双标是什么梗(双标才是答案是什么梗)

双标是什么梗(双标才是答案是什么梗)

刚强:西班牙一个地区持续发生暴力骚乱,警方已逮捕数百人。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要么对乱局保持沉默,要么谴责暴力。这些人已经...

2024-12-16 06:58:46查看全文 >>

四川人说麻瓜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麻瓜的来源是什么)

四川人说麻瓜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麻瓜的来源是什么)

蚂蚁庄园小鸡崽你喂了吗?答对小课堂问题就可以领取180g饲料喂养小鸡哦。今天问题有两个:举世闻名的泰姬陵,位于?我们去莫...

2024-12-16 06:49:41查看全文 >>

浮沉若梦跟浮生若梦有区别吗(浮沉若梦跟浮生若梦有区别吗知乎)

浮沉若梦跟浮生若梦有区别吗(浮沉若梦跟浮生若梦有区别吗知乎)

【1】【浮世】“浮世” 这个网名蕴含着深邃多元的意义。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浮生若梦。“浮” 字传达出一种轻盈...

2024-12-16 06:54:39查看全文 >>

个人宗旨意识方面原因剖析(宗旨方面个人剖析)

个人宗旨意识方面原因剖析(宗旨方面个人剖析)

2023年主题教育在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六个方面”问题查摆剖析(4篇)主题教育...

2024-12-16 07:27:50查看全文 >>

宗旨意识是什么(宗旨意识淡化原因剖析)

宗旨意识是什么(宗旨意识淡化原因剖析)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是党的初心的具体反映和生动体现,直接...

2024-12-16 07:30:53查看全文 >>

宗旨什么意思和含义(宗旨的意思和含义)

宗旨什么意思和含义(宗旨的意思和含义)

本期主持:江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本期主题:明德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

2024-12-16 06:47:28查看全文 >>

宗旨是目标的意思吗

宗旨是目标的意思吗

培训机构要改为非盈利机构了,我估计以后很少有人会去办培训机构了,因为如果有人投资培训机构,那么他既不可以得到报酬,也没有...

2024-12-16 07:07:5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