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传统的祭祀文化、悠久的农耕历史,让这个古老的节日,在赏月、燃灯、吃月饼等习俗中,传承了中华文化“合和”之精髓。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至明清时,已成为与元旦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团圆节,人们聚于桌前
饮酒赏月,团圆美满
远在异乡的人
那便举杯对明月
敬明天,敬过往,敬故乡,敬远方

壹 ·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月下饮酒,景也;
怀念弟弟子由,情也;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理也。
情、景、理,三者完美融合。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贰 · 最浑然天成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世间有那么多瞬间
可与你共享就是幸福
虽未能相聚
我会在梦里赠你满手的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