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内异质的科学组合。小组合作学习较多采用六人分组方式,即六位同学的学习水平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2人且同质,即学优组合、学中组合、学困组合。
学优组合专门负责总结解题的规律、方法,找出问题出错的原因及突破口;学中组合要做好组内交流的笔记,负责展示讲解过程与思路;学困组合负责本组纪律、卫生、活动类等日常事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在小组组建完成后,集中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训。第一天讲解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原则和流程,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意义和价值。第二天培训小组分工技巧、沟通协作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小组合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沟通和协作能力。第三天组织小组进行模拟合作学习任务,从任务布置、分工、讨论到成果展示,全程模拟实际操作,教师现场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存在问题,确保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
小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如①课堂行为习惯训练。坐姿训练、站姿训练(一分钟定型)、展示训练(一分钟演讲);②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课前准备、自主预习、高效听课、语言表达等;③小组长的培训是重要环节。如小组长在小组管理、指导、协调、评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在具体的一节课中,教师导出问题,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后,要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自学过程,当教师认为可以进入讨论时,再推进到小组议学环节,这样小组成员才有“信息”可供交流。在初试中,教师可以直接参加某些小组的讨论(这时宁可先放弃其他小组),以使小组讨论能逐步发展起来。参加小组讨论,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紧扣讨论问题,帮助学生澄清思路,帮助学生表述讨论,其中,指导学生协同解决问题,并尽可能予以认可,是非常关键的方法。
四、小组合作学习捆绑式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科任教师根据各小组展示和点评的情况,准确评价小组,做到小组评价激励到位,起到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每个同学的积极性的作用。评价形式多种多样,除课堂评价外,作业、检测、每日常规等也可进行小组评价。
五、小组合作讨论的好处。1.每次小组讨论都是一次复习的机会,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知识在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2.当多人一起完成任务时,大家会不自觉地互相比较,这种“社会促进效应”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与小组成员分享你的困扰,能及时提供新的思路或鼓励,这种情绪上的支持,往往能更快地走出低谷,增强自信心。
六、小组合作学习商榷点。1.合作学习形式与学习内容谁更重要:课改初期,形式大于内容;课改中期,形式与内容并重;课改后期,内容大于形式,即内容决定形式。
2.倾听与表达哪个更重要:课改初期,先关注说,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敢说,即关注表达;当表达已成为常态,就要关注、强调积极倾听,深度对话才能发生,表达才更有价值。
3.每节课都要评价:课改初期要重视评价,课改中期要变化评价,课改后期要淡化评价,主要靠内驱力来驱动。
我们没有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要这么做。我们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最大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互动、多元信息交流。当然,我们要求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开公开课,评选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送教下校的示范课必须要采用“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课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