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七年级 | 学期 | 秋季 |
课题 | 从简单到复杂的复述和转述 | ||||
教学目标 | |||||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了解复述和转述的特点和要求。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复述的分类,提升记忆、理解、概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借助实践活动,归纳复述与转述的方法,能够完整准确、重点突出地进行复述和转述。 |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重点: 借助实践活动,归纳复述与转述的方法。 能够完整准确、重点突出地进行复述和转述。 | |||||
教学过程 | |||||
(一)复述 1、小学的复述 回顾小学语文课本中复述的 单元,二年级时要求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词句讲故事,三年级安排了集中学习详细复述的单元,四年级安排简要复述,五年级要求进行创造性复述。
(1)回顾《西门豹治邺》,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出示一个同学的复述:西门豹调查了民情,惩治了恶人,最后兴修了水利。请同学评价。 明确:这不是简要复述,这是概括故事。 (2)回顾小学学习的复述方法, ①“交流平台”中简要复述的步骤。
②故事中多为人物间的对话,复述要用自己的话说,要把直述句就变成转述句。 ③理清本课故事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明白主要内容需要详细复述,次要内容可复述略简单。
(3)尝试简要复述故事: 预设: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县。到邺县后,他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找到一位老大爷打听,才知道原因。这个地方夏天雨水少,年年干旱,而且这里的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到了河神娶亲那天,西门豹来到现场,先是借口新娘不漂亮让巫婆去报信,把巫婆投进了河里。过了一会儿又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把他也投进河里。过了很久,西门豹又让那些官绅下河去催,官绅们吓得面如土色,跪地求饶。这一下,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利用迷信骗钱害人。后来,西门豹发动百姓开凿渠道,引漳河水灌溉田地,百姓年年获得好收成。 2、初中的复述 (1)简要复述《皇帝的新装》的故事。 提示:复述故事可以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预设:(开端)许多年以前,有位皇帝很爱穿好看的新衣服。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说自己能做一种美丽的衣服,但愚蠢或不称职的人是看不见的。于是,皇帝付了很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 (发展)过了些日子,皇帝先后派诚实的老大臣、官员去看看衣服做得怎么样。老大臣、官员什么也没有看见,但担心别人认为他们愚蠢或者不称职,都夸衣服好看极了。皇帝亲自去看,也什么都没有看见,但担心别人会认为他愚蠢或不称职,于是也夸赞衣服漂亮至极。 (高潮)后来,皇帝就穿着这件理想的衣服在街上举行游行大典,老百姓都说这件衣服好看。 (结局)最后,只有一个小孩子说出了实话:皇帝什么也没有穿。随即,大家都这样说。皇帝听后有点发抖,但他还是继续向前走着,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2)补充总结复述的要点 ①复述必须在熟悉故事的情况下进行; ②不能改变愿意,也不能漏掉主要情节; ③语句要通顺,有条理,并将部分需要转换的书面语转换为口语; (3)分情况复述故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不韦《吕氏春秋》 任务一:如果要将《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讲给家里上三年级的弟弟妹妹听,你会如何复述? 出示一学生的复述,请学生评价。 第一组:从前有个姓丁的人家,家中修了一口井,告诉别人:“我挖井得到了一个人。”这个消息很快散布开来。国君知道了,就派人问这个姓丁的人是怎么回事。丁家人说:“我是得到了一个人作为劳力,不是挖到了一个人。”像这样获取信息,还不如不获取呢。 第二组:在遥远的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他们家没有掘井,因此家里常年有一个人在外挑水。等到家里终于打了井,他兴奋地对邻里乡亲说:“我们家挖井后就省了一个人呢!”人们相互转告,结果这句话最后传成了:“丁家钻井挖到了一个人。”这话被人报告了宋国的君主,宋君感到很奇怪,于是派人去调查这件事。最后才明白,丁家钻井是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而非挖到了一个人。 老师点评:给三年级的小朋友讲故事,就要把故事讲清楚,讲详细,讲生动。这一点上两个小组都 做的不错,这个故事属于记叙类的 书面材料,复述这类故事就要把故事的 来龙去脉说清楚,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要讲明白,这样才能使三年级的小朋友理解这个故事,同时还要注意表述口语化。所以我们来看第一组的复述,少了传言者的那句话,第二组复述出了这句话,这句话因为误解了传言者的意思而引发了后续的事件,所以,这句话很关键,是要复述出来的 。另外第一组复述的最后一句话,更像是翻译原文,而第二组的更像是故事的结局,原文中故事的最后一句的作者的评论,这种评论让三年级的小朋友理解的话,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第二组的处理更容易理解。我们再复述故事的最后也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比如,我们要转述别人的话的时候要准确,不能以讹传讹。 任务二:如果要将《穿井得一人》的故事用在以“切勿轻信谣传”为观点的演讲中,你会如何复述? 出示学生复述,请学生点评。 第三组:古代有个丁家人挖井得到了一个人作为劳力,便告诉别人:“我挖井得到了一个人。”那人觉得有趣,便告诉其他人。不想此事越传越远,传到国君处时,所有人竟都以为是丁家挖井时挖出了一个人。 第四组:春秋时宋国一户姓丁的人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此事甚至传到国君耳中,他派人调查,才知道是谣言,只是这家人挖井节省了挑水的一个劳动力,却被邻里街坊以讹传讹,变得荒诞不经。 老师点评:故事在演讲中作为一个论据,只需要简要复述,演讲的观点是“切勿轻信谣传”,那么我们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就要讲出谣传的可笑和可怕,这两个组的复述都省略了传言者的语言,简单地讲述了故事的梗概。第四组开头有具体的朝代和地点,让故事更真实可信,最后用以讹传讹、荒诞不经两个成语,显得更为凝练,第四组更胜一筹。 过渡:通过《穿井得一人》得文言故事,通过两个任务,我们很好地体会到了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的区别。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4)出示:复述的定义。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简要复述更为常见。 (二)转述 过渡:转述似乎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转述的 不到位就常常会出现问题,就像《穿井得一人》得故事一样,转述得过程中就闹出了笑话。 1、回顾一下小学的转述
三个步骤:①删引号 ②改人称 ③删语气 2、初中的转述 材料:张明有一辆新自行车,刘宇特别想骑一次,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张明说,所以请李晨帮忙转述自己的想法,听了李晨的话,张明欣然同意,请刘宇第二天上午九点到自己家所在的小区骑车,并请李晨转述自己的邀请。 预设:刘宇对李晨说:“我特别想骑张明的新自行车,可我不好意思直接跟他说。李晨,你能帮我去问问张明吗?” 李晨对张明说:“刘宇特别想骑骑你的新自行车,但他不好意思跟你说,所以让我问问你,他可以骑一骑吗?” 张明对李晨说:“没问题!叫他明天上午九点来我家小区,我等着他!” 3.转述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转述的要点
②条理清楚,忠实于原材料的基础上可适当进行综合,但要确保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要注意人称、时间、空间的变换,即要变换成自己的语言,而且语言要求简洁、清晰、连贯。 4.预习文言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请你以陈元方的口吻,将这个事情转述给他的父亲听。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父亲,我本来在家门外玩耍,看到了您的朋友,才知道,您的朋友和你约定在中午相约出行,过了中午他还没到,你就不再等他而离开了,您离开后他才到。他就问元方:“您在吗?”我回答道:“您等了他很久他却还没有到,现在您已经离开了。”您的朋友便生气地骂您:“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我告诉他说:“他超过了约定的时间,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后来他很惭愧,下了车想去拉我的手。我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小结:今天我们在小学学习简单的复述和转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如何不同类型的复杂的复述和转述,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完成课后学习单进行巩固提升。 | |||||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