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超级经典的古典名著,它包罗万象。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能从非常多角度去欣赏它。
它记载历史,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活灵活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能看到他们心理方面的变化,还能看到各种精彩的战争场面。

这里面还涉及到地理知识。虽然《三国演义》中有一些地理位置的小错误,但还是反映了魏蜀吴三国非常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和宫廷文化。“孔明借东风”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细节。为什么在北风萧萧的冬季会刮东南风呢?原来是东吴人对本地的地形和气象环境十分了解,曹操是千里迢迢来的北方人,他在地理上吃了亏,所以让东吴人得了胜。

孔明借东风
这里面还有管理学的知识,像官渡之战,曹操怎么运用有限的资源以少胜多,而袁绍,有那么多优秀的谋士给他出谋划策,他却不懂得管理,最后失败了。

官渡之战
还有当时的新技术,像造纸术的革新。东汉以前大家普遍都是用竹简,到了三国时期纸张更加普遍使用。如果还是用竹简,就不会有蒋干盗书的故事了,你想,蒋干怎么把哗哗作响的、笨重的竹简藏在身上呢?用毛笔在纸张上写字,才会有带着个人特色的书法和笔迹。这样看来,曹操故意涂抹往来书信的字迹来离间马超和韩遂、钟会模仿邓艾的字迹让司马昭误以为真的一些故事,这些都有赖于造纸术的革新。
读三国还有一个乐趣,就是能看到中西方经典的对照。比如,赤壁之战中曹操对水军的运用,和希波战争中波斯军的情况非常相似,刺*董卓和刺*恺撒的情节也如出一辙。《三国演义》不仅能跟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对照,还跟中国其它的名著也有非常多的关联,比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我们发现名著之间都有经典的母题和桥段,让《三国演义》充满了奇幻曲折,同时又有咀嚼的回味,读起来特别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