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百张手写的粉色纸条在风中摇曳,纸上的笔迹透露出都市青年的“社交密码”——MBTI、星座等成了新的身份标签,甚至有人借二次元角色含蓄表达理想中另一半的模样……近日,北京隆福寺的“大娃怪市”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其中,特别设置的相亲角尤为吸睛。
与传统相亲角不同,这里没有父母代劳把关,完全由年轻人自主参与。有人表示担忧:这种形式是否太娱乐化了;没有正式平台,信息能否保真。无论怎样,这场新世代的个性化社交尝试,是对传统相亲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
创意市集相亲角
粉色纸条上的“征婚简历”
3月中下旬,在北京隆福寺举行的第31回“大娃怪市”人流如织。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众多工艺品与潮流手作摊位中,一处贴满粉色纸条的展示架格外醒目——这是市集为30岁以下年轻人特设的相亲角,纸条上是参与者亲手填写的“征婚简历”。

“大娃怪市”相亲角的花式简历吸引众人围观
下午两点刚过,相亲角前便聚拢了人群。高峰时段,20多名游客将这里围得严严实实,小小的角落一跃成为市集里火爆的互动区域之一。
市集相亲角的参与规则很简单,人们只需要在服务台领取纸条、签字笔和小夹子,写下自我介绍和择偶需求,然后将简历挂到展示架上即可。当然,也可以只浏览展示架上的简历,看见感兴趣的直接联系。
在众多简历中,一张写着“05后”的粉色纸条格外引人注目。这张简历的主人小米刚满20岁,上面写着“170cm,爱猫人士,喜欢长发男、文艺男”。
小米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在学校认识的人不多,加上专业里女生占多数,为了拓展社交圈,她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大娃怪市”相亲角。小米说,她还在相亲角发现了一份令自己心动的简历:“他画了我最喜欢的二次元角色,我准备加他好友聊聊。”
就在小米身旁不远处,两位结伴而来的男生开启了另一种“新玩法”。他们互相为对方画了画像,并在简历上写下了自己眼中对方的优点:“我的朋友很勤劳”“我的朋友很帅”。两份创意简历也吸引了不少围观者。

有参与者在简历上画自画像
往人群外围看去,一位独自前来的男生在展示架前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后,对着某张粉色简历,将手机相机调成放大模式,点击拍摄。
在人群中穿梭时,还听到一对年轻情侣小声讨论着:“这39元(市集票价),花在这儿值。”
28岁内向“理工男”
“希望这次能有人加我”
在展示架右侧,Lee正伏在服务台前认真地书写简历。这位身穿卡其色外套的男生时而低头思索,时而抬头看看其他人的简历。他先是在纸上画了一幅戴眼镜的自画像,又在旁边工整地写下了个人信息:“北京,男,178cm,摩羯座,ISFJ。”
在自画像的旁边,Lee依次用黑笔和红笔将自己的微信号写了两遍。接着,他在展示架的右下侧找到了一处空隙,将自己的简历挂了起来。
随后,Lee开始凑近翻看其他人的简历,他在每张简历前停留的时间都不短,遇到挂得比较低的简历,还会刻意弯下腰看。
起初,Lee一直在展示架的右侧徘徊,后来,他绕过服务台,径直走向左侧,看了一会儿后,又将自己之前挂好的简历重新移到了展示架左侧的“黄金视角区”。
Lee今年28岁,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作为一名典型的I人(内向型人格)“理工男”,Lee在讲话时表情和肢体有些拘谨和木讷。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所在的单位异性较少,加之他不擅长主动与异性交往,连朋友们都看出他不太适合线下交友。所以大部分时间,他只能在线上平台寻觅对象,但至今也没遇到心仪的人。
事实上,Lee的妹妹之前做过“大娃怪市”的志愿者,当时帮Lee写过一次简历。但那次,Lee并没有收获任何异性的联系。
Lee说,自己还曾去过地坛的相亲角,但那边大多是父母们坐镇。相较之下,他更喜欢轻松活泼的相亲角氛围,“这里比较新奇,希望这次能有人加我。”
忽略收入房产信息
年轻人相亲爱看MBTI
实际上,很多游客在逛“大娃怪市”之前,并不知道市集里还有相亲角这样一个区域。一些偶然发现此地的游客表示,和传统相亲活动相比,这种形式显得更轻松也更有趣。
与公园等传统相亲角不同,“大娃怪市”相亲角主打跳脱和个性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里展示的相亲信息完全颠覆传统模式——没有一份简历贴了个人照片,也少有人写明房产、收入等“硬性指标”,更多的是突显个性的自我表达。
北青报记者仔细查看了展示架上的几十份简历,发现上面写明的信息十分“同频”,几乎都有自我描述、星座、MBTI人格类型以及二次元偏好等年轻人热衷的社交标签。简历中常见的网络热词包括,“人美心善”“纯情男大”“低脂薄肌”……这些关键词能让人“瞬间get”简历主人的个人特质,其中部分带有强烈青年文化印记的词汇,甚至承担了类似“圈层暗号”的功能。
在这些关键词中,MBTI人格类型尤其突出。就如市集相亲角的参与者Devils在简历中写道:“INFP小蝴蝶,活泼可爱。”
28岁的职业编辑Cherry也是来参加这次相亲角活动的。在她看来,MBTI更像是一个认识世界的小维度。通过这些字母,大家能迅速在脑海中勾画出其他人的大致画像,从而更容易识别出“灵魂相似”的人。“有些MBTI很受欢迎,也有一些比较‘招黑’,写在简历中一眼就能辨别,我以前比较喜欢N人(直觉型),现在会喜欢S人(感觉型)多一点。” Cherry说。
有趣的是,也有不少人并非为“征婚”而来,而是为了将自己的特别需求写在简历上。比如,有人在寻找旅行搭子:“7月去埃及,找同行者。”也有人将求职条件挂了上来:“精通ID、PS、PR等办公软件,目标月薪2万 。期待‘有意的boss电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