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横向沟通长安和洛阳的古道,东起崤山,西至华山,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称为崤函古道。崤函古道东段,即函谷道,在稠桑原上。
函谷关城位于函谷东边的入口处,号称“丸泥可塞”,足见其险要。函谷关口东边还有弘农河(弘农涧、涧河)向北流入黄河,要过函谷关,得先过弘农河。这样的形胜之地,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战国秦孝公时,秦国从魏国夺取黄河南岸,秦人重修函谷关。东方的军队要进入关中,就要先渡过弘农涧,攻击函谷关,所谓叩关而攻秦。
秦国依仗函谷关,退可保八百里秦川不失,进可以出兵伊洛,争雄天下。正是有了函谷关这样的险关,秦才能在关东六国的联合攻击下立于不败之地,并在时机成熟时东出而横扫天下。

一关在手,可挡十万雄兵,这么狭窄的空间里,再多的兵都难以展开。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于是六国之士,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公元前317年,魏、赵、韩、齐、楚五国合纵攻秦,楚、齐退出后,魏、赵、韩二十余万大军,兵临函谷关。修鱼之战,三晋从函谷关败退,一路被秦军斩首八万。

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96年,齐、韩、魏三国连横攻秦,齐国名将匡章,魏国名将公孙喜,韩国名将暴鸢,在关外苦战三年,攻破函谷关。
函谷关虽险,毕竟只是一座关城,并非不可破。吴起曾说过“在德不在险”,在一个王朝衰落时,再险固的关塞也不管用。秦末刘邦自知函谷关难攻,避而南走武关,入关中灭秦。
【武关】
武关位于今陕西商洛丹凤县,汉水支流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穿越秦岭东段山地,切穿一条狭长的低谷地带,成为秦岭东段南北往来的一条通道,武关在丹江的支流武关河上。丹江通道向西北上行,越秦岭分水岭后,可至陕西蓝田,兵临长安;向东南下行,即至南阳盆地。武关则在通道东南出口依险而立,扼守为关中东南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