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动车 >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连着吗(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图上怎么区分)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07 00:23:15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一. 名词解释

1. 内膜系统:指除了质膜以外,位于胞基质中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核膜,液泡膜等在结构上连续,功能上相关的膜网络体系。

2. 细胞骨架:在细胞基质中,存在着3种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相互连接组成的支架网络,称为细胞骨架,也称细胞内的微梁系统。

3. 共质体:植物体活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形成了连续的整体,称为共质体。

4. 质外体:质膜以外的胞间层,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彼此也形成了连续的整体,称为质外体。

5. 胞间连丝:是指贯穿细胞壁,胞间层,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其通道可由质膜或内质网膜或连丝微管所构成。

6. 细胞全能性:是指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产生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7. 自由水: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的亲水基团所吸引或吸引力很小,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

8. 束缚水:凡是被植物细胞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亲水基团(-COOH, -OH)所吸引,且紧紧被束缚在其周围,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

9.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选择透性膜(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作用。

10. 吸涨作用:因吸涨力的存在而吸收水分子的作用称为吸涨作用。

11. 水势:指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一个系统中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差。

12. 渗透势(溶质势):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溶质势。

13. 压力势:把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称为压力势。

14. 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吸引)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15. 电化学势:像离子这样的带电粒子,除受浓度梯度的作用外,还受电力的驱动,这两种力合称电化学势。

16. 水孔蛋白:生物膜上对水分具有高通透性的膜内在蛋白称为水孔蛋白/水通道蛋白。

17. 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的自由扩散运动,故又称离子通道。包括水通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

18. 水通道:水孔蛋白的四级结构具有跨膜α-螺旋,并含有高度保守的NPA序列的圆筒状亚基,它们逆向对称排列包围而成狭窄的水通道。(P37)

19. 蒸腾作用: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的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20. 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1 kg水所生产干物质的克数,或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干物质的累积量与同期所消耗的水量之比,称蒸腾效率。 一般植物的蒸腾效率是1-8 g DW/1 kg H2O。

21. 蒸腾速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称为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常用单位:H2O g·m-2·h-1。

22.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而使液流由根部上升的压力。

23. 蒸腾系数(需水量):植物制造1 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g)。

24.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的方式从植物体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25.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26.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简答题

1.“细胞壁是细胞中非生命组成部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其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等多糖,还包含伸展蛋白,过氧化物酶,植物凝集素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参与植物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过程,对植物生活有重要意义。

2.植物细胞壁主要生理功能?

① 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

② 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细胞壁允许离子、多糖等小分子和低分子量的蛋白质通过,而将大分子或微生物等阻于其外

③ 防御与抗性:细胞壁中一些寡糖片段能诱导植保素(phytoalexin)的形成

④ 其他功能:细胞壁还参与了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相互识别作用;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凝集素还可能参与了砧木和接穗嫁接过程中的识别反应。

⑤ 稳定细胞形态和保护作用

⑥ 控制细胞生长扩大

⑦ 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

⑧ 防御功能

⑨ 识别功能

⑩ 参与物质运输

3.植物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的生物学意义如何?

对于细胞分裂,生长生化,成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植物细胞胞间连丝有哪些功能?

① 物质交换 相邻细胞的原生质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换,使可溶性物质(如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蛋白核酸复合物)甚至细胞核发生胞间运输

② 信号传递 通过胞间连丝可进行体内信息传递,物理信号、化学信号可通过共质体传递

5.一个细胞放在纯水中其水势及体积如何变化?

如果把细胞放到纯水中,细胞吸水,压力势随之增高:随着细胞含水量的增加,细胞液浓度降低,溶质势增高,水势也随着增高,细胞吸水能力下降:当细胞吸水管紧张状态,细胞体积最大,水势=0,压力势与溶质势等量相反。

6.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的形式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有何关系?

随着植株或细胞环境变化时,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也相应改变。自由水能起溶剂作用,可以直接参与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化过程和生化反应:而束缚水不能起溶剂的作用,不参与这些过程。因此,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高时,植物代谢活跃,生长较快,抗逆性较差;反之,代谢活性低、生长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7.试述气孔运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4种假说:①.淀粉与糖转化学说:在光下,光合作用消耗CO2;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进行,CO2 累积。

②.K*累积学说:在光F,保卫细胞叶绿体通过光合磷酸化合成ATP,活化了质膜H*-ATP酶,使K*主动吸收到保卫细胞中, K浓度增高引起渗透势下降,水势降低,促进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③.苹果酸代谢学说:保卫细胞内淀粉和苹果酸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即淀粉、苹果酸与气孔开闭有关,与糖无关。

④.玉米黄素假说:保卫细胞中玉米黄素可能作为蓝光反应的受体,参与气孔运动的调控。

8、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吸水和蒸腾作用?

凡是能改变水蒸气分子的扩散力或扩散阻力的因素,都可对蒸腾作用产生影响。内部因素:

①.气孔的构造特征是影响气孔蒸腾的主要因素:

②.叶片内部面积增大,细胞壁的水分变成水蒸气的面积就增大,细胞间隙充满水蒸气,叶片内外蒸汽压差大,有利于蒸腾。

外界因素:

② .光照:光照对蒸腾起决定性作用:

③ .大气湿度:当大气相对湿度增大时,大气蒸汽压也增大,叶片外蒸汽压差变小,蒸腾减弱,反之蒸腾加强:

④ .大气温度:

④.风:微风可以让蒸腾速率加快,强风可以使蒸腾速率减弱;⑤.土壤条件:植物地上蒸腾与根系的吸水有密切的关系。

9、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途径及动力?

土壤水→根毛→根皮层一根中柱鞘→根导管→茎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肉细胞间隙- -气孔下腔-气孔→大气中。

动力主要是植物顶端产生的负压力( 蒸腾拉力)拉动水向上运动,其次是根部产生的正压力(根压)可以压迫水分向上运动。

10、农业生产中若施肥不当,易产生烧苗现象,为什么?

11、如何理解农业生产“有收无收在于水”这句话?

12、质壁分离及复原在植物生理学上有何意义?

13、如何区别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

14、合理灌溉在节水农业中意义如何?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

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名词解释

1.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转与同化的过程。

2.必需元素:是指在植物生活中作为必需成分或必需的调节物质而不可缺少的元素。

3.电化学势梯度 :不带电荷的溶质的转移取决于溶质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梯度,而浓度梯度决定着溶质的化学势;带电荷的溶质跨膜转移则是由膜两侧的电势梯度和化学势梯度共同决定。电势梯度与化学势梯度合称为电化学势梯度。

4.离子通道 :是指由贯穿质膜的由多亚基组成的蛋白质,通过构象变化而形成的调控离子跨膜运转的门系统,通过门的开闭控制离子运转的种类和速度。

5.质子泵:能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质子泵的驱动依赖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梯度和电位梯度。

6.单盐毒害 :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即使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称单盐毒害。

7.离子对抗 :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再用其培养植物时,就可以消除单盐毒害现象,离子间这种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称为离子拮抗。

8.共向转运 : 载体与质膜外侧的H 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分子或离子结合,同一方向运输。

9.营养最大效率期:把施肥营养效果最好的时期。

10.根外营养:植物通过根系以外的地上部分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11、溶液培养法:在含有人工配制的几种无机盐作为营养物质的水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12、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在动物细胞中常见的运输方式。通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多肽、蛋白质(即载体分子,也叫载体蛋白质)的协助来进行的。

1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膜蛋白介导的被动扩散。物质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包括载体、通道)的介导、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其转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二是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也叫促进扩散,协助扩散。

14、主动吸收:必须通过机体消耗能量,是依靠细胞壁“泵蛋白”来完成的一种逆电化学梯度的物质转运形式;这种吸收形式是高等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15、被动吸收:当外界液体浓度大于内在浓度时被动吸收产生,被动吸收是一种无能量运动,可以理解为平衡,自然界一种规律。

16、胞饮作用:也叫内吞作用,是指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胞饮作用是指内吞细胞外液体,有4种机制。

17、质子驱动力:植物体通过主动运输,主动吸收H 从而使得细胞膜两测的点位不等,形成膜电势差,这个电势差会形成一股动力,使得另外一些离子顺着电位差移动,来平衡膜两侧的电位,这个被动的动力就叫做质子驱动力。

18、平衡溶液:是几种盐类按一定比例和浓度配制的不使植物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

19、主动吸收被动吸收主要区别有两点: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可以跨浓度梯度运输。被动吸收有滤过、渗透、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除易化扩散外都不需要载体,但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即靠渗透压来运输,但都不消耗能量。

二.简答题

1、如何确定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有哪些作用?

可根据以下三条标准来判断:

第一 如无该元素,则植物生长发育不正常,不能完成生活史;

第二 植物缺少该元素时,呈现出特有的病症,只有加入该元素后才能逐渐转向正常;

第三 该元素对植物的营养功能是直接的,绝对不是由于改善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应。

作用:

(1)作为细胞结构物质的组分。如碳、氢、氧、氮、磷、硫等组成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的组分,参与细胞壁、膜系统,细胞质等结构组成。

(2)作为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可作为酶组分或酶的激活剂参与酶的活动,还可作为内源生理活性物质(如激素类生长调节物质)的组分,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3)参与植物体内的醇基酯化。例如磷与硼分别形成磷酸酯与硼酸酯,磷酸酯对代谢物质的活化及能量的转换起着重要作用。而硼酸酯有利于物质运输。

(4)起电化学作用。如钾、镁、钙等元素能维持离子浓度的平衡,原生质胶体的稳定及电荷中和等。

2、试述矿质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N :叶绿素、细胞色素、酶类和膜结构等组成成分。

P : NADP 为含磷的辅酶, ATP 的高能磷酸键为光合作用所必需;光合碳循环的中间产物都是含磷基团的糖类,淀粉合成主要通过含磷的 ADPG 进行;磷促进三碳糖外运到细胞质,合成蔗糖。

K :调节气孔的开闭;也是多种酶的激活剂。

Mg :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是一些催化光合碳循环酶类的激活剂。

Fe :是细胞色素、铁硫蛋白、铁氧还蛋白的组成成分,还能促进叶绿素合成。

Cu :质兰素( PC )的组成成分。

Mn :参与水的光解放氧。

B :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S : Fe-S 蛋白的成分;膜结构的组成成分。

Cl :光合放氧所必需。

3.H - ATP酶是如何与主动转运相关的?H - ATP酶还有哪些生理作用?

用来转运H 的ATP酶称为H - ATP酶或H 泵、质子泵。H - ATP酶的主要功能是催化水解ATP,同时将细胞质中的H 泵至细胞外,使细胞外侧的H 浓度增加,形成跨膜H 电化学势梯度,即pH梯度和电位差,两者合称质子电化学势梯度,也称质子动力。从而参与主动运输。

4.为什么植物缺钙、铁等元素,缺素症最先表现在幼叶上?

钙和铁进入植物体后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几乎不能被重复利用,不参加循环。所以缺素症先表现在幼叶上。

5..合理施肥为何能够增产,要充分发挥肥效应采取哪些措施?

合理施肥是通过无机营养来改善有机营养,从而增加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产物产量。

合理施肥可改善光合性能

合理施肥还能改善栽培环境

为了充分发挥肥效,除了合理施肥,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适当灌溉 (2)适当深耕 (3)改善光照条件 (4)改进施肥方式 (5)调控微生物活动。

6.试述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主要过程及影响因素

矿质元素的特点;

(1)对矿质元素和水分的相对吸收;(2)对离子选择性吸收;(3)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

矿质元素的主要过程;

(1)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2)离子进入根内部;(3)离子进入导管

矿质元素的影响因素;

(1)土壤温度;(2)土壤溶液浓度;(3)土壤溶液pH;(4)土壤通气状况;(5)土壤含水量;(6)土壤微生物;(7)土壤颗粒对离子吸附能力;(8)土壤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7.主动吸收、初级主动转运和次级主动转运有何区别?

异:初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分解的能量;次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能量转运离子

同:逆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物质

第四章

1.反应中心色素:是少数特殊形态的叶绿素a分子,其既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2.天线色素:又称聚合色素,主要作用是吸收光能,并把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包括绝大部分叶绿素a和全部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希尔反应 :在有适当的电子受体存在的条件下,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使水分解,有氧的释放和电子受体的还原,这一过程是 Hill 在 1937 年发现的,故称 Hill 反应。

3.红降现象:虽然光子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产额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红降。

4.双光增益效应:在远红光照射下,如补充红光,则量子产额大增,并且比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大。将这样两种波长的光促进光合速率的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

5.同化力:由于ATP和NADPH在碳同化过程中用于二氧化碳的同化,故又称为同化力。

6.C3途经:二氧化碳被固定形成的最初产物是一种三碳化合物,故称为C3途经。

卡尔文循环:

7.C3植物:C3途经是所有植物光合碳同化的基本途经,只通过C3途径固定、同化二氧化碳的植物称为C3植物。

8.C4途径:固定CO2的最初产物是四碳二羧酸,故称为C4-二羧酸途径,简称C4途径。

9.C4植物:按C4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4植物。

10.CAM途径:

11.CAM植物:CAM植物特别适应于干旱地区,其特点是气孔夜间张开,白天关闭。夜间二氧化碳能够进入叶中,也被固定在C4化合物中,与C4植物一样。白天有光时则C4化合物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参与卡尔文循环。避免水分过度流失。

12.二氧化碳补偿点:二氧化碳补偿点是指在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叶片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C3植物一般为40~60ppm,C4植物为10ppm以下。这表示C4植物对二氧化碳利用能力高于C3植物。

13.光呼吸:绿色组织在光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也称C2氧化光合碳循环

14.光补偿点:随着光合强度的提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合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15.光抑制:光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然而,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所需时,过剩的光能会导致光合效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16.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17.原初反应:是指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的过程,包括光物理和光化学两个反应。

18.非环式电子传递:指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二和PS一两个光系统,最终传给NADP 的电子传递。

19.环式电子传递:指PS1产生的电子传给Fd,再到Cytb6f复合体,然后经PC返回PS1的电子传递。

20.假环式电子传递:指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二和PS1两个光系统,最终传给氧气的电子传递。

21.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与ADP合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22.PQ:在光下,PQ在将电子向下传递的同时,又把膜外基质中的质子转运至类囊体膜内,PQ在类囊体膜上的这种氧化还原往复变化称醌循环。

23.景天酸代谢:有机酸合成日变化的光合碳代谢类型称为景天酸代谢。CAM植物仙人掌

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羧化反应形成苹果酸存于植物细胞内的大液泡中,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二氧化碳吸收越多。到了白天,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再把夜间储于细胞大液泡里的酸性物质(主要是 苹果酸,但也有天门冬氨酸)作 脱羧反应,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脱羧越快。

24.希尔反应:绿色植物的离体叶绿体在光下分解水,放出氧气,同时还原电子受体的反应。

25.光合单位:结合于类囊体膜上能完成光反应的最小功能单位。

25.反应中心: 至少包括一个中心色素分子或称原初电子供体,一个原初电子受体和一个次级电子供体,以及维持这些电子传递体的微环境所必需的蛋白质

26.光合链: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一系列互相衔接者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27、碳素同化作用:自养生物把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

28、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吸收光能的色素。

29、光反应:光反应只发生在光照下,是由光引起的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准确地说光反应是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光能, 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形成ATP和NADPH的过程。

30、光系统:是进行光吸收的功能单位,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每一个光系统含有两个主要成分∶捕光复合物和光反应中心复合物。

31、原初电子受体:是指直接接收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电子的电子传递体。叶绿素分子或去镁叶绿素分子

32、原初电子供体是指直接供给光合反应中心色素分子电子的物体。

33、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34、光合效率:光合效率指的是在一定光强度下所能引起的光合作用反应的多少(例如放氧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一般以量子效率表示,即一个光量子所引起的光合作用反应的多少;量子效率亦称量子产额,量子效率的倒数称为量子需要量。 农作物的光合效率与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矿质元素等有密切关系。

35、光合午休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在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由于气孔的关闭,使植物体内获得的CO2减少,影响了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光合作用减弱。

36、光呼吸:是所有光合作用的细胞(该处“细胞”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但并非所有这些细胞都能运行完整的光呼吸)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过程中氧气被消耗,并且会生成二氧化碳。光呼吸约抵消30%的光合作用。因此降低光呼吸被认为是提高光合作用效能的途径之一。但是人们后来发现,光呼吸有着很重要的细胞保护作用。

37、花环型结构: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紧贴这层细胞的一圈叶肉细胞共同构成的双层环状结构,一般我们叫做花环结构.

38、经济系数:经济系数是指作物的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数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x100%。例如,某地小麦亩产400公斤,即经济产量为400公斤; 产麦秸等600公斤,即生物产量为1000公斤(400公斤 600公斤)。按上式计算,该地小麦每亩的经济系数为40%。经济系数的大小与作物的种类、品种、种植技术、管理措施等有关。

39、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40、光合速率:光合作用强弱的一种表示法,又称"光合强度"。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或释放的氧气表示,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

41、表观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亦称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以植物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光合作用实际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真正光合速率)减去呼吸作用(包括光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之差值,常用单位:μmol ms

42、真正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是合成的有机物的速率,总光合速率。

43、净光合速率

二、简答题

1、如何证明光合电子传递有两个光系统参与,并接力进行?

以下几方面的事例可证明光合电子传递由两个光系统参与。

(1)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 红降现象是指用大于 680 nm 的远红光照射时,光合作用量子效率急剧下降的现象;而双光增益效应是指在用远红光照射时补加一点稍短波长的光(例如 650 nm 的光),量子效率大增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暗示着光合机构中存在着两个光系统,一个能吸收长波长的远红光,而另一个只能吸收稍短波长的光。

(2)光合放 O 2 的量子需要量大于 8 从理论上讲一个量子引起一个分子激发,放出一个电子,那么释放一个 O 2 ,传递 4 个电子只需吸收 4 个量子( 2H 2 O → 4H 4e O 2 )。而实际测得光合放氧的最低量子需要量为 8 ~ 12 。这也证实了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要经过两个光系统,有两次光化学反应。

(3)类囊体膜上存在 PSI 和 PS Ⅱ色素蛋白复合体 现在已经用电镜观察到类囊体膜上存在 PSI 和 PS Ⅱ颗粒,能从叶绿体中分离出 PSI 和 PS Ⅱ色素蛋白复合体,在体外进行光化学反应与电子传递,并证实 PSI 与 NADP 的还原有关,而 PS Ⅱ与水的光解放氧有关。

2、碳三植物分为哪3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C 3 途径是卡尔文( Calvin )等人发现的。

(1)羧化阶段 完成了 CO 2 的固定,生成的 3- 磷酸甘油酸,是光合作用第一个稳定产物。

(2)还原阶段 将 3- 磷酸甘油酸还原成 3- 磷酸甘油醛,在此过程中消耗了 ATP 和 NADPH H , 3- 磷酸甘油醛是光合作用中形成的第一个三碳糖。

(3)更新阶段 光合循环中生成的三碳糖和六碳糖,其中的一部分经过丙、丁、戊、巳、庚糖的转变,重新生成 RuBP 。

3、光呼吸是如何发生的?有何生理意义?

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人们称为光呼吸。光呼吸始于Rubisco。Rubisco是一种双功能酶。具有催化RuBP羧化反应和加氧反应两种功能。其催化方向取决于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分压。当二氧化碳分压高而氧气分压低时,RuBP与二氧化碳经此酶催化生成2分子的PGA;反之,则生成1分子PGA和1分子C2化合物,后者在磷酸乙醇酸磷酸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醇酸。乙醇酸则进入C2氧化光合碳循环。

(1)有害方面:

①从碳素同化角度看,光呼吸将光合作用已固定的碳素的 30% 左右,再释放出去,减少了光合产物的形成。

②从能量利用上看,光呼吸过程中许多反应都消耗能量。

(2)光呼吸对植物也具有积极的生理作用:

①消耗光合作用中产生的副产品乙醇酸,通过乙醇酸途径将它转变成碳水化合物,另外,光呼吸也是合成磷酸丙糖和氨基酸的补充途径。

②防止高光强对光合作用的破坏,在高光强和二氧化碳不足的条件下,过剩的同化力将损伤光合组织。通过光呼吸对能量的消耗,保护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③防止 O 2 对碳素同化的抑制作用,光呼吸消耗了 O 2 ,提高了 RuBP 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碳素同化作用的进行。

4、C3和C4植物和CAM植物在碳代谢上各有何异同点?

CAM植物与C4植物固定与还原CO2的途径基本相同。二者都是由C4途径固定CO2,C3途径还原CO2,都由PEP羧化酶固定空气中的CO2,由Rubisco羧化C4二羧酸脱羧释放的CO2。二者的差别在于,C4植物是在同一时间(白天)和不同的空间(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完成CO2固定(C4途径)和还原(C3途径)两个过程。而CAM植物则是在不同时间(白天和黑夜)和同一空间(叶肉细胞)完成上述两个过程。

5.目前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哪些?

6.试绘制一般植物的光强-光合速率曲线,并对曲线的特点加以说明。

7.“光合速率高,作物产量一定高”,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8.C4植物光合速率为什么在强光、高温和低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比C3植物的高

C4植物没有或有很弱的光呼吸,而C3 植物在强光条件下,光呼吸较强,使有机物分解成CO2但不产生ATP,所以在强光下,C4植物光合速率比C3强。

C4植物固定CO2的第-一个酶要比C3植物固定CO2的酶在低浓度CO2下强很多倍,所以C4植物在低CO2下更高。

9、光合作用为什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10、光合色素的结构、性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

11、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12、提高作物的产量的途径有哪些?

第五章

1.呼吸作用:是指生活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成简单物质,并释放能的过程。

2.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鲜重或干重植物组织或原生质释放的CO2的量或吸收O2的量来表示。单位:μmol/(g.h),μmol/(mg h)、 μL/(g.h)等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p170:又称呼吸系数(respiratory coefficient):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量(V或mol)之比

富含氢的脂肪、蛋白质 RQ < 1

(耗O2多,释放的CO2相对较少)

有机酸(含氧较多) RQ > 1

4.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在0~35℃范围内温度系数(Q10)为2~2.

5.呼吸作用氧饱和点:当氧浓度增至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不再增加,这一氧浓度为氧饱和点(oxygen saturation point)

6.无氧呼吸饱和点:无氧呼吸停止时环境中的最低氧含量(~10%)称为无氧呼吸消失点(anaerobic respiration extinction point)。

7.呼吸跃变(respiratory climacteric):果实成熟中出现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的现象,出现呼吸高峰。

8、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呼吸链末端,能将底物脱下的电子给O2,并形成H2O2或H2O的酶类。除了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抗氰氧化酶(交替氧化酶)之外,还有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乙醇酸氧化酶等。

9、抗氰呼吸:当植物体内存在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的阴离子(如氰化物、叠氮化物)时,仍能继续进行的呼吸,即不受氰化物抑制的呼吸。

10、初级代谢:为许多生物都具有的生物化学反应,例如能量代谢及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合成等,均称为初级代谢。基本信息一般将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

二.问答题:

1.植物呼吸代谢多条路线有何种生物学意义?

呼吸作用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植物的呼吸代谢有多条途径,如表现在呼吸底物的多样性、呼吸生化历程的多样性、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等。不同的植物、器官、组织、不同的条件或生育期,植物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呼吸代谢的多样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的对多变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使植物在不良的环境中,仍能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例如,氰化物能抑制生物正常呼吸代谢,使大多数生物死亡,而某些植物具有抗氰呼吸途径,能在含有氰化物的环境下生存。

2.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有?

⑴放热效应。抗氰呼吸是一个放热呼吸,其产生的大量热量对产热植物早春开花有保护作用。也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⑵促进果实成熟。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出现的呼吸跃变现象,主要表现为抗氰呼吸速率增强。

⑶增强抗病力。如抗黑斑病菌的甘薯品种块根组织的抗氰呼吸速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⑷代谢协同调控。有人提出能量“溢流假说”,即在底物和还原力(NADH)丰富和过剩时,使细胞色素途径呈饱和状态,抗氰呼吸非常活跃,可分流电子,将多余的底物和还原力消耗掉。

3.油料种子呼吸作用有何特点?

4.呼吸作用与谷物种子、果蔬贮藏有何关系?

答:在果实贮藏和运输中,重要的问题是延迟其成熟。措施是:一、降低温度,推迟呼吸跃变发生的时间,二、增加周围环境的CO2和N2的浓度,降低氧浓度,以降低呼吸跃变发生的强度。而在需要果品供应市场时,则可对贮藏中未成熟的果实进行人工乙烯处理,可以收到催熟的效果。但块根、块茎在贮藏期间是处于休眠状态,而不是像果实一样处于成熟之中,在贮藏期间适当提高贮藏的环境湿度,有利于保鲜;适当提高CO2浓度可降低呼吸,有利于安全贮藏。

5.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关系如何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呼吸,而农作物都是有氧呼吸,比如松土就是为了根的呼吸作用,产生能量用于吸收矿质离子和营养物质,而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栽培时应该注意根的呼吸,并注意二氧化碳浓度,便于光合作用。

6、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为什么会使植物受到伤害?

7、呼吸作用的反馈调节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共质体运输:主要通过胞间连丝(细胞间物质与信息的通道),如无机离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内源激素、核酸等。

2.质外体运输:自由扩散的被动过程,速度很快

3.压办流动学说(Pressure flow theory)德国植物学家明希(E. Münch)于1930年提出的: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源库两端的压力势差而引起

4.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绿色植物的功能叶,种子萌发期间的胚乳或子叶,春季萌发时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的块根、块茎、种子等

5.代谢库(metabolic sink):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植物的幼叶、根、茎、花、果实、发育的种子等

6.源-库单位(source-sink unit):相应的源与相应的库,以及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构成一个源库单位。

7、质外体装载: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胞间层以及导管的空腔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水分在质外体中的移动,不越过任何细胞膜,所以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但根中的质外体常常是不连续的,它被内皮层的凯氏带分隔成为两个区域:一是内皮层外,包括根毛、皮层的胞间层、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称为外部质外体,二是内皮层内,包括成熟的导管和中柱各部分细胞壁,称为内部质外体。因此,水分由外部质外体进入内部质外体时必须通过内皮层细胞的共质体途径才能实现。

8、共质体装载: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9、韧皮部卸出:韧皮部卸出是指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的过程。(韧皮部卸出首先是蔗糖从筛分子卸出,然后以短距离运输途径运到接受细胞,最后再接受细胞贮藏或代谢。)

10、共质体卸出:同化物卸出的途径有2条: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共质体卸出是指同化物通过胞间连丝沿浓度梯度从筛分子-伴胞复合体释放到库细胞。

11、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管分子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的肉状结构,微纤丝由收缩蛋白(P-蛋白)收缩丝组成。

12、细胞质泵动学说:植物生理学中,解释筛管运输同化产物的学说之一:

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状,形成胞纵连束,纵跨筛分子,每束直径为一到几个µm。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复地、有节奏地收缩和张弛,就产生一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

13、疏导系统的运输能力:

14、跨膜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故称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

二、简答题

1、如何证明高等植物的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是韧皮部?

1)环割试验剥去树干(枝)上的一圈树皮(内有韧皮部),这样阻断了叶片形成的光合同化物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而导致环割上端韧皮部组织因光合同化物积累而膨大,环割下端的韧皮部组织因得不到光合同化物而死亡。(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让叶片同化14CO2,数分钟后将叶柄切下并固定,对叶柄横切面进行放射性自显影,可看出14CO2标记的光合同化物位于韧皮部

2、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点、实验证据及遇到的难题。

答案:根据压力模型可以预测韧皮部运输有如下特点:①各种溶质以相似的方向被运输②在一个筛管中运输时单向的③筛板的筛孔是畅通的④在筛管的源端和库端间必须有足够大的压力度④装载与卸出需要能量,而在运输途中不需消耗大量能量。有关证据:①韧皮部汁液中各种糖的浓度随树干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与有机物向下运输方向一致)。②秋天落叶后,浓度差消失,有机物运输停止。③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存在压力。难题:压力流动学说不能解释双向运输。

3、同化产物在韧皮部的装载和卸出机制如何?

4、何谓源、流、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代谢源是指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产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代谢库是指消耗或贮藏同化产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流是连接植物源和库的枢纽,它包括连接源端和库端的所有输导组织的结构及其性能。源是流的起点,对流起着推力的作用;库是流的终点,对流起着拉力的作用。

3.如何判断同化物韧皮部装载是通过质外体途径还是共质体途

以下实验证明可能通过质外体叶片SE-CC 与周围薄壁细胞间无胞间连丝;

若SE-CC 内蔗糖浓度明显高于周围叶肉细胞; 给叶片喂14CO2,若合成14C-蔗糖大量存在质外体; 用代谢抑制剂或缺氧处理,若抑制SE-CC 对蔗糖吸收; 用质外体运输抑制剂PCMBS (对氯汞苯磺酸)处理,能抑制SE-CC 对蔗糖吸收;

Ø将不能透过膜的染料如荧光黄注入叶肉细胞,一段时间后在筛管中不可检测到染料

5、简述同化产物运输分配与作物产量形成的关系

6、同化产物配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同化产物配置如何调节?

7、试述同化产物运输与分配的特点和规律。

(1). 总方向是由源到库 由某一源制造的同化物主要流向与其组成源,库单位的库。 (2).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3). 就近供应 (4). 同侧运输 分配多少受源的供应能力、库的竞争能力及源库间的运输能力影响。果实和种子中积累的物质有相当部分来自体内物质的再分配。(5)功能叶之间无同化产物供应关系(6)同化产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和利用 细胞内含物先解体后再经质外体、共质体途径撤离、转移,也有不解体而直接穿壁转移的,直至全部细胞撤离一空。

8、影响同化产物运输和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

一.名词解释

1.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可移动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 1 μmol/L)有机物。(P217)

2.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种类: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生长延缓剂)。(P217)

3.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输,称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P222)

4.酸生长理论:IAA通过增加壁的伸展性来刺激细胞的伸长生长。IAA通过激活细胞质膜H -ATPase向外分泌H ,引起细胞壁多糖组分间的氢键,是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液泡吸水扩大,细胞伸长。(P225)

5.三重反应:①茎伸长生长受抑制;②上胚轴直径膨大;③茎的福祥重力性消失,发生横向生长。(P245)

6.植物生长促进剂:促进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也可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P261)

7.植物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阻碍GA的生物合成,抗GA。(P262)

8.植物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促进侧枝生长,破坏顶端优势。(P261)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切去顶芽会刺激腋芽的发育?如何解释生长素抑制腋芽生长而不抑制顶芽的生长?(教材P222-224)

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下促进生长,高浓度下印制生长,切去顶芽,生长素不再生长,腋芽处生长素浓度下降即可促进生长。极性运输:生长素会由形态学顶端向下端运输,产生生长素的位置不会累积过多生长素。

腋芽生长所需的最适IAA浓度远低于茎伸长所需的浓度,产生于顶芽并流向植物基部的IAA流,虽然维持着茎的伸长生长,却足以能够抑制腋芽的发育。

2.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影响茎的伸长,茎对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反应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差异?(教材P223、230)

生长素:双重作用(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不同器官敏感度不同(根>芽>茎);对离体器官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整株植物效果不佳。

赤霉素:促进整株植物的生长,尤其对矮生突变品种的效果特别明显;一般促进节间伸长而非节数增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存在最适浓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植物种和品种对赤霉素的反应有很大差异。

3. 植物激素对开花有哪些影响?

① 在多数情况下生长素(IAA)抑制花的形成(P224)

② 赤霉素(GA)能促进多种长日照植物或需低温的植物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开花,但对短日照及中间性植物一般没有效果。赤霉素对花的性别分化及随后的果实发育起调节作用,在黄瓜等葫芦科植物花芽分化初期施用赤霉素能促进雄花发育,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有促进雌花发育的趋向。(P231)

③ 乙烯(ETH)能诱导菠萝等凤梨科植物开花,并且开花提早,花期一致,但ETH对大多数植物的成花诱导没有作用。在成花诱导完成之后,ETH表现出对性别分化的调控作用。ETH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对花衰老的调控。(P245)

④ 赤霉素能诱导开花、促进雄花分化。

⑤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树花芽分化、促进结实。

⑥ 乙烯能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

4. Gas水平随着种子成熟过程而降低,而同时ABA的水平却上升,这有什么生理意义?

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具有顺序性:这表明,ABA在胚成熟阶段发挥重要的生理效应,而GAs和IAA则在胚和种子生长阶段发挥作用。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在哪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P263)

控制种子萌发;促进植物生根;促进营养生长;调整花时及分化;促进果实成熟。

注意:①首先要明确生长调节剂的性质;②要根据不同对象(植物或器官)和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药剂;③正确掌握药剂的浓度和剂量;④先试验,再推广。

6、一些种子会积累生长素结合物,这在生理上可能具有哪些意义。

7、试用基因激活假说与酸生长理论解释生长素是如何促进细胞生长的?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1.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的自然死亡过程是由细胞内业已存在的、由基因编码的程序所控制的过程。(P272)

2.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P273)

3.种子活力:是指种子在田间状态(即非理想状态)下迅速而整齐地萌发并形成健壮幼苗的能力。(P274)

4.生长大周期:植物体或个别器官所经历的“慢-快-慢”的整个生长过程。(P280)

5.根系与地上部分干重的比例称为根冠比。(P282)

6.植物的光形态建成:由光调节植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过程。(P287)

7.将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发生可逆转换的光受体命名为光敏色素。(P289)

8、种子寿命:指种子群体在一定环境下保持生活力的期限

9、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10、长命mRNA:

11、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又称植物离体培养

12、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二.简答题

1. 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的动力是如何变化的?(P276)

第一阶段:吸涨作用引起的物理过程,而不是代谢过程,因而死、活种子及休眠种子都可以进入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种子缺少吸水动力,吸水缓慢,被称为吸水停滞期,这是由于干燥种子中的机制已经被水合,液泡及大量新的原生质又未形成,但此时种子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分裂迅速;

第三阶段:迅速吸水的过程,此时胚根已突破种皮,主动吸水。

2. 淀粉是如何被彻底降解为葡萄糖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作用方式有何不同?(P277)

淀粉降解:

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作用方式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共同作用下,再经麦芽糖酶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淀粉中的α-1,6糖苷键作用方式是由R-酶(去分支酶)完成的。

作用方式:

α-淀粉酶:从直链淀粉上一次切下6个或12个葡萄糖分子,将淀粉转化为小分子的糊精;β-淀粉酶:从直链淀粉或糊精的末端葡萄糖起,每次只切下一个麦芽糖分子。

3. 植物的生长为何表现出生长大周期的特性?(P280)

生长初期植株幼小,合成物质总量少,生长慢;生长中期植株光合能力加强,合成物质总量多,生长快;生长后期植株整体衰老,光和能力下降,物质合成速度减慢,生长减慢后停止。

4. 用所学知识解释“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旱长根、水长苗”。(P284)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是相互依赖的。地下部的根负责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有机质以及合成少量有机物、细胞分裂素等供地上部分使用,但根生长所必须的糖类、维生素等需要由地上部供给。

“旱长根、水长苗”:根在土壤容易得到水,地上部分水分要靠根供应,缺水时地上生长受一定的抑制,为获取水分根的相对质量增加;当土壤水分较多时,由于透气性不良,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分水分充足生长旺盛,因而根冠比增加。

5. 为何植物有顶端优势?如何利用顶端优势指导生产实践

“生长素学说”:顶芽合成生长素并极性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生产实践:①.调节植物株型;②.生产上增加植物侧枝利于多开花多结果。

6.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相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282)在生产上如何应用?(P283)

表现在: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生产上:常用水肥措施调控作物的根冠比,促进收获器官的生长,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对于收获器官是地下部分的作物(如甘薯),前期应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以

促进茎叶的生长,加强光合作用;而在后期则应减少氮肥和水分的供应,增加磷、钾肥。以利于光合产物向下运输及淀粉的积累,从促进薯块增大。

7. 什么是光形态建成,其光反应特性与光合作用有何区别?(P287)

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就是光形态建成。

在光合作用中光是以能量的方式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在光形态建成中,光则是作为一种信号在起作用。

8.光敏色素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在植物体内有哪些生理作用?(P290)

由两个亚基构成的二聚体,每个亚基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称为“生色团”吸光色素分子和一个脱辅基蛋白,两者结合构成全蛋白。

种子萌发、叶子和茎的伸长、气孔分化、叶绿体和叶片运动、植物的花诱导和花粉育性等。

9、植物激素和蔗糖含量对细胞分化有什么影响?

10、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有什么不同?

11、阐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的动力是如何变化的?

12、就“植物生长”而言,光起什么作用?

第十二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 名词解释

1.逆境:对植物生长和生存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又称胁迫

2.抗性锻炼:植物抗逆遗传特性在特定环境条件诱导下逐步表达的过程,称为抗性锻炼

3.交叉适应: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良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

4.渗透调节: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主动积累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来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提高细胞保水力,从而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调节

5.逆境蛋白; 多种因素如高温、低温、干旱、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能诱导形成新的蛋白质(或酶),这些蛋白质统称为逆境蛋白(或叫做胁迫蛋白)

6、花熟状态:植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后具有了能感受环境条件而诱导开花的生理状态被称为花熟状态。花熟状态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7、在春化现象:作物的春化指一、二年生种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这个发育时段称为春化阶段。

8、短日植物:指的是日照短于一定临界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二.简答题

1.比较生物膜在植物各种抗性中的特点?

①生物膜结构成分与抗冷性:碳链长度相同时,膜脂脂肪酸碳链越短,不饱和脂肪酸越多,不饱和程度越大,则膜的固化温度越低,越不易固化,膜的流动性就越大,植物就越耐低温,抗冷性就越强。

②生物膜结构成分与抗冻性:进入越冬期间,膜磷脂含量显著增高,抗冻性增强。经抗寒锻炼后,由于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多,膜相变的温度降低,膜透性稳定,细胞内的NADPH/NADP的比值增高,ATP 含量增加,保护物质增多,可以降低冰点,膜透性稳定,从而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冻性。

③生物膜结构成分与抗热性:膜脂液化程度与脂肪酸的饱和程度有关,饱和程度越高,膜脂流动性越不易受高温影响,越不易液化,其耐热性越强。

④生物膜结构成分与抗盐性:一般抗盐性强的植物其原生质膜对盐的透性低。实验表明,膜脂成分中MGDG (单葡萄糖甘油二酯)含量多的葡萄品种,对盐分透过多。另外菜豆和甜菜根的实验表明,当膜脂含不饱和脂肪酸多时,膜对盐分吸收也增多,不抗盐。

⑤生物膜结构成分与抗旱性。膜脂正常的双分子层排列要靠磷脂极性头部与水分子相互连接,所以膜内必须有一定的束缚水才能维持这种结构。膜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抗旱力有关, :如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叶表皮细胞的饱和脂肪酸较多。

2.什么是渗透调节?渗透调节的功能如何?

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主动积累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来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提高细胞保水力,从而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调节。

功能:

3.简述脱落酸与植物抗性的关系

ABA通过关闭气孔,减少蒸腾失水,保持组织内的水分平衡,并能增加根的透气性和水的通导性来增加植物抗性。

4.抗寒锻炼过程中,植物体内发生了哪些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

1细胞膜系统受损;2根系吸收能力下降;3光合作用减弱;4呼吸速率大起大落;5物质代谢失调

5.试述干旱的类型及对植物的伤害,如何提高植物的抗旱性?(P370)

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

细胞膜结构破坏,生长受抑制,光合作用减弱,破坏了正常代谢,植物体内水分重新分配,细胞原生质机械损伤。

抗旱锻炼;化学诱导;合理施肥;生长延缓剂与抗蒸腾剂的使用

6.试述植物抗盐方式及提高途径,简述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及SOS信号转导。

避盐:植物回避盐胁迫的抗盐方式称为避盐。
  (1)排盐:也称泌盐,指植物将吸收的盐分主动排泄到茎叶的表面,而后被雨水冲刷脱落,防止过多盐分在体内的积累
  (2)稀盐:指通过吸收水分或加快生长速率来稀释细胞内盐分的浓度
  (3)拒盐 一些植物对某些盐离子的透性很小,在一定浓度的盐分范围内,根本不吸收或很少吸收盐分。也有些植物拒盐只发生在局部组织

耐盐 指通过生理或代谢过程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

耐渗透胁迫:通过细胞的渗透调节以适应由盐渍而产生的水分逆境。植物耐盐的主要机理是盐分在细胞内的区域化分配。植物也可通过合成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等渗透物质,来降低细胞渗透势和水势,从而防止细胞脱水

营养元素平衡:有些植物在盐渍时能增加对K 的吸收,有的蓝绿藻能随Na 供应的增而加大对N的吸收,所以它们在盐胁迫下能较好地保持营养元素的平衡。

代谢稳定性:在较高盐浓度中某些植物仍能保持酶活性的稳定,维持正常的代谢。

渗调蛋白

途径:种子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吸水膨胀,然后再播种萌发,可提高作物生育期的抗盐能力
  以在培养基中逐代加NaCl的方法,可获得耐盐的适应细胞,适应细胞中含有多种盐胁迫蛋白,以增强抗盐性
  改良土壤,培育耐盐品种,使用生长调节剂等都是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上抵抗盐害的重要措施。

7、如何用实验证实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及光周期诱导开花刺激物的传导?

8、植物的成花诱导有几条主要途径?

栏目热文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关系(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图上怎么区分)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关系(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图上怎么区分)

1.与有机物种类及功能相关的4点提醒(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比较①糖类、脂肪、固醇:C、H、O。②蛋白质:主要是C、H、O...

2023-11-07 00:14:55查看全文 >>

高尔基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有膜连接吗)

高尔基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有膜连接吗)

初中生物:各种细胞器的比较,全面具体要熟悉!查看更多初中、高中知识,关注我哦,每天都更新!双层膜:线粒体和叶绿体【要点】...

2023-11-07 00:32:41查看全文 >>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如何相互转化(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为什么会生成水)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如何相互转化(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为什么会生成水)

新生肽链在内质网中翻译的同时也进行一系列加工修饰,包括信号肽的切除、二硫键的形成、高级结构的折叠及核心糖化等。所以内质网...

2023-11-07 00:10:55查看全文 >>

什么是哺乳(哺乳属于什么方式)

什么是哺乳(哺乳属于什么方式)

新手妈妈如何正确哺乳?今天就教你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注意事项。首先,正确的哺乳姿势是保持宝宝的上半身呈45度角,将宝宝的头靠...

2023-11-06 23:47:17查看全文 >>

哺乳动物是哪里来的(哺乳动物一共有哪些)

哺乳动物是哪里来的(哺乳动物一共有哪些)

从石岩纪末期开始,爬行动物崭露头角,并迅速成长为海陆空的绝对霸主.但是哺乳动物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哺乳动物群体最终接管了...

2023-11-07 00:12:34查看全文 >>

鸡属于鸟类还是哺乳类动物(鸡属于爬行类还是鸟类)

鸡属于鸟类还是哺乳类动物(鸡属于爬行类还是鸟类)

【美】安德鲁·劳勒在农历鸡年就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来谈谈鸡。在很多人看来,猫、狗是人类重要的动物伴侣,但美国记者、科普作家...

2023-11-07 00:20:55查看全文 >>

鸡属不属于哺乳动物(鸡是属于鸟类还是哺乳类)

鸡属不属于哺乳动物(鸡是属于鸟类还是哺乳类)

如果让一个外星人评价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他们大概率会说到鸡。你不要惊讶,这种家禽可是现在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动物,如今至少有...

2023-11-06 23:58:18查看全文 >>

鸡哺乳动物还是两栖动物(鸡与哺乳动物有什么区别)

鸡哺乳动物还是两栖动物(鸡与哺乳动物有什么区别)

要解答这个问题,从生物学进化论角度思考就能得到科学的答案。脊椎动物进化的先后顺序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

2023-11-07 00:25:14查看全文 >>

鸡的生殖属于有性还是无性(鸡生蛋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鸡的生殖属于有性还是无性(鸡生蛋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根据繁殖方式不同,动物大致可以被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其中胎生动物需要雄性的参与才能产下后代,也就是说要由雌性和雄性的结合...

2023-11-07 00:33:00查看全文 >>

什么鸡是国家保护动物(鸡有国家保护动物吗)

什么鸡是国家保护动物(鸡有国家保护动物吗)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不计其数形态各异的生物,为了适应生态环境的发展,这些生物一直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经过不断进化发展,...

2023-11-07 00:12:0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