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动车 >

话说诗经之风的阅读练习及答案(击鼓诗经邶风阅读答案)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25 07:46:2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话说诗经之风的阅读练习及答案,击鼓诗经邶风阅读答案(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B.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

D. 《诗经》中的“风”,在秦朝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B.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 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

B.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C.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D. 风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即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古代好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风随草动”错,文中无据。C项,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在文中没有依据。D项,“在秦朝时期”错,“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无依据。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符合所有人”错,应是“大部分人”。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人。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可能误解乡愁 王鼎钧

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叶落了还无法归根”,这是常态。你观察过没有,一棵树,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落叶粘在根部的泥土里。你观察过没有,树根能*死杂草,裸露一小圈土壤,吸收水分,就是这一小块圆形的湿地粘住了一些落叶,让落叶化为春泥。

“故乡”这个词对您意味着什么?我说:“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如果见过中国人的家谱,你可以发现家谱就是家族的流浪史。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东来说”“西来说”,都说明曾辗转迁徙。你可以说,人类根本没有家,自从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人类都在地上漂流。你也可以说,天空是一个大屋顶,人从这间房子到那间房子,从这个院子到那个院子,可谁也没离开这个大家庭。

这里有一个南美洲来的人,他是印第安人的后裔,他相信他的祖先从蒙古迁到阿拉斯加,生儿育女,某一代迁到北美腹地,某一代迁到南美,经过与异族通婚生下他这样棕色皮肤的子孙,他又移民回到美国,现在他的孩子到荷兰去发展,可能在那里永久定居。“处处非家处处家”,可以说很凄凉;“大丈夫四海为家”,也可以说豪迈壮烈。这就是哲学问题,流浪的人会选择自己的哲学。

那么,乡愁?是的,乡愁。我觉得很多人误解了这个名词。当初,青年人接受了巴金和易卜生的暗示,奋勇出走,本来义无反顾。后来反省了,怀乡是反省的一种方式,对当初鲁莽的论断、轻率的决绝、盲目的追逐,隐隐有忏悔之意。许多美好的东西流失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他用“故乡”当做符号来代表。

怀乡,温柔而有情味,这是人性的觉醒,文学的伏脉。无可避免,他美化故乡,如此一消胸中块垒。人情之常:“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同样一项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觉得容易。”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地方,隔得越久,越远,越觉得可爱。

请恕直言,非常遗憾,有人把乡愁当做我们的弱点。游子还乡,乍见亲人,互相拥抱痛哭,上了电视镜头,街谈巷议,都说这人在外面落魄了,如果混得好,何致如此伤心?富贵还乡,哪一个不是高视阔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中间到底隔着什么,彼此相视有如异类?

今日何日,乡愁已成珍藏的古玩,无事静坐,取出来摩挲一番。乡愁是我们成长的年轮,陷入层层包裹。乡愁是我们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乡愁无可骄傲,也绝非耻辱。乡愁是珍贵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舍,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自己的八字属“伤官格”,然后写自己的家毁于两次战争,只能流亡,是为了说明算命先生的预言准确。

B. 作者并不认为“丁公化鹤”“王子求仙”“穆王南征”是神话,而是发他人之所未发,将其视作对流亡生活的理解。

C. 文章通过“南美洲来的人”讲述祖先的迁徙和孩子的人生规划,说明漂泊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不一定意味着悲伤。

D. 作者认为将乡愁理解为我们的弱点,理解为游子在他乡的落魄,固然是误解;理解成“一种反省的方式”也是误解。

5. 请简要概括作者对故乡和家的理解。

6. 本文语言典雅齐整,请以最后四段为例,从词句选用、句式结构、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答案】4. C 5. 故乡只是描述流亡状态的名相;故乡不过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对家的态度无论是悲凄还是豪迈,皆只是对流浪哲学的选择;故乡可能是一种美化了的记忆。

6. ①选用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块垒”“街谈巷议”“高视阔步”“相视有如异类”“摩挲”等有古诗文色彩的词句,格调典雅。

②句式上整散结合,多用整句,具有典雅齐整之美。

③修辞上多处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多个“同样……”,显得齐整、典雅。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是为了说明算命先生的预言准确”错,开篇从算命写起是为了增强悬念;然后写自己的家毁于两次战争,只能流亡,是为了提出了“人们误解了乡愁”的看法。B项“而是发他人之所未发”错,原文说“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可见这些观点并不是作者第一个提出来的。D项“理解成‘一种反省的方式’也是误解”错,根据原文“后来反省了,怀乡是反省的一种方式,对当初鲁莽的论断、轻率的决绝、盲目的追逐,隐隐有忏悔之意”,可知作者对“乡愁是一种反省的方式”是肯定的。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作者对故乡和家的理解,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那么概括作者对故乡和家的理解就要结合文中那些议论性的语句来分析。如“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故乡’这个词对您意味着什么?我说:‘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处处非家处处家’,可以说很凄凉;‘大丈夫四海为家’,也可以说豪迈壮烈。这就是哲学问题,流浪的人会选择自己的哲学。”、“后来反省了,怀乡是反省的一种方式,对当初鲁莽的论断、轻率的决绝、盲目的追逐,隐隐有忏悔之意。”、“怀乡,温柔而有情味,这是人性的觉醒,文学的伏脉。无可避免,他美化故乡,如此一消胸中块垒。”“乡愁是我们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乡愁无可骄傲,也绝非耻辱。”通过摘取关键词*的方法,整合答案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典雅齐整”,暗示句式上整齐;“以最后四段为例”明确答题区间;“从词句选用、句式结构、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明确赏析角度。词句选用可从选用的词语的角度分析,如四字成语、文言色彩的词语、书面语、口语等。如本题选用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块垒”“街谈巷议”“高视阔步”“相视有如异类”“摩挲”等有古诗文色彩的词句,格调典雅。句式结构可从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对偶句、排比句等角度分析。如本题句式上整散结合,多用整句,具有典雅齐整之美。例如“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同样一项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觉得容易。”运用了短句、句式整齐;“哪一个不是高视阔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中间到底隔着什么,彼此相视有如异类?”运用了长句的句式。修辞方法可从常用的修辞角度分析,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本题中“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同样一项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觉得容易。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地方,隔得越久,越远,越觉得可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何致如此伤心?富贵还乡,哪一个不是高视阔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会有这种看法?”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点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品味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看,文学作品中要求体会其含意的语句具有的共性是文学性强。“文学性”一般是指形象感 与鲜活感,多用来表示形象或场景。

1.如果是比喻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如果是比较深奥、抽象的句子,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前后文中比较具 体的内容,尤其注意“即”“或者说”“也就是”这类表示同义的标志性词语,进而采用简练、直接的语言进行诠释,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如果是生动形象的描写性句子,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结合作者融入其中的赞美、批评、悲伤等思想感情分析其含意。

4.如果是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深层意蕴的一致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3期)

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别离”做铺垫。

B. 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经历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

C. “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此句中“竟然”“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他”对此难以置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

D. 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

8. 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三段有几乎相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文中划横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些句子的意蕴和作用。

【答案】7. B 8. ①营造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气息,与下文描写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这是主人公追求的生活的具体体现,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撑,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境,丰富人物形象。

③宁静的田园生活是战争的背景和结局,是和平的象征,在首尾重复出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战争是无奈的插曲,和平是人心所向,是永恒的主题。

9. 意蕴:第一个句子“怕别离”意在强调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挚爱甚于自己的生命;第二个句子,意在强调他面对侵略,奋起反抗,追求自由,不甘心被奴役的精神品质;第三个句子“怕熄灭”,表现他坚持信仰勇于牺牲,以死抗争的民族大义;第四个句子“怕遗忘”表现他渴望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的强烈愿望。

作用:①四个句子以“怕”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紧凑,文脉贯通。

②四个句子,“他怕死,更怕……”,间隔反复,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③四个句子,层层递进,分层点明原因,升华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B项,“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错误,文中不是为了“反衬”。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三段画浪线句有几乎相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要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要在文中找到第一段和倒数第三段的画波浪线的环境描写句,理解其意思,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内容上,(1)环境本身:第一段点出战争前他过着一种幸福安宁的乡间生活,倒数第三段写战争胜利后他回到乡间的生活作息和环境;(2)环境与人物:这两处都透露出主人公他乡间生活宁静安宁,顺应自然的规律。(3)环境与主题:他战争前后宁静的田园生活,在文章首尾重复出现,深化了和平是人心所向,是永恒的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结构上,此处环境描写一在开头第一段,主要起着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一在倒数第三段,主要起着呼应开头、深化主旨的作用。答题时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某某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作品结构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探究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的意蕴及分析其作用。探究句子的意蕴,必须牢牢抓住两点:一是把握所给句子的不同特征,阐释其具体含意(表层意与深层意),就是要抓住句子的描写对象、句中的关键词进行突破;二是抓住所给句子与外部的联系,探究出深层意蕴。这样,第一个句子要抓住“怕别离”,第二个句子抓住“怕奴役”,第三个句子抓住“怕熄灭”,第四个句子抓住“怕遗忘”来探究意蕴。至于分析句子的作用,要结合句子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要结合文章标题“怕”,句子本身和在文中的位置及反复出现等角度来分析。

【点睛】解答句段作用这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中间段的作用,一般从承上启下的角度分析,结尾段主要考查与上文和标题的关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使*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皇祐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B. 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C. 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D. 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B. “刑部”又称“秋官”“宪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

C. “河阳”中“河”专揩“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D.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宋庠喜好读书,以精通文献经典名闻天下。他在府、部举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到老读书也不倦怠,并善于擅长考证书中的错误,曾撰写过《补音》三卷。

B. 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豪强王澥私自酿酒并骗奴仆*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庠据理力争,终判王澥死罪;谏官包拯上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请求离职。

C. 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他为人生活俭约,为相气度儒雅,不好声色;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第二次是宰相力荐他,并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D. 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他终身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侵害自己的沈邈,并在沈邈之子杖打的欠物县人死于道路一事上据实从宽处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这不是用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宜按本朝的先例,命令主管部门(官员)准备饮食。

(2)京师地区的守卫士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流戍边,这是祖宗当初的谋略,不能随便轻易改变。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帝遇庠厚”的意思是“仁宗对宋庠很看重”。“厚”作后置状语修饰“遇”,所以应在“厚”之后停顿。排除C项。“李淑恐其先己”的意思是李淑担心他超越自己。“己”作“先”的宾语,故应在“己”之后停顿。排除A项。“因改名庠”的意思是于是就改成后来的名字宋庠。排除B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仁宗对宋庠很看重,即将重用他。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超越自己,以命运不好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不吉祥。”仁宗没有把这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宋庠,于是就改成后来的名字宋庠。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明清时乡试是每三年一次。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宰相力荐他”错,根据原文“得象荐宋祁”,宰相章得象推荐的是宋庠的弟弟宋祁。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非所以待天下士”:“这不是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所以”:“用来……的方法”;“故事”:“先例”;“具”:“准备”;“有司”:“主管部门(官员)”。第二句关键点:“畿辅”:“京师地区”;“羡”:“剩余的兵力”;“更戍”:“轮流戍边”;“苟”:“随便”。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雍丘。天圣初年,考中进士,开封府试、试部礼都是第一名,当时仁宗亲自考试策问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令他们与武举人混杂一起考察。宋庠说:“这不是用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应该按本朝的先例,命令有关部门准备饮食,斥退武举人令他们另外考试。”仁宗下诏按他的建议办。密州土豪王澥私自酿酒,邻居前往捕捉他,王澥欺骗奴仆说:“他们是强盗。”叫奴仆*死邻居父子四人。密州官府按法律将奴仆判罪,唯独王澥没判死罪。宰相陈尧佐庇护王澥,宋庠据理力争,终于王澥被判死罪。仁宗对宋庠很看重,即将重用他。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超越自己,以命运不好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不吉祥。”仁宗没有把这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宋庠,于是就改成后来的名字宋庠。宝元年间,宋庠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任参知政事。宋庠任宰相,文雅雍容,熟练通晓旧时的典章制度,自从他执政,碰上事情总要分辨是非对错。没多久,宋庠以资政殿学士调职郓州,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离开职位,仁宗问宰相章得象,谁是可以替代范仲淹的人,章得象推荐宋祁。仁宗向来中意宋庠,又召他任参知政事。皇祐年间,宋庠升工部尚书。皇祐三年,宋祁的儿子与越国夫人曹氏的门客张彦方结交为朋友。而张彦方伪造皇帝诏书,替人补授官职,被判死罪。谏官包拯上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请求离职。于是命宋庠以刑部尚书掌管河南府,后调许州任职,又调到河阳,再升兵部尚书。他多次说:“国家应当谨慎固守根本,京城附近地区的守卫士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流戍边,这是祖宗当初的谋略,不能轻易改变。”(宋庠)以司空职衔退休。去世后,谥号元献。宋庠从应考举人时,与宋祁共同以精通文献经典名扬天下,他生活节俭,不好声色,读书读到老也不厌倦。他擅长考证书中的错误,曾校定《国语》,撰写《补音》三卷。他天性忠厚,曾说:“叛逆狡诈,依恃神灵,残害他人,恃才傲物,我终生不做。”沈邈曾任东京转运使,多次以事侵害宋庠。等到宋庠在洛阳时,沈邈的儿子监管曲院,因把东西出借给县人而县人欠下东西,他用杖打人,人死在路上,实际上是由其他的病所致。而沈邈之子为府吏所憎恨,府吏想要按法律从严处理他,只有宋庠不同意,他说:“这怎么够得上治罪呢!”人们根据这件事愈加称他是年高有德的人。他的弟弟叫宋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别韦参军(节选)

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 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 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 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 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 临歧涕泪沾衣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对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 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 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怅。

D. 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废,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弹棋击筑白日晚, 纵酒高歌杨柳春”。

【答案】14. B 15. 通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友谊的深厚;通过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不舍。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交往之久的欣喜”“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均不当,诗人认为相知百年的的人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韦参军情谊深厚。辞为拒绝之意,意为韦参军从未以家贫为由拒绝我。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白日晚”见其日夕相处;“杨柳春”见其既游且歌。这样的友情,的确舍不得分开。通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结合下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分析,通过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形象表述。

(2)《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濯清涟而不妖 (3). 呕哑嘲哳难为听 (4). 如听仙乐耳暂明 (5).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6). 謇朝谇而夕替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濯、涟、嘲哳、姱、靰羁、謇、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 近日,@平安宝安通报“父母虐童”案,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视频发布人王某被行政处罚。(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② 通报发出后,不少网友对于视频发布者被处罚表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爆料者不偷窥,不将视频发布到网上,那么女孩的遭遇就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女孩可能还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霾中。还有些网友提出爆料者是否能将功抵罪,否则将不利于鼓励善行。

③ 其实,网友的这些观点反映出他们(1)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判断事情的时候容易从自身为人处世的人情维度出发。笔者认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父母虐童“案中爆料网友的做法,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一码归一码。登录摄像头偷窥和将视频发布到网上的行为侵犯了女童家庭的隐私,(3) _____________________;爆料者大胆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应该鼓励和提倡。

④ 厘清是非,捍卫公正,是________社会的要义。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视频发布人被行政处罚,并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糊涂判案。惩罚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更好地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对于处罚引发的舆论,深圳公安也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警方综合考量之后给予了一定的行政处罚。

⑤ 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帮助女孩脱离了痛苦的处境。总之,我们该鼓励和提倡的是用合法合规的渠道进行举报和监督。

17. 依次填入文中第四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法治 各打五十大板 罚当其罪

B. 法制 和稀泥、抹光墙 罚不当罪

C. 法治 和稀泥、抹光墙 罚当其罪

D. 法制 各打五十大板 罚不当罪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

义的。

B. 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

义的。

C. 虽然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

义的。

D. 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

19. 在上文第三段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畅通,每空不超过12字。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A 18. C

19. (1). (1)法律知识的缺乏 (2). (2)警方的处罚是合理的(或这种处罚是合理的) (3). (3)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法制社会: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指的是社会是依法的,讲法的,是有法律制度的。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根据语境“厘清是非,捍卫公正,是……社会的要义”,所以填“法治”。第二处,和稀泥、抹光墙:和事佬做派。各打五十大板:对事物不分青红皀白,不论是非曲直,对当事人双方都加以批评、指责,打击或惩罚处理。文后有“糊涂判案”一词,所以填“各打五十大板”。第三处,罚当其罪: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罚不当罪: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当。根据语境“惩罚分明、……,才能更好地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应选“罚当其罪”。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即使”使用错误,这个句子表明事件已经发生,不需假设,应改为“虽然”;二是关联词位置不当,这个句子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即“虽然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这样就排除了ABD三项。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在上文第三段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畅通,每空不超过12字。”,本题要求补写的是第三段的三个句子,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第(1)句,联系上文第二段网友的观点看,还有空前的“其实”,可见这句话是结论,再根据空后的句子“判断事情的时候容易从自身为人处世的人情维度出发”,可推断本句应填“法律知识的缺乏”;第(2)句,应填笔者的观点,根据空后的句子“对于‘父母虐童’案中爆料网友的做法,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一码归一码。”,再结合前两段的内容,这一处应填“警方的处罚是合理的”或“这种处罚是合理的”;第(3)句,根据空后语句“爆料者大胆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应该鼓励和提倡。”,结合题目要求使语意前后呼应,可判断所填句子应与“应该鼓励和提倡”相对,可推断本句应填“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华为公司深圳行政部发布的通知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根据最新消息,超强台风“山竹”将于16日上午到中午从距离深圳150-250公里海面掠过,近距离袭击深圳,可能成为20年来影响深圳最强的台风。

现严肃认真地提醒大家:周六下班后,请赶紧回家,切勿在外溜达。到家前,请在周边超市购足物资。周日尽量不要出去。周一早间出行,如若天气情况恶劣,导致出行不易,一切按照公司正式通知为准。遇到极端情况,我们会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及时告诉你,再次提醒小伙伴们,请勿掉以轻心,一定要安全出行。

【答案】①“赶紧”改为“及时”②“溜达”改为“逗留”③“出去”改为“外出”④“告诉”改为“通知”⑤“小伙伴们”改为“大家”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文段中“赶紧”“溜达”“出去”“告诉”“小伙伴们”口语色彩过重,。应用书面语言。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工作细节。

材料:

品行 作风 选择

出淤泥而不染 接孟氏之芳邻 一步一个脚印

谦谦君子 放下身段 孟母三迁 光明磊落 埋头苦干 近朱者赤

【答案】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扎实作风;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接孟氏之芳邻,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环境选择;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好品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仿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要求,如本题“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所仿照的句子,然后依据其句式、修辞等进行仿写。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等,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根据示例句式特点“……这是我们应该……”,再根据“品行”“作风”和“选择”的含义归类,与之分别照应的词组是“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和“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接孟氏之芳邻”,按照例句句式仿写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相声百年经典》一书中,作者记述了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一段往事。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他特地去请教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称叹,你又有何感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用细节绽放美丽

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玫瑰终将绽放出最动人的美丽。

——题记

山间的花儿知道,自己只能盛开一次,因此,它细心地张开每一片花瓣,细心调整每一片花瓣的角度和色彩,最终绽放出令人惊叹的高雅。

天上的彩霞知道,自己只能绚烂一次,因此,它细心地铺开每一片云霞,用心设计每一片云霞的浓重轻淡,用心舒卷霞光的灿烂和风采,从而成就了上帝领空那最美的花园。

青春的我们知道,我们只能年轻一回,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静静地守候成功殿堂的幸福花开。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遥想战国时代,蔺相如大智大勇而又慎于细节,把握好献璧于王而请指示于王的关键时刻,方能够有礼有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而一代剑客荆轲虽刚勇过人,但在“执秦王之手,握秦王之袖”的关键之处犹豫徬徨,致使良机错过,酿成了刺秦不成,荆魂归阴,血溅秦廷的莫大遗憾,亦为千古之人敲响了“切莫疏于细节”的警钟。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放眼航天事业,我国“神州七号”之所以能够发射成功,是因为航天人细心严谨,认真把握飞船发射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而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不幸失事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小小的细节失误,造成惨重的航天事业损失,令人惊愕,令人扼腕沉思。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长于幽默而慎于细节,终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大师;贝多芬才华超人而又慎于细节,注重推敲每一个音符,他的交响曲才成为最美的“天堂之音”;我国历代的伟大诗人,文采雄奇而又秉承“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原则,才有了“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潇洒飘逸,才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新奇别致,才有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睿智哲理。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当然,这里的慎于细节并不是不辨本末;这里的细致入微,并不是要畏首畏尾。胸有全局而又慎于细节,大智大勇而又细心慎重,这才是人生成功的有力保障。

山间的花儿,用细心描绘高雅;天空的云霞,用细心泼洒绚烂。我们——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也一定会用“慎于细节”绽放人生的美丽。

【解析】

试题分析: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这是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阅读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去揣摩材料内涵,可以得出不同的作文立意:一是抓住“细节”二字,可以得出“细节决定成败”的哲理;二是抓住“请教”二字,可以得出“要虚心求教”的观点;三是体味侯宝林先生探究问题的特点,得出“要有认真的态度,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四是从侯宝林作为相声大师对职业的尊敬上考虑这种行为与他的成就不无关系,得出“敬业才能成业”的作文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栏目热文

风度之美阅读答案(雨中落花美阅读答案)

风度之美阅读答案(雨中落花美阅读答案)

继先秦后,魏晋是中国文化第二个重大转折变化阶段。所谓重大历史变化,一般都表现在由较长一段的战乱纷争后,社会整体的经济生产...

2023-11-25 08:00:25查看全文 >>

诗歌树和风的阅读答案(诗歌雨巷的阅读答案)

诗歌树和风的阅读答案(诗歌雨巷的阅读答案)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023-11-25 08:10:34查看全文 >>

怪物猎人物语各种怪物蛋位置(怪物猎人物语最强龙蛋位置)

怪物猎人物语各种怪物蛋位置(怪物猎人物语最强龙蛋位置)

《怪物猎人物语2:毁灭之翼》中金雷公是游戏里非常少见的怪物,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金雷公在什么地方可以刷出来,其实金雷公在很...

2023-11-25 08:14:23查看全文 >>

怪物猎人物语海龙归巢条件(怪物猎人物语归巢条件表格)

怪物猎人物语海龙归巢条件(怪物猎人物语归巢条件表格)

很多朋友问苍火龙在哪里刷,蛋怎么摸。其实只要知道刷怪机制花点耐心就很容易就刷到怪。毕竟是单机游戏而不是网络游戏需要拼手速...

2023-11-25 08:04:17查看全文 >>

怪物猎人物语高级龙巢(怪物猎人物语古地龙巢第七层)

怪物猎人物语高级龙巢(怪物猎人物语古地龙巢第七层)

《怪物猎人物语2:毁灭之翼》中的古地龙巢在游戏里比较独特,想要进入需要一些方法,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古地龙巢进入的方法是什...

2023-11-25 07:40:50查看全文 >>

令人心碎的美阅读答案(沉静之美阅读答案)

令人心碎的美阅读答案(沉静之美阅读答案)

令人心碎的美——写给青藏高原(节选)我从我的眼睛里看见:那天蓝得澄静啊,那白白的云朵,是谁让她那么静静地停在那蓝天上?那...

2023-11-25 08:07:36查看全文 >>

时节之美的阅读答案(四时之美阅读理解答案)

时节之美的阅读答案(四时之美阅读理解答案)

秋天,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在这个秋季生活打卡季,让我们一起寻找失落的季节之...

2023-11-25 08:01:21查看全文 >>

唐诗风貌阅读答案(唐诗填空练习题大全)

唐诗风貌阅读答案(唐诗填空练习题大全)

​余恕诚著. 唐诗风貌 修订本. 北京:中华书局, 2017.04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节选)唐代...

2023-11-25 07:57:48查看全文 >>

春光美的阅读理解及答案(春光好的阅读理解答案)

春光美的阅读理解及答案(春光好的阅读理解答案)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在对应位置填写好姓名、考号、座号、班级等信息,用2B铅笔...

2023-11-25 07:49:26查看全文 >>

诗歌斗笠阅读题(诗歌露珠阅读题及答案)

诗歌斗笠阅读题(诗歌露珠阅读题及答案)

斗笠,又称斗篷笠帽,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头饰,通常由竹篾、棕叶、藤条等天然植物材料编制而成。它的主要特点是呈锥形,上宽下...

2023-11-25 08:29:40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