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拥挤的电梯在8楼停下,上来一对母子,妈妈拽着睡眼朦胧的儿子挤进了电梯,还低头在书包里翻着什么,只听妈妈嘴里气呼呼地说道:“昨天的作业本装进去了吗?”孩子不紧不慢地说:“不知道啊,好像装了吧。”能看得出来,妈妈的火气更大了,只是碍于电梯里的人太多,没有吼出来。出了电梯,妈妈连拉带吼地拽着孩子急冲冲地向小区门口走去。
相信这样的场景每时每刻在很多家庭中都会上演,面对蜗牛一般的孩子,我们除了吼骂,还应该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让孩子在自己地节奏里可以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事情。毕竟内驱力才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源泉。
让孩子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家务篇
这一点表姐家的气氛营造地特别好,有一次去她家吃饭,表姐炒好了菜,我急忙去帮忙,表姐不让我动手,却喊他上四年级的儿子过来端菜,外甥迅速把餐桌上收拾了一下,跑到厨房端菜,拿碗筷,还热情地拉椅子招呼我坐下来,俨然一副小主人的样子,饭后,我和表姐收拾厨房,小外甥在外面默默地把餐桌擦的干干净净,椅子都整整齐齐地摆好。
我明白了表姐的用意,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一员,和妈妈一样是家里的主人,家里的每一项工作他都有义务也有责任参与,他应该和妈妈一起招待我这个客人。
在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事情上孩子逐渐找到了存在感和成就感,孩子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