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龙协议》的原则仍在1947年9月24日通过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可缅甸政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拒不兑现1947年宪法所赋予掸邦和克耶邦可以通过公民自决选择是否脱离联邦的权力,同时委派忠于政府的民族人士担任地方官员,还在边区人民中推广佛教、推行缅语、缅服与其他文化形态。
1949年1月克伦人率先打出反政府旗号,建立起缅甸第一支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此后缅甸陆续涌现出大大小小数十支少数民族武装力量:掸邦民族军、掸邦联合革命军、掸邦联军、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克钦独立军、克钦新民主军、克伦民族解放军、克耶解放军、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罗兴亚救世军、若开军、库基民族军、佐米革命军、钦民族军......
前些年缅甸中央政府同缅北的克钦、果敢、佤邦的关系相对缓和下来了。多年的战争使缅甸政府军和缅北地方民族武装都打累了,然而与此同时西边的若开罗兴亚人又闹腾得厉害了。罗兴亚人自称是古代到孟加拉湾经商的阿拉伯人后代,实际上他们主要是19世纪英国殖民缅甸时从南亚移居缅甸的。体貌特征、语言宗教都与缅族截然不同的罗兴亚人与缅族之间的关系一直相当紧张。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导致大量的孟加拉难民涌入缅甸。这些难民同缅甸境内的罗兴亚人合流后使缅甸的罗兴亚人问题进一步加剧。罗兴亚人中的一些激进派成立了反政府武装。缅甸政府军和罗兴亚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冲突甚至还引发了欧美的干涉。多年来缅甸政府尽管与缅北的克钦族、掸族、佤族尽管不是爆发冲突,但缅甸政府还是承认这些少数民族作为缅甸公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