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松认为随着退休人口的逐年增加和出生人口的逐年减少,10年后入住养老机构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2018年—2022年是我国首个老龄高峰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由50年代的首个“婴儿潮”出生人口组成,2022年老龄人口占比达15%,为2.1亿;2027年—2038年是第二个老龄增长高峰期,由60年代的“婴儿潮”出生人口和70年代初期出生人口组成,2032年老龄人口占比达25%。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到2032年老龄化的比例很可能大于25%,也就是说会出现大批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长寿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60年代出生的老年人进入低龄老年人阶段,70后也将成为新一批退休群体。
此时对于老年人而言选择什么样的晚年养老方式至关重要,我国传统养老方式为居家养老,由儿女轮流照护老年人或是儿女 聘请护工照护老年人的方式。
儿女轮流护理老年人:
自己身为70后的一员感触最深的就是自70后开始每一代人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在逐年加大,每一代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不如60后及之前的老年人。照护老人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是未来很多儿女难以做到的事情。
儿女 聘请护工:
上周五自己在吃早餐的时候听到邻座两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聊天,其中一个年轻人说:他一个朋友的奶奶瘫痪在床,因为儿女无法长时间照护的原因,想出5000/月请居家保姆,没有人愿意来。想入住一家性价比高的公办养老机构但是需要排队,后来以5500/月的价格入住了一家当地中档养老机构。
中国自2015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开始逐年下降,2022年15岁—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10亿,从202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每年都会减少1000万左右。到2035年将出现8.1亿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对2.94亿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局面,未来以1对1为主要服务模式的居家养老将成为一种奢侈的养老方式。
对于不婚不育老年人群体在能自理的时候可以选择如居家互助养老、旅居养老、社区老年互助站等多种养老方式,当未来需要人长期护理的时候,最佳的选择就是入住综合性医养机构,原因如下:
老有所学——老人在养老机构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新技能丰富自己的晚年养老生活
老有所为——老人在养老机构可以彼此学习,让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发挥余热。
老有所乐——老人在养老机构可以结交到更多的同龄老人,排除孤独感。
老有所医——养老机构可以为老人提供更专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让老人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老有所养——养老机构能够保障老人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
老有所安——养老机构可以让老人在痛苦最小的情况下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感谢阅读,请分享给更多朋友助力每一个人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每一天。点赞、收藏、喜欢、关注晓松与您分享更多关于身心健康、养老理财、养老规划的话题。欢迎大家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