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几个生产建设兵团(一般生产建设兵团是什么级别)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0-30 21:58:22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9月11日,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在合肥成立。任命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任之兼任兵团政委;安徽省军区第四政委张春森兼任兵团第二政委;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程业棠为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暂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初期,以安徽省28个国营农场和3个林场为基础,按军事编制分别组成农业师、团和独立营,连以下单位以农场生产队为基础组建。1973年,相继接收江淮汽车制造厂、淝河汽车制造厂、芜湖汽车发动机厂、六安汽车修配厂、皖西汽车修配厂、淮南轴承厂、马鞍山铸管厂等企业,直属兵团领导。兵团部下辖4个农业师、18个团(场)、9个独立营和16个工厂。农业第1师,师部驻淮南。师长董占江,政委李行笃。下辖第1团、第2团、第3团、第4团,由12个农场组成。农业第2师,师部驻滁县。师长高超,政委张书茂。下辖第5团、第6团、第7团、第8团、第9团,由9个农林场组成。农业第3师,师部驻宿松县复兴镇。师长王铭,政委陈德慧。下辖第10团、第11团、第12团、第13团、第14团、第15团,由华阳河农垦总场、皖河农场、东南湖农场组建而成。农业第4师,师部驻宣城。师长丁亚,政委张兴邦。下辖第16团、第17团、第18团,由8个农林茶场组建而成。兵团总人口为20万人,其中干部10275人(现役军人2874人,地方干部4424人,以工代干2977人);职工83700人(凡符合民兵条件的青年均称为兵团战士,其余称兵团职工)。职工主要成分是原农场工人及各地知识青年。1975年6月5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撤销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由各部队调至兵团的现役军人原则上各回原部队。9月10日,改变体制和领导关系。所属各农业师、团移交安徽省农垦厅;磷肥厂、制药厂移交安徽省化工厅;广播电讯器材厂、印刷厂移交安徽省民政厅;江淮汽车制造厂、淝河汽车制造厂、芜湖汽车发动机厂、六安汽车修配厂、皖西汽车修配厂、淮南轴承厂等企业移交安徽省汽车工业公司。
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12月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任命陆军第31军副军长彭飞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熊兆仁为政委。12月25日,福州军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发出通知,征收15000人充实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以福建省91个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劳改农场、工厂)为基础,以军队派出干部为各级领导骨干,并征集一批无军籍“兵团战士”编组而成。兵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驻福州办事组,三大部下共设18个业务处,定额150名干部。兵团机关驻沙县,1970年9月迁至南平市。兵团下辖第1师(工矿)、第2师(农业)、第3师(林业)、第4师(基本建设)师,共21个团。邵武综合农场、高峰农场划归兵团管理。1970年4月,将3个企事业单位改编为团(包括兵团直属的原沙县森工局改编的直属第24团)。
1970年底,兵团总人数为89521人,其中现役军人2239人,地方干部、职工65785人,兵团战士21497人。配备各种枪3655支(挺);机动车1282辆。编有武装分队23个建制连、173个建制排、596个班,共5751人,各种枪1820支(挺)。另有劳改犯、劳动教养人员和刑满释放就业人员9136人;被监管审查和拘留、逮捕待审人员301人。1972年5月,增设永安矿区(师级)。第1师,驻龙岩东肖,以工矿为主,兼营农副业。第2师,驻明溪城关,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副业。第3师,驻建瓯县城,以森林工业、林业为主,兼营农牧副业。第4师,驻永安县城,以基本建设为主,兼营少量农副业生产。永安矿区对外称福建省永安矿区建设指挥部,1971年4月开始筹建,1972年5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为相当于师的单位,直属兵团建制领导。
1971年10月,福州军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调整兵团组织体制与领导关系。至1972年底,先后将潘洛铁矿、矿山机械厂和全部劳改单位移交地方。福建八一特钢厂、邵武铜冶炼厂、浦城铜矿等企业建成投产后,于1973年1月移交地方。1973年7月1日起,撤销各师师部,各团直属兵团建制领导;兵团机关司政后三大部缩编为办公室、政治部和生产部。1974年11月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中共福建省委、福州军区党委10月8日关于撤销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11月24日,中共福州军区委员会、福建省委发出《关于撤销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的通知》。兵团所属单位自1975年1月1日起转归福建省人民政府领导;所看管的劳改犯移交福建省军区负责看管。1975年3月底交接完毕。
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组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隶属于福州军区。任命军事学院预科系主任胡定千为兵团副司令员;陆军第31军政委郑国为江西省军区第二政委兼江西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兵团机关驻南昌市新建县长凌镇,后迁至新建县望城岗南昌步兵学校(现为陆军步兵学院)院内。兵团未设师一级建制,下设11个农业团(又1个独立营)和12个工业团(又1个独立营)。农业团集中分布在鄱阳湖周边,多由劳改农场或国营农场改建,工业团多由劳改工矿企业改建。农业团:1团,赛湖农场,位于九江市瑞昌县;2团,芙蓉农场,位于九江市彭泽县;3团,珠湖农场,位于上饶地区鄱阳县;4团,成新农场,位于南昌市新建县;5团,朱港农场,位于南昌市新建县;6团,乐丰农场,位于上饶地区鄱阳县;7团,安福农场,位于吉安地区安福县;8团,恒丰农场,位于九江市永修县;9团,鲤鱼洲农场,位于南昌市南昌县;10团,恒湖农场,位于南昌市新建县;11团,邓家埠机械农场和塔桥农场,分别位于鹰潭市余江县、抚州市资溪县;农业独立营,进贤永桥农场,位于南昌市进贤县。
工业团:21团,九江国棉三厂(九江灯心绒厂),位于九江市;22团,浮南瓷土矿,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23团,景德镇新生印刷机械厂,位于景德镇市;24团,景德镇三六无线电厂,位于景德镇;25团,东乡铜矿,位于抚州市东乡县;26团,东乡磷肥厂,位于抚州市东乡县;27团,高安新华煤矿,位于宜春地区高安县;28团,江西化工机械厂,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29团,桐木林汽车制造厂,位于南昌市新建县;30团,南昌化学纤维厂,位于南昌市新建县;31团,江西光华塑料厂,位于南昌市新建县;32团,江西化学纤维厂,位于南昌市新建县;工业独立营,南昌开关厂,位于南昌市新建县。
1971年“913”事件后,福州军区命令江西生产建设兵团机关停止办公,公章封存作废。1972年下半年,江西省劳改局恢复成立,接管原属于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大部分下属单位。1975年5月,中央军委下达命令,撤销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番号。
昆明军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昆明军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任命云南省军区司令员黎锡福兼任兵团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蒲大义为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主持工作)。兵团机关驻思茅。1970年3月1日,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建制归昆明军区,由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和云南省军区领导。实行三渠道财务管理,即中央拨基建投资、云南省军区拨国防军费、云南省拨流动资金。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在原农垦分局、总场、农场、生产队基础上,组成4个师、23个团、116个营、1038个连队及4个直属企事业单位。1969年10月,在西双版纳地区组建的5个水利工程团划归云南生产建设兵团领导。1972年底,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干部、战士、职工共计18.7万余人,总人口达29.6万人(包括原农场9万余人)。累计接收北京8000余名、上海47600名、成都17000名、重庆24000名、昆明10000名,共110000万知识青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师、团:独立1团,文山州砚山县平远街、稼依、天保、健康、堂上等5个农场。独立2团,玉溪地区元江县甘庄、红河农场。独立3团,大理州宾川县太和、宾居农场。独立4团,曲靖地区陆良县陆良农场。独立5团,思茅地区江城县红星农场云南省第四五七干校。水1团,西双版纳州勐腊县,1974年8月并入1师6团、20团。水2团,西双版纳州勐腊县,1974年8月并入1师19团。水3团,西双版纳州景洪县,1974年8月并入1师4团。水4团,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水5团,西双版纳州勐海县。1师1团,西双版纳州景洪县景洪农场。1师2团,西双版纳州景洪县东风农场。1师3团,西双版纳州景洪县勐养农场。1师4团,西双版纳州景洪县橄榄坝农场。1师5团,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黎明农场。1师6团,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农场。1师19团,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捧农场。1师20团,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满农场。
独1营,思茅地区孟连县孟连农场。独2营,振东农场。独3营,红星农场。2师7团,耿马县勐定农场。2师8团,耿马县勐撒农场。1师9团,沧源县勐省农场。独5营,耿马县耿马农场。独5营,双江县双江农场。独6营,永德县永康农场。独7营,永德县勐底农场。3师10团,德宏州陇川县陇川农场。3师11团,德宏州瑞丽县瑞丽农场。3师12团,德宏州潞西县遮放农场。3师13团,德宏州盈江县盈江农场。3师14团,德宏州潞西县芒市遮相农场。3师15团,保山县潞江新城农场。4师16团,河口县河口农场。4师17团,弥勒县弥勒东风农场。4师18团,金平县勐拉(金平)农场。兵团热带作物研究所,景洪。兵团机械厂,昆明黑林铺。3师21团组建时,包括原来的畹町农场。1969年10月,在西双版纳地区建立5个水利工程团,划归云南兵团领导。1973年12月6日,云南省委、昆明军区党委向国务院、中央军委递交《关于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移交省委领导的请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是1970年初,以我省农垦系统和华侨部门的20多个农场9万余人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先后派去2300多现役干部,安置了10万名知识青年。几年来,在*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兵团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成绩。橡胶定植面积1969年是40万亩,现在是68万亩,干胶片1969年生产980吨,今年产6300吨,增长了6倍多。当然这几年兵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是很严重的,但主要是我们省委和军区党委管得不够紧。根据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为了把兵团的工作搞得更好,将兵团改由地方党委领导是必要的。兵团领导关系改变后,为了适应地方体制和经济管理工作的特点。我们的意见,撤销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和师、独立团的建制,省成立林垦总局……对兵团的现役干部,原则上分批分期地撤回部队,少数确需留下来,按中央(1972)32号文件精神办理。1974年6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撤销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和师、独立团的建制,团改为农场,分别成立农垦总局和分局,在改变体制过程中,强调要对干部和群众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切实抓好革命和生产。8月30日,云南省委、昆明军区党委批转《改变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会议纪要》。9月6日,昆明军区正式发出撤销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建制的命令。10月13日,云南省委下发成立云南省农垦总局通知。10月28日,云南省农垦总局在思茅成立。10月29日,昆明军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