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样的力度,依然没挽回南越的颓势,美国只能自己下场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5612文件中就说过他们介入的根本原因:如果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被共产主义控制,就会鼓励该区域其余国家对共产主义的和解倾向,这将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1963年肯尼迪遇刺,继任的总统约翰逊后来借着北部湾事件将战争升级,开始让大量士兵直接进入越南作战。
越南地处热带雨林,有广阔的森林、山地,北越军队就利用地形不断跟美军打消耗,游击战术给人带来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往后美军的所做所为堪称凶残,通过“滚雷行动”、“雷鸣行动”等等军事手段,对越南北部进行疯狂的无差别轰炸。
众多越南百姓被炸死,还有很多人为了活下去背井离乡,导致越南的男女比例至今都不平衡。
这时的美国犹如一个输了钱的赌徒,为了能捞回本,只能不断加大下注,但是缺口反而依然在扩大。美国高层难道都很蠢?明知前面有个很大的坑还非要往里跳?
当然不是,各行各业能站在最顶端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美国核心层考虑的已经不是一战得失,而是美国必须要维持一个强大的形象,避免后续带来不利影响。
在朝鲜战场美国已经败给了社会主义阵营,如果越南战场再败,那全球其他各国会怎么想?打不了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中国也就算了,连朝鲜、越南都打不了?你美国看似工业强大、军事超然,实际上也只是空架子嘛。
那些本来还在犹豫、中立的国家一看这资本主义明显不如社会主义啊,很可能就会改变原本的立场,而美国的小弟、盟友发现自己的倚靠其实并不牢靠后,也会产生别样的心思。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所以美国要告诉世人自己还是很强大、能罩得住整个阵营的。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越南继续打下去。
1969年尼克松上台之初,美国国内反战情绪已经比较严重,但高层没有顾及这些,为了断绝迫使柬埔寨放弃支持越南,连带着对柬埔寨也进行了14个月的轰炸。直到美国支持的朗诺上台,柬埔寨允许美军和南越部队进入,美国才停止轰炸。
1972年,尼克松命令美军加大对北越的轰炸,从5月到10月,美国对北越共发动超过4万架次的空袭,共倾泻了数十万吨炸药。导致无数北越军民死伤。
不过尼克松为了选举,也决定要促成和谈,这才有了1973年的《巴黎和平协约》。或许有人会奇怪,美国打越南不是为了对付苏联吗?苏联还没倒,美国为什么不继续打了?这里面其实也涉及到了中国。
如果是中苏友好时期,那美国大概率硬着头皮也要打下去。但苏联逐渐展露出侵略性后,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就产生了一些微妙,发展到最后双方有了很深的矛盾,这对美国来说是个好消息。
因为即便美国在越南战场失利了,中、苏、越三国也不会连成一块铁板,这样就不会引发周边局势动荡,国力更强大的苏联和距离更近的中国还很可能因为东南亚的局势互相防备。而且尼克松通过1972年访华,认为中国是个可以共同对抗苏联的潜在盟友。
既然放弃越南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局势,还很可能让中苏对立情况更严重,那美国就不愿意继续花钱、出人跑到遥远的地方打仗了。
《巴黎和平协约》签订后,美国陆陆续续从南越撤兵,虽然他们留下了很多武器装备,但南越政权一如既往地不经打,1975年4月30日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