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能在你手机界面第一个跳出来的理发店,也是交了网页租金的,标配是一年1万块,要展示优惠信息和地区排名,还得额外交钱。这些钱最后谁来承担呢?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了。
看到这,你应该已经清楚了为什么理发店越来越贵。
理发店的未来路线
话虽如此,即便剪头发越来越贵,大部分理发师拿到手的也并没有很多。
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各地的理发师的平均月工资处于3000-6000元的范围之内,只有10%出头的理发师月收入能达到万元以上,并且很多是没有社保的,面对房租和生活成本的上涨,压力也很大。

他们中,59.9%的学历都在高中以下,十几岁的年纪就进了理发店当学徒,双手长期接触药水、每天久站十几个小时、吃饭常常不规律,赚得也就是个辛苦钱。
一个02年出生的理发师告诉我们,他14岁就辍学离开了老家,没什么文化,从学徒干起,居然也能在北京生活了下来。问他之后什么打算,他带点害羞地说,在学怎么拍短视频,做不成山城小栗旬,当个朝阳金城武也不错。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年,整个美容美发行业的从业者规模已经突破了2700万。这里面当然有技术一般但靠着套路用户大赚一笔的,但也有踏踏实实真正把理发当作一门手艺的人。

大浪淘沙之后,能让我们甘心掏钱的,或许是这两种理发店:一种是确实有两把刷子,能够“设计”出发型的理发店,另一种是不烫染不办卡的十元快剪店,可以满足很多人“只想剪短一点”的需求,以量取胜。

它们一般都藏在超市负一层和商场角落,二三十平、两三把座椅,店里唯一的大件就是用来吸碎发的吸尘器。“什么感觉?便宜,但没有尊严!”
不过,这些年随着连锁的十元快剪越来越多,理发师的专业程度也上了一个台阶,很多厌倦了推销办卡的资深老Tony也转向了这些店,安安静静剪头,效果说不定比某些造型中心还要好。
其实,我们对理发店的吐槽都算是甜蜜的烦恼,比起读书时多留一厘米刘海都怕被教导主任盯上,现在至少剪什么发型、做什么颜色,都可以自己说了算。
或许每个人证明自己是个大人了的方式之一,就是去理发店搞个造型,甭管要交多少冤枉钱,不管是锡纸烫还是大波浪,也甭管最后会不会变成步惊云、罗文姬,追求的就是“我的头发想怎样就怎样”的自由自在。
随着年纪渐长,每个人最后可能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Tony,不再尝试新花样,也会从街头快剪转向高端美发店,要的就是剪了跟没剪一样的稳定发挥。
但不管哪种,每次理完发站起身、看着镜子抖抖碎发的仪式感,那种告诉自己剪了个头,生活就能“从头开始”的感觉,我们会一直需要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骆若男、方婷,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