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han de Grise and his workshop,《献心》,1338-1344年,插图来自《亚历山大的罗曼史》(The Romance of Alexander),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1344年,第一次在《亚历山大的罗曼史》(The Romance of Alexander)手稿中出现了类似心形形状的图像,《亚历山大的罗曼史》是中世纪最伟大的手稿之一。这一页中,左侧的女人正举着一颗类似人体心脏和现代“心形”符号的东西,右侧的男子将右手放置在自己心脏的位置,仿佛女人手里的东西正是从这个部位取出的。“心形”符号的广泛使用从此刻开始流行,尤其是在法国地区。
Master of the Chronique scandaleuse,《两个女人试图用网抓住带翅膀的心》(细节),1500年、,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15世纪,“心形”符号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流行于欧洲的各个国家。在手稿中、胸针和吊坠等奢侈品上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心形”符号也会出现在徽章、扑克牌、梳子、木箱、剑柄、墓碑、木刻、雕刻和印刷品上。“心形”符号被用在各种实际场景或是异想天开的用途中,但其中大多数(但不是全部)都与“爱”有关。
Anonymous,The Sacred Heart on a Cloth, Held by an Angel, ca. 1480–90, German, Nuremberg, 15th century German, Photo: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尽管有人认为情人节是现代贺卡业的产物,但实际上它历史要久远得多——当然它的起源还是很模糊的。公元496年,教宗圣基拉西乌斯一世(Sanctus Gelasius PP. I)废除了牧神节,把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节(Valentine's Day,即情人节)。关于圣瓦伦丁为什么会与“爱”联系在一起,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但它最有可能是在中世纪晚期英法宫廷爱情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艺术家不详,《想我》(Pensez à moi) ,1900年,图片由Marilyn Yalom提供。
到了17世纪中期,英国开始流行一种庆祝情人节的风俗:在圣瓦伦丁节前夜,许多青年男女聚在一起抽签,抽出相同的数字便凑成“一对”,会秘密地互赠礼物。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最早期的情人节贺卡,只不过是几句手写的诗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商们开始用各种素描和油画来装饰它们。这些精美的贺卡被装到信封中,用蜡封好送给另一半。
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英国和美国大量生产的情人节卡片取代了手工制作的情人节卡片。随之,法国人也开始利用这种商业化的情人节,在卡片上画上丘比特和爱心等形象(上图即是一张大约在1900年的法国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