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公式)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06 03:03:1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要求学生具备对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能够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够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能够对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方法、语言特色做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性阅读,形成自己的体验。分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考查层级。

(一)整体感知文章题型。

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常见的题型如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一件或几件事;

例: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我的叔叔于勒》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四川巴中中考卷)

2.用填空或填表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

例:根据小说内容,试着用四个字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2分)

(1)______ →悲伤独挂→ (2)______ (山东枣庄中考卷)

3.梳理人物情感或心理变化。

例: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 ______、 ______的情感。(4分)(福建福州中考卷)

无论题型怎么变化,都要仔细通读全文,梳理行文思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来把握文章内容,特别要把握人物和事件;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筛选信息,整合内容作答。

(二)形象分析题型。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是通过作品所刻画的人或物的形象特征表现主题;只有分析好作品的形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文章形象的把握是常考的内容之一。常见题型如下:

1.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例:结合第③段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3分)(江苏苏州中考卷)

2.评价人物形象

例: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四川成都中考卷)

3. 补写人物心理或揣摩人物心情

例:概括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心态变化的过程。(3分)

愉悦陶醉→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心满意足→惊愕不已(山东东营中考卷)

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在人物描写中完成。所以,把握人物形象务必要关注人物的相关描写,并且从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人物的身份,二是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及其他突出特点,三是创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三)语言品析题型。语言是叙述情节、描写环境、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几乎成了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点。常见题型如下:

1.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的含义;

例: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初冬,早晨的红日扑着我们的头发,这样的红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含义的理解。(4分)(山东威海中考卷)

2.分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例: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4分)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重庆市中考卷)

3.分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例: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在光秃秃的树梢上,只有最后的两片树叶依旧攀附着一根细嫩的枝条,那便是欧利和雏芳。(山东枣庄中考卷)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例: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山东泰安中考卷)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往往运用了一些手法,如描写手法、修辞方法,或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有特色。以词语为例,就有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叠词、色彩词、结构相同的短语、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等情况。从语言运用的手法入手,结合具体的句子内容,思考其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四)结构分析题型。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文章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材料顺序的先与后、写作内容的详与略、层次的衔接与过渡、内容的铺垫与照应。精巧的结构颇能表现作者的匠心。揣摩文章结构上的妙处,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见的考点。常见题型如下:

1.揣摩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或分析某一段落或情节存在的价值。

例1: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分)(江苏盐城中考卷)

例2: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山东潍坊中考卷)

例3: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2 分)(湖北襄阳中考卷)

2.分析文章详略安排的意图。

例1:作者在叙事时是怎样安排详略的?(甘肃武威、平凉中考卷)

例2:第⑧段作者为何详细描写陶碗?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4分)(浙江杭州中考卷)

揣摩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段落的位置,位置不同,其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也不同。如在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开门见山、或引出(总领)下文、或点题、或铺垫、或设置悬念等作用,有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等效果;在结尾部分,则有首尾呼应、收束全文、点题和卒章显志、突出主旨、深化主题等作用,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五)技巧鉴赏题型。鉴赏文章的写作技巧是指在现代文的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其他写作手法进行分析、鉴赏,从而更深入解读文章,理解文章的艺术特色。常见题型如下:

1.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例1:第④段运用了点面结合、详略有别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4分)(山东德州中考卷)

例2:有一种写作方法叫“以实写虚”,如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本文也有几处运用了这种写法,试举一例分析说明。(3分)(山东德州中考卷)

2.体味叙述人称的作用;

例:有人说,第九段中用不同人称代词“我”“你”称呼同一个对象,这样做不仅使人称混乱,而且使读者不易理解。你认为呢?说明理由。

3.体味记叙顺序的作用。

例1:以下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到【甲】【乙】两处的哪一处?(2分)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湖北孝感⑨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3分)(四川南充中考卷)

鉴赏文章的写作技巧,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不过要先区分一些概念,如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想象、联想、设置悬念、前后照应、铺垫、伏笔、卒章显志等。无论哪一种手法的运用,都与文章前后的内容相关联,因此,在鉴赏写作技巧的时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品味作者的用笔之妙。

(六)主题感悟题型。主题是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欣赏文学作品离不开主题探究。因此,探究主题几乎成了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考点。常见题型如下:

1.分析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例1: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山东淄博中考卷)

例2: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甘肃兰州中考卷)

2.概括作品主题或谈谈对主旨句的理解;

例: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3分)(江苏连云港中考卷)

3.谈谈阅读启示或感悟;

例: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四川成都中考卷)

4.结合助读材料,深化主题理解。

例: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4分)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浙江金华中考卷)

有的文章标题具有一语双关的特点,其深层含义一般与文章主题、人物情感有关。议论抒情句,特别是出现在文章开头或结尾的议论抒情,往往表现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抓住这样的关键句子,有助于准确理解文章主旨。谈阅读启示或感悟,要紧扣文章主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到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试题中的助读材料,有的是对原文起补充的作用,有的是深化主题的作用,理清材料与原文的关系,有助于开拓思路,丰富思想,使作答准确到位。

二、真题解析

例1.【2015绍兴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18分)

树枝与名片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⑪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⑫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⑬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⑭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⑮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⑯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⑰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⑱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第5期)

1.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20年前,“我”在小渔船上,______ ;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______ 。

【解析】该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通读全文,抓住题中“20年前”“现在”“在小渔船上”的信息提示,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我”的行为活动来概括情节,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参考答案】贵妇人向“我”扔树枝; “我”向少年扔名片。

2.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

【解析】该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结合具体的情节内容,理解句子表达的内容。先解释“鸟瞰”与“俯视”不同的意思,再根据句意从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来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1) “俯视”强调俯身住下看,“鸟瞰”强调从高空往下看,相比之下,“鸟瞰”给人的感觉比“俯视”更高。(1分)用“鸟瞰”更能突出那些红男绿女在我心中的高高在上,更能表达出我当时内心的卑微和不安。(2分)

(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该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结合具体的情节内容,理解句子表达的内容。了解“只有”一词的限定作用,根据句意从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来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只有”一词,强调了那时我得到的惟有伤害。(1分)表明了“我”因出身低微,生活贫穷,没有富贵与繁华,却遭受人格的践踏与侮辱而产生的痛苦与悲哀。(2分)(只答“强调或突出内心的卑微和不安”,给1分)

3.分析第⑮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4分)

【解析】该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独句成段的文字,一般是起强调或过渡作用。了解句子的内容,分析其与上文具体内容上的联系,点明其照应上文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即可。

【参考答案】照应第④段内容,营造与20年前相似的故事氛围,为下文“我”向少年扔名片作铺垫。(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4.“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分)

【解析】该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阅读文章,了解20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节枯树枝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即可理解“我”的用意。

【参考答案】20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截枯树枝,让我明白了贫穷与低微只能受人歧视,这截树枝,激发了我奋发进取的斗志。(“树枝”的意义,2分)20年的奋斗,让我最终获得了成功;(“名片”的意义,1分)这次,我向少年扔去名片,希望帮助他,希望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来激励他。(“扔名片”的意义,1分)

5.附加题:(建议先写作文。如果时间有余,可以选做,答对分数加入总分)(5分)

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第⑰段中的“西装革履”指的是谁?“西装革履”为何要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结合具体的情节内容,理解句子表达的内容,要关注该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另外,该题还要求对标点符号作用有一定了解。

【参考答案】(5分)第一问:“西装革履”指“我”(或作者);(1分)第二问:这里加引号,表示“西装革履”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成了有钱、有地位的“上流社会”的代名词;(2分)第三问:20年前,我受到了客船上一群红男绿女(其中的男人“西装革履”)的围观与嬉弄,这一经历使我的心灵深受伤害,刻骨铭心。而今天,在对面的“少年”眼里,“我”或许也成了令他感到“卑微与不安”的“上流社会”人士。(2分)

例2.【2016金华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5分)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我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⑪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⑫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⑬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回马枪吧。

⑭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3分)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公式(1)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人物特点关键词提取能力。可以根据提示信息直接摘出文章的词语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①身如铁塔,头大颈粗;②大手掌着橹把;③漫不经心。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①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凳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字词表达效果分析。首先可以指出加点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字面意思结合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文章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享受工作,能享受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工作会很轻松,若对工作敷衍的心态疲于应对,那么任何一件小事做起来都会很吃力。“漂”字字面意思可知写出了“轻盈”之意,同时也写出了人的轻松悠闲。

【参考答案】“漂”写出了小船顺水而行的缓慢轻盈的情态和清洁工的悠闲自在。

②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字词表达效果分析。首先可以指出加点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字面意思结合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文章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享受工作,能享受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工作会很轻松,若对工作敷衍的心态疲于应对,那么任何一件小事做起来都会很吃力。“驱驭”有“驱使,驱赶”之意,明显写出人的费劲和不轻松。

【参考答案】“驱驭”即“驱赶”,写出清洁工驾船之用力。

3.第③段写清洁工,为何又要写“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请简要分析。(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段落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在这里明显是用来衬托突出人物性格,环境的喧嚣反衬人物的内心平静,无欲无求。

【参考答案】写出了外界的喧嚣,反衬清洁工内心的宁静

4.第⑥段写道:“‘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可以假设自己就是作者,对于眼前看到的一幕内心有何感想,但重要的是结合主题,不能偏离主题。根据文章可知当时的作者应该是对第一位清洁工的羡慕之情,羡慕他工作时的悠闲自得。

【参考答案】符合语境即可。示例:要是我能成为这条小船的主人,飘然来去,逍遥自在,那该多好啊!

4.文章结尾:“我在楼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文章结尾的心理活动主要是作者对两位清洁工不同工作状态产生的感悟,需要理解深刻,能延伸到人生态度角度。

【参考答案】第一层:只关注莲花灯的命运等文章表层内容,理解肤浅或有偏差。

示例:那些莲花灯,被扑灭捞走,真是可惜。

第二层:只关注其中一位清洁工的工作方式,理解欠深刻,表达清楚。

示例一:第一位清洁工工作轻松,悠闲自在。

示例二:第二位清洁工工作方式粗鲁,不近人情。

第三层:能关注文章整体内容,综合分析两位清洁工的行为,具有较鲜明的感情倾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

示例:文章的两位清洁工从事同样的工作,但工作方式却截然不同,第一位自在从容,第二位急躁粗鲁,对比鲜明。

第四层:从文章写作意图和表现主题角度阐发,能上升到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对比,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简明。

示例:文中两位清洁工的两种工作方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享受工作,感受生活的乐趣,悠然自得、逍遥洒脱;另一种功利死板、疲于应对,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

例3.【2017宁波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蜕 变

①她用胖嘟嘟的小手紧握着婴儿床的栏杆坐着,舌尖不住地舔着刚长出的两颗门牙,灵澈的眼珠子骨碌地转动,四处张望。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了点点金圈。一片葡萄叶摇曳着飘下,落在她的脚跟前。

②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在树叶边缘晃动,过了一会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不声不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团中有两粒小眼直盯着她。“达达━━ ,达━━达━━”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地挥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渐庞大……

③“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紧搂住她的双肩,焦急的望着她。

④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见了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

⑤“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这么晚了,怎么会有毛虫出现?”

⑥她紧依着他,相偎坐着。见到毛虫引起的疙瘩已消尽了,代之的是满脸燥热。她瞥了他揽着她肩膀的手一眼,偷偷抱怨:这么晚出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关门了。

⑦“妈咪……妈咪……”最断人肠的呼喊将她手中的蚂蚁上树炒出锅外。她慌忙跑过去,小女儿蜷缩在婴儿床的一角,满脸诧异的哭叫着。一条毛虫肆无忌惮地在婴儿床的栏杆上爬行,她一阵昏花,用了四十年的心脏几欲罢工。小女儿挣扎着想爬起来,令人心碎的哭泣成了啜搐。她咬咬牙,解下围裙往栏杆用力一挥,毛茸肥圆的毛虫滚落于地。她抬起脚,闭起眼重重一踏,觉得脚下一阵瘫软。

⑧“不要怕,”她强抑住胸腹的翻腾,轻抚着女儿泪水纵横的苍白面颊,“不要怕,毛虫并不可怕。”

⑨她坐在摇椅内小憩,枯皱的手握着身旁婴儿床的栏杆。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点点金圈。

⑩“奶奶,”是小孙女清稚的童音,“那是什么?”

⑪她朝小孙女圆胖小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条肥厚的黑线正由阳光下往阴影处滑动。日光下鲜明的黑线掀开了她人生的相簿,一组组幻灯片在眼前跳动。她深吸口气,咧开干瘪的嘴,露出仅剩两颗门牙朝小孙女笑笑。

⑫“那是蝴蝶的幼虫。”她说。

【注释】①蚂蚁上树:四川名菜

(选自《台湾极短篇小说集》)

◆故事• 场景的组合

1.阅读小说先关注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各用一个词填空。

小小的毛毛虫、伴随着“她”走过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

小小的婴儿床,承载了“她”、“______ ”、“ ______”的童年。

故事以毛毛虫为线索,始于初遇时的惊慌,历经再见时的恐惧,终于凝望时的从容。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这篇小说以“毛毛虫”为线索,写了她人生的四个阶段,但文中出现的她又不仅仅指她一人,文章写她成长的四个阶段中,那小小的婴儿床边哭叫的有“她”,有她的“女儿”,还有她的“孙女”。

【参考答案】女儿;孙女

◆语言• 意义的蕴含

2.划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仅仅是在安慰女儿吗?靖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的理解。这里写“她”两次说“不要怕”,是“她”的中年阶段,此时的“她”已为人母,看见自己的孩子受到惊吓,自然会去安慰。但结合前文对“她”的描述,可以知道“她”天生怕毛毛虫,特别是青年时,她见到毛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所以这里的“不要怕”还应是对“她”自己的安慰,安慰自己不要怕,要保护好女儿。

【参考答案】不仅仅是在安慰女儿,也是在安慰自己。前文写了她在童年与青年时对毛毛虫的畏惧,特别是青年时,她见到毛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现在为人母了,看见女儿受到惊吓,出于母性,是安慰女儿不要怕,出于自己的本性,也是在安慰自己不要怕。

◆称呼• 人物的标识

◆标题• 主旨的暗示

3.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内容与主旨分析标题的表义与深层含义。

从文中反复出现的黑色毛毛虫来看,“蜕变”指黑色的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从文中“她”的成长过程,又可以看出,暗指她经历岁月的风霜,由幼弱、胆小的少女变为沉稳、大胆的具有母性的女人。

【参考答案】“蜕变”表义指黑色的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暗指她经历岁月的风霜,由幼弱、胆小的少女变为沉稳、大胆的具有母性的女人。

三、考点集训

(一)【2015丽水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

何君华

1)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背包客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2)水壶里早已经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背包客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背包客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干。

3)背包客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4)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5)背包客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背包客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6)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7)背包客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连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8)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

9)背包客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10)主人的话让背包客彻底震惊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二十一世纪,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锁。背包客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

11)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12)背包客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13)“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背包客。

14)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背包客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15)背包客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16)“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划着说。

17)“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背包客不解地问。

18)“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19)主人生起了火,问背包客:“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20)“好。谢谢!”背包客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21)吃晚饭的时候,背包客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22)“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23)“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24)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看起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25)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背包客失眠了。背包客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26)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背包客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

27)背包客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背包客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驴友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28)背包客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

29)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想弄明白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30)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一只油绿的梅花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31)“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

32)“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

33)此刻正是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背包客没有一丝困倦,但是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 (选自《2014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分析“背包客发表游记”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自顾把羊群赶进羊圈。(阿拉坦乌拉为什么用“并不理会”“自顾自”这种态度对待背包客?)

(2)“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为什么要强调阿拉坦乌拉“中午时分骑马归来”?)

3.“锁”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锁”的理解。

(二)【2016舟山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7分)

喊 魂

1)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你是你爹捡的!

2)他们说: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3)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时手都酸了。

4)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5)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咋甚?

6)我立时破涕为笑。

7)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8)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9)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10)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11)娟子说: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12)我很难过。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13)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14)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15)“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16)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17)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回来了呀!

18)听见娘又叫: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19)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20)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早听别人说: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21)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22)那一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23)因为这场突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24)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25)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2016年01期,略有删改,作者:徐建英)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4分)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 →得到娘确认后高兴→大丫取笑时气愤→ →娘为“我”喊魂时感动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

⑴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⑵“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大丫、二丫的话同中有异,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味?)

3.结合全文,简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3分)

4.文章为何以“喊魂”为题?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2016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5题。(17分)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 ______、______ 的情感。(4分)

2.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4分)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 ②;长满水草的河渠, ;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 等。

3.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2分)

4.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3分)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我选 ______句。

点评:

5.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4分)

(四)【2016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8分)

老去的舌尖

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用的是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

④在中台湾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又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地锅里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饭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无分南北,人无论东西,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在舌头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而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子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确然,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⑩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

⑪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

(文/蓝染,有删改)

1.本文的标题“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4分)

2.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味食物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4分)

3.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在语句在文中的意思。(4分)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4.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6分)

(五)【2017连云港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朱成玉

①他是个不到20岁的文学爱好者,带了厚厚的一大本自己写的文章,赶了很远的路,专程来拜访我,希望能够得到我的一些指点。他和我说,他是攒了好长时间才攒够路费,路上什么都不敢吃,怕把回去的路费吃掉了。说到这,他羞怯地低下了头。我为这个虔诚于文学的小伙子感动着,拿毛巾给他。他一边擦汗一边羡慕着:“你的工作可真好,多么宽敞漂亮的办公室啊!”我说:“好好写你的文章,你也会有这样的办公室的。”

②带他去食堂吃过饭,我看了他写的文章,华丽有余而力量不足,但文字基础还是不错。如果坚持下去,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的褒奖显然增添了他的自信,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来找我。他接过我的名片,手有些抖,满怀感激。

③天有些晚了,我不停地看手表,示意他应该走了。他大概也看出了我的担心,说没事,回去的车有的是,就是天黑了也有。然后,他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再到你的食堂里吃顿饭啊?那样,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可以不吃东西了。”

④“当然可以。”我爽快地领他去食堂,让他吃了个饱。然后又替他打了满满的一盒饭,让他带着在路上吃。在办公室里,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张,向我索要,说:“反正你这里这么多,我也可以用它们多练笔。”我就找了个袋子,帮他装了些洁白的纸,心里却忽然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⑤临走的时候,他掏出他的那些零钱(他回家的路费),不厌其烦地说最近手头拮据,什么都没给我带,让我不要怪他。我知道,他这是在暗示我替他买一张回程车票。钱就在我的口袋里,但这次,我没有掏出来。他和我说,有一次在车站,他没钱买车票,就向别人开口要,没想到有一个好心的人很慷慨地给了他50元呢。他一再地暗示我,就差没有开口向我要钱了。可我依然装聋作哑无动于衷。

⑥口袋里的钱被我捏成了一个纸团。我知道,我不能把它交到他的手上,那样,它真的就成了一团废纸。他烦躁不安起来,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我,或许他觉得我是个吝啬的人。但我必须那样做,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别人每施舍一次,就等于拔掉了他的一根羽毛。所以我不能施舍他,哪怕是小恩小惠,也等于是在慢慢拆掉他的翅膀。

⑦“我也有过贫困潦倒的时候”,我想有必要和他讲讲我自己的故事,“那一次也是在车站,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买车票。但我没有向别人讨要,而是去杂货店买了一管鞋油和一把鞋刷,在车站帮别人擦鞋,擦一双鞋一元钱,一共擦了5双鞋,可是还不够买全程的车票。我就买了短途的票,然后在车厢里继续给别人擦鞋,一站又一站,就这样,我擦了一路的鞋,也买了一路的票,终于到了家。”

⑧他低着头,又一次羞红了脸。我感觉到了,这一次,是他灵魂里的羞愧。

⑨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常常在信中鼓励他坚持下去。现在,他已经小有名气,也有了和我一样宽敞漂亮的办公室。他在给我的来信中真诚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您的那一次‘拒绝’,拯救了一颗即将跌落山谷的尊严的心。”

⑩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因为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害羞胆怯→欣喜感激→______ →______

2. 文章以“不想拆掉你的翅膀”为题有何好处?请说说你的理解。

3. 阅读全文,品析文中划线语句。

①体会第④段划线句中“反正”一词的表达效果。

②如何理解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

4. 从全文上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的结构也完整,你觉得怎么样?请说出你的看法。

5.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怎样的收获?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对待别人的拒绝。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6分)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文章是通过哪两件事来体现“老友确是老了”?(2分)

2.文章语言颇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2分)

(2)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从加点词语角度)(2分)

3.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忘”的认识。(4分)

(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4分)

两只松鼠

林清玄

①自从搬到山上来住,我最高兴的莫过于山后有两只野松鼠。

②每天清晨,阳光刚从庭前射来,鸟儿的歌声吱吱啾啾鸣动,这时我就搬一张摇椅到庭前的花园,等待那两只野松鼠。我的园子里种了一棵高大的木瓜树,终年长满了木瓜,松鼠们总爱在阳光刚刚扑来的时候,来到我的园子里吃木瓜。

③才一忽儿时间,两只野松鼠就头尾相衔,一高一低从远处奔跑过来,松大的尾巴高高地晃动着。它们每天都显得那么快乐,好像一对蹦蹦跳跳的孩子,顽皮地互相追逐着,伸头进栏杆时先摇摇嘴上的长须,一跃而入,往木瓜树蹿去。争先恐后地上树后,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我种的木瓜了。它们先用爪子扒开木瓜的尾部,把尖嘴伸到木瓜里面,大吃大嚼起来,木瓜子和木瓜屑霎时间就落了一地。有时它们也更换一下姿势,回头偷偷瞧我,吱吱连声。

④吃饱了早餐,用前爪抹抹嘴,顺着木瓜树干滑下来,滑到一半,借力往栏杆外一跳,姿势俊美到极点。两只松鼠一蹦一跳并肩地跑远。转眼间就没入长草不见了,仿佛是一对天真的小孩儿吃饱了饭,急着去庙里看杂耍似的。

⑤我在园子里看松鼠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它们总是在我通宵工作的黎明时跑来,成为我最好的精神伙伴。除非我去远地,否则我和松鼠总像信守着诺言,每日在庭前相会,这一对小夫妻看起来相当恩爱,一日不可或离。

⑥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松鼠不来了,我每天黎明时刻减少了不少趣味,有时候愣愣地想起它们快乐的情状。它们到哪里去了呢?会不会换了山头?会不会松鼠妻子生了儿女?过一阵子说不定带一群小松鼠来看我哩!有时候仰望浩渺云天,想起我并不知道松鼠的家乡,我们只是在我客居的家前偶然相遇,却不知不觉生出一种奇妙的情缘,竟像日日相见的老友突然失踪,好生教人挂念——原来,相处的时候很难深知自己的情感,一别离便可测量,即使对一只小松鼠也是这样。

⑦前几天我在山下散步时吃了一惊,社区的守卫室前挂着一个笼子,里面赫然是那只棕色的小松鼠,它正在笼子里的铁线圈拼命地跑动,跑累了,就伏在一边休息。

⑧我问守卫老张,松鼠是怎么来的?他用浓重的山东口音说:“一个多月前捉到的。”

⑨“为什么要捉它?”“俺常看到松鼠在社区里跑来跑去,用了一个陷阱,捉来玩玩。”“只捉到一只吗?”“捉到两只,一只黑的,很漂亮,捉来一个下午就死了。”“怎么死的?”我吓了一大跳。“捉到之后,它在笼子里乱撞乱跳,撞得全身都流血,我看它快撞死,宰来吃了。”

⑩我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在我庭前玩耍了一年的松鼠被老张吃进了肚里,早已化为粪土,尸骨无存了,它的爱侣大概脾气比较驯顺,因此可以在笼中存活下来,每天在铁线圈上拼命奔跑来娱乐别人,松鼠有知当作何感叹?

⑪最后,我买下那只棕松鼠,拿到庭前把它放了。它像一支箭一样毫不回头地向前奔去。棕影一闪,跑回它原来居住的山里去了。这只痛失爱侣的松鼠,日后不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要再遇到什么样的伴侣,我想也不敢想了。

⑫我最关心的是,它会不会再来玩?

⑬等了几天,(甲)

⑭我深深知道:(乙)

(本文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横线A.B两处。(2分)

A—松鼠一月不来时思念— B—买下松鼠放生后怅然与牵挂

2.文中几处划线句都写到了松鼠的“跑”,你认为松鼠奔跑的原因各是什么?(3分)

(1)两只松鼠一蹦一跳并肩地跑远。(1分)

(2)它正在笼子里的铁线圈拼命地跑动,跑累了,就伏在一边休息。(1分)

(3)它像一支箭一样毫不回头地向前奔去。(1分)

3.品味下面两个句子,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它们每天都显得那么快乐,好像一对蹦蹦跳跳的孩子,顽皮地互相追逐着,伸头进栏杆时先摇摇嘴上的长须,一跃而入,往木瓜树蹿去。(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2分)

(2)它们到哪里去了呢?会不会换了山头?会不会松鼠妻子生了儿女?过一阵子说不定带一群小松鼠来看我哩!(此处是“我”对松鼠生活状态的种种猜测。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2分)

4.请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在(甲)(乙)两处各补写一两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要求符合文章并能提升主旨。(5分)

(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4分)

雨和瓦

苏 童

①20年前的雨听起来和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

②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

③智利诗人聂鲁达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他对雨的观察和总结让我感到惘然。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得恐怖?我对这个无意义的问题充满了兴趣。请想象一场大雨将所有行人赶到了屋檐下,请想象人们来到室内,再大的雨点也不能淋湿你的衣服和文件,那么是什么东西替代我们去体会雨的敏感和恐怖呢?

④20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冲刷着我们自己的身体。

⑤那是我惟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⑥说起来是多么奇怪,我从此认为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唯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记得我20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

⑦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20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⑧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⑨这就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选自《苏童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2分)

A.本文入笔自然,开门见山,通过回忆,把雨和瓦联系在一起,从听觉上给读者一种美妙的感受,引人入胜。

B.本文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不同场景中雨和瓦的音乐的反复渲染,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C.本文通过对二十年前一次暴雨落在青瓦上的情景的描写,间接回答了“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得恐怖?”的问题。

D.本文缘情而发,以情谋篇,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记忆中的那一场奇特的暴雨,委婉含蓄地抒发了绵绵不绝的亲情。

E“无疑这是一种唯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意味着作者对“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这一判断的否定。

2.第一自然段中对雨的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3.作者在第五段末尾说“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请问“我”的这个新发现,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4.探究文中“雨和瓦”的象征意义和本文主题。(5分)

(九)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22分)

故乡的味道

刘朝阳

①我曾无数次回忆着故乡,回忆着故乡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是香甜的,也是苦涩的,这种独特的味道,现在怎么也找不回来了,只能独自( )回忆。

②故乡的春天是浅色江南里泛古村落的喃喃燕呢与袅袅炊烟,先是灰色的后是绿色的,绿色来时,我( )闻到了春天里淡淡的香椿味道。

③故乡村子四周许多高大挺直的香椿树,在暖暖的阳光里( )长出新叶,叶芽有些暗红色,渐渐变绿,叶片相互对称,光滑闪亮,树叶随风摇摆,散发阵阵淡淡的清香味。在树叶刚变绿之际,村里人用长长的刀把细枝砍下,把细嫩的树叶摘下来担回家,放在大锅里煮熟,出锅后切细,然后晒干,用防潮袋装好,想吃的时候随时取出。那时一般清炒香椿,看上去细细的,味道可香了。但只有家里来客人才能闻到香椿煮鸡蛋或者香椿炒腊肉的香味。

④夏季,田野浓绿,青山隐隐,山上苍松挺立,房前屋后的小鸟啁啾,知了聒噪。在村前田埂荒地里,生长着一丛丛细细嫩嫩的野蒜,村里人称它小蒜,茎小、叶细长,根部长着花生米大小的蒜头,不可做菜但是有点蒜的香味。在缺粮的年代,温饱就是理想。于是,村里人经常拔小蒜回家,把小蒜的叶子切细和上糠,有条件的加点糯米粉,揉成团做成小蒜粑,蒸熟后吃,既有米的香味又有蒜的香辛味。那时,谁家做了小蒜粑,一蒸熟,香飘全村,全村人都知道了。很快,村里人也会去拔小蒜,你做他也做,热闹非凡,但绝不独享,左邻右舍,走屋串巷相互送上门,喜气洋洋,香满人间。

⑤秋末,天高气爽。村子前后的枣树早已沉甸甸的,绿叶丛中点点微红,如黄昏时的晚霞,枣子熟了。家乡的枣子是全县出名的特产。枣树可以随处而生,且长得高大,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枣树。每到九月份,是打枣子捡枣子的季节。

⑥我在县城走读的那些年,九月正是上学的时候,上学之日枣子未完全熟,待过一个月后回到家时,枣熟季节已过,那时,在学校特别想吃家里的枣子。母亲便从家里送来了红枣,感觉真甜,甜得像枣子里有蜂蜜。

⑦深冬,村子四周早已草木枯萎、黄叶凋零,昏沉的田野泛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气温日寒。

⑧牛棚里的老黄牛早已伸出长长的脖子用力咀嚼着黄色的稻草,在等待着主人出去寻找另一种早餐。天刚亮,我与伙伴各自牵着自己家的黄牛踏着清晨的霜露,慢慢走进晨雾氤氲的山间。看着老黄牛低着头喘着粗气吃着枯藤野草,大伙也没闲着,找了些干柴枯枝,点起一堆篝火,从地里刨出还未秋收的大红薯,把红薯放在火堆底下,边烤火边烧红薯,搓手跺脚的声音与火堆里烧着竹节的响声此起彼伏。红薯烧熟了,用木棒拨开火堆,拿出红薯抓在手中抛来抛去,驱驱寒意。打开红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连附近只顾低头吃枯草的牛儿也抬头,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红薯“哞哞”叫。红薯入口真甜,吃得浑身暖呼呼的,深冬的寒意瞬间消失,这就是我们一顿丰盛的早餐。

⑨故 乡的味道是甜的,甜得让我在异乡熟睡的梦里总是露出深深的笑靥,在饥饿的年月,她总在吐露着芳香,用她甘甜的乳汁滋养着我;故乡的味道也是苦涩的,这份苦涩只有留在记忆里,所以无论走多远,这份味道都不变。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故乡的味道”散落在季节里。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静静地 慢慢地 渐渐地  B.静静地 渐渐地 慢慢地

C.渐渐地 静静地 慢慢地  D.慢慢地 静静地 渐渐地

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①左邻右舍,走屋串巷相互送上门,喜气洋洋,香满人间。(3分)

②母亲便从家里送来了红枣,感觉真甜,甜得像枣子里有蜂蜜。(3分)

4.根据文章第②-④段内容,说说第①段提到故乡的味道“也是苦涩的”的原因。(5分)

5.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十)阅读的下面文章,完成1-5题。(20分)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朱成玉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⑪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⑫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⑬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⑭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⑮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⑯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⑰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⑱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⑲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⑳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

1.文章标题“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有什么含义?(4分)

2.请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划线句子和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3分)

(2)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3分)

3.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仿照文中第⑭段划线句子续写一句话。(2分)

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是因为“我”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又不好意思重读,并选择了自学这条坎坷的路。

B.“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句中的“贪婪”是贬词褒用。

C.文中三次出现“没有一点(半点)煽情的意味”,都强调了母亲对我本真的鼓励,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

D.文章最后一段抒情、议论、卒章显志,凸显主题。

5.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6分)

【链接材料】

(一)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节选自黄飞《甜甜的泥土》

(二)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吗?”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节选自魏巍《我的老师》

文中第⑬段和两则链接材料都写到梦,请分析它们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方面的异同点。

栏目热文

语文中考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中考小说阅读常考的五大题型)

语文中考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中考小说阅读常考的五大题型)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小说的考点中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

2022-11-06 02:58:10查看全文 >>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含义题含义题的标志:1.一般会在题干中出现“含义”、“理解”、“意思”、“解释”、“指什么”这些词语2...

2022-11-06 02:41:31查看全文 >>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很多。下面就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

2022-11-06 02:49:03查看全文 >>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总结(中考现代文阅读四大类100考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总结(中考现代文阅读四大类100考点)

记叙文阅读--掌控情感主旨【考点解读】记叙文是主要运用叙述、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2022-11-06 03:16:57查看全文 >>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ppt(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八大题型)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ppt(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八大题型)

  考点一:寻找或提炼论点   常考题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题技巧:论点...

2022-11-06 02:39:16查看全文 >>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和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和技巧)

右上角关注我,每天分享这方面的技巧!点击左上角“我的 头像”,【最上方】 更多实用内容! 得阅读者,得语文,可见语文的阅...

2022-11-06 02:50:42查看全文 >>

电灯分段器可以自己换吗(电灯控制器好换吗)

电灯分段器可以自己换吗(电灯控制器好换吗)

为了方便和节能,现在很多家庭都会安装分段控制的吊灯,而且很多都是可遥控的。但是有孩子的家庭会发现,小孩经常顽皮地拿着遥控...

2022-11-06 03:04:51查看全文 >>

电灯分段器怎么接(电灯三根线怎么接)

电灯分段器怎么接(电灯三根线怎么接)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对分段器有了一个概念,说白了就是分开来控制。 这里有一个三段的分段器,我们来讲...

2022-11-06 02:34:10查看全文 >>

电灯布线接线图(电灯线路怎么接线图解)

电灯布线接线图(电灯线路怎么接线图解)

本文着重于介绍各房间开关的位置、数量、控制方式以及开关位置。本文服务对象为无装修公司做系统设计,分布装修或自行设计装修的...

2022-11-06 02:42:11查看全文 >>

电灯控制盒三根线怎么接(电灯控制线怎么接图解)

电灯控制盒三根线怎么接(电灯控制线怎么接图解)

一.消防应急灯开关接线 对于只含有应急光源且自带电池的应急灯具,即只含有一个光源。从应急灯具接出来的线最多的情况有4根...

2022-11-06 02:31:2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