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认为:
一方面因为鱼的供应可及性没有肉、蛋、奶那么便捷,且饲养和保存都相对困难,所以在内陆地区出售活鱼和冻鱼的货摊少于出售肉类的货摊;
另一方面,鱼的处理和烹饪相对麻烦,从食品安全角度看也更易携带致病菌,因此许多家庭吃鱼普遍较少。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舜胜表示:
我国海域有限,再加上南北地域差异造成的饮食文化和习惯不同,中国人吃鱼始终存在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
不过,我国淡水养殖业较为发达,利用江河湖泊养鱼既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又能够补充优质动物蛋白来源,可以有效解决吃鱼不足的问题。
我国也已成为海水养殖第一大国,近三十年来快速发展,形成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品种,主要包括石斑鱼、鲈鱼、大黄鱼、多宝鱼等,虽受经济、环境等客观条件限制,鱼类和虾蟹类养殖量相对较少,但发展势头良好,价格也在不断走低,这对居民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我国鱼类的消费水平其实一直在提高,与过去相比,目前鱼虾类相对价格普遍不高,淡水鱼性价比较高,喜欢海鱼的人也有多种选择。也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鱼类平均消耗量已经提高了两三倍,也仍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鱼,各个部位都是“宝”
鱼类按照生存水域的差别,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即我们常说的海鱼和河鱼。
- 常吃的海鱼:带鱼、黄花鱼、三文鱼、鲐鱼、竹荚鱼、鲈鱼、金枪鱼等;
- 常吃的河鱼:草鱼、鲫鱼、鲢鱼、鲤鱼、鲶鱼、罗非鱼等。
海鱼、河鱼谁更有营养?
从营养角度来看,海鱼和河鱼并没有太大区别,都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有益大脑发育的DHA、EPA)、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尤其大家普遍关心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它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是河鱼还是深海鱼,主要和鱼的品种有关。一般来说,深海鱼和食肉性淡水鱼,如鲈鱼、鳜鱼、鲶鱼,体内所含的DHA较多。
DHA通常富集在鱼体内的脂肪中,例如鳗鱼油脂含量较高,其体内自然就含更多的DHA。同一种鱼体内的营养成分会随季节发生一定变化,在越冬和繁殖季前,脂肪含量较高,不仅营养更充足,味道也更加鲜美,产卵以后肉质口感则明显下降。
按各个部位来看,鱼身上各处也都是“宝”。
制图:方茜
鱼头
鱼头和附近的部位含有一定量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属于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保护心脑血管、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
提醒:鱼头容易富集有害物质,比如汞等重金属,要尽量避免吃一些含汞高的鱼头。
鱼眼
鱼眼富含锌和DHA,但因为这个部位可以吃的量少,因此补充效果并不突出,但喜欢鱼眼的人群仍可以多吃。
鱼鳃
鱼鳃含铁量丰富,肉质最为鲜嫩,但作为过滤器官容易聚集有害物质,一般都会刮掉。
提醒:避免选择金枪鱼、旗鱼等重金属含量高的鱼类。
鱼皮
鱼皮口感爽滑,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亮氨酸也有一定抗癌功效。不过,鱼皮也是环境污染含量相对较高的部位。
鱼腹
腹部是脂肪含量最高的部位,DHA和EPA的总量最大。
鱼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的一项随机双盲试验称,摄入鱼骨膳食者,对于钙的吸收度更好。
鱼骨富含钙等微量元素,可作为天然的补钙来源,想食用的人群可以将其加醋熬汤,小火焖煮2~4小时,到骨刺酥软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