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籽
鱼籽蛋白质含量高,但胆固醇和嘌呤的含量也较高,不宜过多摄入, 以免增加痛风风险。
鱼鳔
鱼鳔也叫作花胶,富含胶原蛋白,喜欢吃的人,可以将其用清水洗干净,和鱼一起清炖或者红烧。
鱼尾
鱼尾的肉质细腻,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比腹部高。
吃鱼不仅要够量,还要会做
健康吃鱼,够量和选对烹饪方式是重中之重。虽然提倡大家尽量多吃鱼,但也要注意过犹不及。
建议每周吃鱼2~3次,一次100~200克纯鱼肉即可,各个部位的具体食用做到趋利避害就好,不必刻意去食用某个部位。
另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虾类、贝壳类等水产品。总的来说,三文鱼、鳀鱼、鲱鱼、沙丁鱼、带鱼、鲳鱼、马鲛鱼、大小黄鱼、秋刀鱼等都是比较适合日常吃的,不仅能贡献DHA和EPA,价格相对也较为合理
患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吃鱼有禁忌:
- 痛风发作期的患者,最好暂时不要吃鱼;
- 有胆囊疾病或者需要减肥的人群,少吃煎炸的鱼;
- 孕妇、乳母、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尽量避免枪鱼、剑鱼、蓝鳍金枪鱼等含汞量较高的鱼类。
老人和小孩要优先选择无刺的鱼,如罗非鱼、银鱼、鳕鱼、青鱼、比目鱼等。
烹饪首选新鲜鱼
从烹饪角度来说,首先要注意选择新鲜的鱼,其次,可参考“地中海饮食”中的吃鱼方法。
锅煎、清蒸最大程度保留DHA
若要给五花八门的烹饪方法排个序,首先推荐的是压力锅煎和清蒸的方法,能最大程度保留鱼肉中的DHA。
压力锅煎:在锅底抹一点油,把鱼放在上面,盖好盖,这样能隔绝外界的氧气,减少氧化反应,保留营养物质。
清蒸:温度不超过100℃,水蒸气的包裹能够保证鱼肉的鲜味被牢牢锁住,同时也没有过多的油,十分健康。
- 对于其他烹饪方法:
炭火烤鱼:会在表面产生致癌物,更稳妥是选择烤箱,既能控制温度、又能保证口感、减少DHA的损失。
红烧鱼:需要先煎,掌握不好火候会导致营养流失,可以尽量缩短煎的时间。
油炸鱼:最好避免,因为高温会破坏营养物质。
多吃鱼,不仅能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宏观上来说,蛋白质摄入量的提高,能够增强全民体质,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希望未来国人能吃更多、更优质的鱼。▲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