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具有贮存方便、使用简便的特点,缺点就是不能根据患者的症状,而将药方进行加减治疗。在临床应用上,我们要特别注意同是补气血、补肾的药物那种更适用自己。同时,也要注意药名、用法用量,适用范围、应用禁忌。在现实生活中,拿来主义是最不科学的,因为每种中成药,都是一个固定的药方,是针对着某种病症的。认为补的中成药都是无害的,这种不把生命认真对待更不可取。我们都知道人参是补元气的,对人身体好,但补多了同样要人命!还有人说,医生或者是药师,告诉我那种药补气血最好。明确的说,没有那种药比那个好,只有对症用药,才是对自己对他人,最负责最好的用药方法。大家可以通过以下的内容,对补气血补肾的中成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一、气证
在中医临床上,将气病分为气虚、气陷、气逆、气滞四种。这四种气病在临床上,分别表现为:
1、气虚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加剧。舌淡,脉虚无力。全身功能低下。
《四君子丸》《玉屏风散(颗粒、糖浆)》
《参苏丸》《黄芪精》《益气养血口服液》
《参芪片(丸)》《六君子丸》《生脉饮》
《香砂六君丸》《宁坤养血丸》《参苓白术散》《人参固本丸》《消渴丸》《参芪降糖胶囊》《稳心颗粒》。
2、气陷证: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诊断点,内脏下垂。《补中益气丸》。
3、气逆证:肺气上逆可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升发太过,头痛、头晕、昏厥、呕血等症。诊断点,气机逆而向上。
《降气定喘丸》《清肺化痰丸》《止咳丸》《三子止咳胶囊》《苏子降气丸》《桂龙咳喘宁片、胶囊、颗粒》《止咳川贝枇杷滴丸》《橘贝半夏颗粒》《杏苏止咳颗粒(糖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