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历史上的唐僧,比小说里的还要伟大,更厉害。
他本名陈祎(yi,一声),洛川人,年少出家,聪慧过人。
为探究佛教各派的分歧,于贞观三年(一说贞观元年)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五万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而后又游历天竺各地,前后历时17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在辩经大会上一举成名。
公元645年,玄奘满载经书回国,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于长安设立「译经院」,招募各地及东亚诸国的僧人们协助其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600余部佛家经典。
期间,玄奘又先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译经讲法,于公元648年完成《瑜伽师地论》,上呈给当时的大唐天子唐太宗。
花了1个多月时间通览了这部长达百卷的佛教经典后,唐太宗亲自为其撰写了700多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盛赞「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仙露明珠,詎(ju,4声,通「岂」)能方其朗润」,对其评价极高。
现在,在大慈恩寺前的广场上,灵遥见到了一尊玄奘法师的雕像,只见他身穿纳衣、脚穿麻鞋,手持锡杖,目光虔诚,望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