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夸克才参与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作用范围很短,只发生在原子核内部。要形成“强相互作用力材料”,首先夸克之间要靠得足够近,进入强力的力程范围。
即使最极端的天体中子星,它的物质形态仍然是一个个的中子,并不是“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如果像大量原子排列形成晶体那样,大量夸克由强力直接束缚成材料,那就是我们寻找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

也就是说如果像三体中说的那样动态可控的形成强互作用力材料,就必须能够通过某种机制把原子打散成夸克再重新组装。这个难度非常大,可以说属于现在人类无法想象的神级技术。
水滴推进系统
原文描述到,“在两倍于第三宇宙速度的情况下进行这样一个不减速的锐角转向,几乎相当于以同样的速度撞上一堵铁墙,如果这是一个航行器,它的内部放着一块金属,那这次转向所产生的过载会在瞬间把金属块压成薄膜。”
由此可知,水滴在两倍于第三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Third Cosmic Velocity )——从地球起飞的航天器飞行速度达到16.8千米/秒时,就可以摆脱摆脱太阳引力),也就是说水滴在2×16.8=33.6千米/秒的速度下不经减速直接锐角转向,当然我觉得水滴并不是没有减速,而是减速时间极短,可能仅有1-2秒就完成减速并反向加速到33.6千米/秒,假设水滴为直线方向加减速(方便计算),减速时间为1秒,加速时间为1秒,那么可以得出加速度为33.6千米/秒^2,从原著中后期水滴被从四维空间破坏可知,水滴的强互作用力外壳由水滴内部的发生器控制,由一层只有一个原子厚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组成,所以水滴的质量只有差不多一辆卡车一样重(大约10吨左右),而不是和小型中子星一样。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推力为336千牛,这个力有多大呢?在地球,1KG=9.8N,所以1N相当于0.1KG物体的重量,336千牛,约等于地球上33.6吨物体的重量。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描述发动机只有尾部在喷射光环,那么水滴如何调整姿态使自身在转向后仍然能够保持头部向前就是一个问题,另一个,在锐角转向后,原前进方向上的动量必须抵消,否则就会偏转,所以个人认为,这个喷嘴必须是矢量喷嘴才能灵活控制水滴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