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现在依然是酷热难耐,让很多的小伙伴直呼热得受不了。
但是在立秋节气后,在民间普遍都有着“立秋到,贴秋膘”的习俗,也就是说在立秋节气后,就需要吃一些滋补类的美食佳肴,其中首选就是吃各种肉类了,这也是流传甚广的“以肉贴膘”的说法。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就是以瘦胖来作为健康的评判标准。其实在立秋后贴秋膘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经历过夏季的酷热,人也很容易没有食欲,自然营养方面会有所缺失。而在立秋后滋补一下,提升身体的抵抗力,身体变得强壮了,这样在秋冬季才能少生病。
不过贴秋膘也不完全是等同于吃肉,因为在秋季的时候比较干燥,而油腻的肉类吃多了还容易上火,或者是消化不良。
建议大家贴秋膘的时候可以多喝点有营养的汤,这样既能达到滋补,又能祛湿,吃得更健康。笔者给大家介绍五种煲汤的好食材,农村的山上就有,希望大家不要错过了。
第一种是刺苋根。没错,就是常被农民当成杂草的野苋菜,有些地方也叫它野苋、猪苋等。它长得和我们菜地里种植的苋菜非常的相似,不过这种苋菜在长大了以后,会发现它的叶腋部有尖刺,因此而得名。
刺苋多生长在较湿润的农田、路旁、荒地中,许多的农民把它当成一种杂草,还是难清除的一种。这是一种外来物种,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非常难以清除。
不过刺苋的嫩茎叶是可以当野菜吃的,味道一点不输种植的苋菜,营养价值依然很高。在南方有些地方就在春夏季常采摘它来吃。但是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它的根也是个宝。
当夏秋季刺苋的根长得粗壮以后,就可以挖来煲汤喝,广东、广西等省份的人就喜欢用它煲汤喝,并且还称它为“土人参”。刺苋炖排骨,猪脚汤等,不仅相当的滋补,同时还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价值。
第二种是蔊菜。一种名字很霸气的蔬菜,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常生长在田边、河边和山坡等偏潮湿的地方,尤其是在靠近水源地附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