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杏仁
三十五 、川楝子
【别名】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楝子、苦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等。
【来源】为楝科乔木植物川楝或楝的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中国的南方各地,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和膀胱经。
【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虫
【主治】用于肝郁化火或火热郁滞的胃痛、胸胁胀痛、脘腹疼痛、以及疝气疼痛,还可用于虫积腹痛、胆道蛔虫症等。
【用法用量】川楝子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川楝子外用:研末调涂。
【致死量】有报道1岁小儿服用鲜苦楝根皮30g后致死。动物毒性半数致死量见下条苦楝根皮。
【主要成分】川楝子的成分包括川楝子素、生物碱、山奈醇、鞣制、三萜类、多糖等。
川楝子
三十六 、苦楝根皮
【别名】川楝皮、楝木皮、苦楝皮、楝根皮等。
【来源】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产地】楝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川楝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虫、疗廯、驱蛔。
【主治】苦楝皮根炒炭研末,油调治疗头癣、疥癣,有*虫作用。可用于虫积腹痛,可驱*蛔虫以及阴道滴虫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致死量】川楝素小鼠腹腔、静脉、皮下和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分別为13.8 ± 1.2mg/kg、14.6 ±0.9mg/kg、14.3 ±1.5mg/kg和244.2±44.0mg/kg。大鼠皮下注射和家兔靜注的半数致死量分別为9.8mg/kg和4.2mg/kg。灌服大剂量川楝素,可引起动物急性中毒致死。
【主要成分】含有苦楝素及川楝素、苦楝酮、苦楝内酯、苦楝萜酮内酯、苦洛内酯、山柰酚、苦楝子三醇及鞣质。另外,含β-谷甾醇、正三十烷及水溶性成分。
苦楝根皮
三十七 、关木通
【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等。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产地】主产于东北三省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尿,通利下乳。
【主治】用于治疗心火亢盛的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或膀胱湿热之小便赤涩热痛、血淋、妇女带黄阴肿、经闭乳少以及湿热痹证的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熏洗。
【致死量】有报道单次口服10克可引起中毒。由于主含马兜铃酸,会造成马兜铃酸肾病,引起业内警觉。其静脉给药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0mg/kg。因此现在人们比较少用。
注:国家药监总局禁止使用关木通,取消关木通的药用标准,也就意味着关木通不能在制药行业使用了。
【主要成分】含马兜铃酸、齐墩果酸、木兰碱、β-谷甾醇、鞣质等。
关木通
三十八 、青木香
【别名】土青木香、土木香、青藤香、马兜铃根、兜铃根、铁扁担、蛇参根、白青木香、野木香根、水木香根、天仙藤根等。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及马兜铃的干燥根。
【产地】北马兜铃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省;马兜铃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等省。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有小毒。归肺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平肝降压。
【主治】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疼痛、疝气痛、肠炎、下痢腹痛、咳嗽痰喘、蛇虫咬伤、痈肿疔疮、湿疹、皮肤瘙痒、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
【致死量】青木香是有毒性的, 中毒剂量入煎20g以上,散服5g以上。因青木香含有马兜铃酸,有神经节阻断作用,其制剂还可对肾脏产生毒性。青木香粗制剂之毒性较马兜铃略低,对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15.7g/kg。
注:国家药监总局禁止使用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三种中药的药用标准,也就意味着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不能在制药行业使用了。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马兜铃酸、尿囊素、青木香酸、木兰花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