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李显复位登基,他一直对于母亲害死自己女儿,儿子以及哥哥的事耿耿于怀。愧疚之下他追封李仙蕙为永泰公主,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并隆重将他们的遗体放到乾陵埋葬,还将懿德太子的葬礼提高至了帝王规模,不久,李贤的遗体也被迁入到乾陵之中,三位皇室成员在生前都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死后也一同葬在了一起,成为了梁山上最重要的三座皇亲陪葬墓。对待亲人武则天尚且如此,那对待反对她的大臣们,手段只会更加的残暴。李显的行为一是为三人平反,二则是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表达他对武则天长期的所作所为的不满,借此否定她当政期间的那段阴暗的历史。我们无法踹测武则天当时下令,死自己的儿子与孙辈孩子时,是怎样无情的心态,更不知道日后她会不会后悔,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复杂人性,都让人们对其的评价贬褒不一。
而关于武则天的乾陵,还有另一个让人们困扰的谜团,那就是著名的无字碑,据说武则天在临终前,要求李显为她立一块无字碑,因为她拒绝对自己的一生做出评论,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这块巨大的无字碑在饱经风雨后,依然伫立不倒,众所周知在封建王朝,女性的地位一直都很低下,而武则天通过自己的一生,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再次之前,无论是跟她手段一样残忍的吕后,也始终只是一个皇后而已,她则是手握实权的女皇帝,将那些男性大臣们治得服服帖帖,一路走下来手中已经沾满了鲜血,但她还是对自己的作为感到十分满意,还提前把自己生前的功绩撰写好了,然而事实却是,李显故意不把武则天撰写好的,三千多功绩碑文刻在上面,或许是对母亲的感情十分复杂,又或许是为了报复武则天。最终就导致了这块无字碑流传了下来,至于说武则天是故意留下无字碑,任由别人评价说法,全都是无稽之谈,因为那块石碑不是在她自己立的,而是李显在她死后才设立的。
其实,对于武则天也好,其他人也罢,死后的石碑上刻的有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一生究竟做了些什么,武则天的一生施行高压手段进行治国,这一点是无论怎么洗都洗不白的,但她也顺应历史的大方向做了她该做的,提倡科学,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都是她的闪光点,所以,历史会给每个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