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黄巢起义以后为了筹备大量的军饷,彻底捣毁李唐江山,将矛头就指向了乾陵。黄巢调拨了40万大军,驻扎在乾陵周围,这一队人马在乾陵附近挖了许久,挖出了一条40多米深的黄巢沟。但是让人惊讶的是,任凭黄巢大军挖掘,就是找不到乾陵墓道口,最终黄巢也没能进到乾陵之中。后来因为40万大军的后备补给不足,盗墓行动只好作罢。40万大军浩浩荡荡空手而归。乾陵也躲过一劫。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第二次较大的乾陵盗墓行动发生在五代时期,节度使温韬是一个出了命的大盗墓贼,李唐18座帝王陵中,有17座都是他盗挖的。但是到了乾陵这位赫赫有名的盗墓贼却马失前蹄,空手而归。相传当时温韬曾三次率军进入乾陵腹地。但是每当他们准备进入乾陵的时候,原本风和日丽的天气变得狂风骤起,将准备开挖的士兵卷起一人多高,伤亡惨重,温韬三进三出均有这样离奇的事情发生,最后只能将盗墓行动作罢。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第三次大型盗墓行动大概在民国初期。当时军阀混战,各大军阀为了筹备军饷,无疑都将目光集中在了大型的帝王陵上。乾陵也在众多军阀的计划之中。国民党统领孙连仲就借着演习的名义将军队带入乾陵,进行了大范围的盗掘。他们运用了大量的炸药,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爆破,但是将乾陵炸了个底朝天,也没能找到一个能够进入乾陵的入口。最后,大量的军队只能空手而归。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乾陵未解之谜
乾陵中众多谜团中,受关注度最高的应该要数无字碑之谜。按理说,各朝各代的皇帝的墓碑都是以歌功颂德,阐述帝王生平大事的重要作用存在的。但是乾陵武则天墓前却竖立着一块无字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史学家称,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龙元年,唐朝重臣发动政变,武则天被赶下皇位,太子李显继位称帝。武则天则被囚禁在寝宫之中,在这段生活中,武则天每天都在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忽然间发现,他自己罪孽深重。为了权力双手沾满了鲜血,荼毒后宫,毒害忠良、弑*亲子、集结党羽,谋权篡位,实属大逆不道,死后愧对列祖列宗,所以他决定自己的碑文上不做任何文字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