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主持“打春”仪式的,是每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他穿戴整齐,带着下属官员,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三下。柳条长二十四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之后,他把柳条交给下属和民众,让他们一路传下去,轮流鞭打。“噼啪”的鞭响,是春耕开始的信号。在这鞭打声中,“土牛”破碎了,泥土散落开来,露出藏在其中的小土牛。
围观的人群一拥而上,你一把我一把,抢夺破碎了的“土牛”。古人相信,牛角上的泥土撒在地里,能让土地丰收。牛身上的土放在家中,会使得今年养蚕兴旺。而牛眼的泥,据说放在药里调和了能医治眼病。即便随手捞到的一把泥土,洒在牛栏里,也能让自家的牛膘肥体壮。
年轻男子们哄抢着,头上簪满了春花的姑娘站在一旁掩嘴微笑,绢线编织的燕子、蝴蝶和春蛾在她们的头上随风颤动、翼然欲飞。
没有抢到“土牛”碎块的,并不气馁。街边的小商小贩们已经摆开了一排排的小泥牛。小牛站在彩纸和柳条装点的栏座上,四周还点缀了许多泥捏的百戏杂耍人物,不买一个,孩子们是绝不肯移动半步的。
事实上,妈妈们已经把好些美丽而好玩的东西,装扮在孩子的身上了。在他们的帽子上就缝着一个用花布裹上棉花做成的“春鸡”。“春鸡”的嘴里叼着豆子,孩子几岁,便叼几粒。在孩子的腰间,还佩戴着绢制的“春娃”,寄托着妈妈对他成长的祝福。
回家了,大门上早已贴上了“宜春”二字,所有朝南的窗户上,也都贴上精致美丽的“春花”。父亲让孩子把抢到的泥牛的土,抹在自家耕牛的长角上,妈妈提醒父亲今天不要去河边挑水。
吃萝卜与不挑水,都是为了不犯春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每一天都不能偷懒。
立春·民俗
立春·三候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风吹来的温暖气息,使冰雪开始消融,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冬藏之虫敏锐地感受到温暖,醒了或半懵半醒,可以打个哈欠伸个懒腰了。
立春三候“鱼陟(zhì)负冰”: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鱼儿在水中游动,但水面尚有未融化的碎冰碴,所以鱼就像是背着冰块在游来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