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整理by Eurus
总是在小组讨论中必须争得话语权、排队一定要排第一个、对别人的建议永远说“我不”的不良行为可以归类为“寻求权力”,面对有这样行为的学生,我们可以试着通过让他们帮忙、给他们选择来转移他们的行为:
资料来源:《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整理by Eurus
“报复”式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是试图伤害那些对他不够友善的人,在冰面之下,认为“没有人爱我、我不够好”其实才是促使他们做出这样行为的原因,想杜绝类似的不良行为,就必须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资料来源:《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整理by Eurus
比起其他三类“大张旗鼓”的不良行为,“自暴自弃”这种不良行为来得要更悄无声息一些,有些老师甚至在注意到时便已经迎来了最终的结果。学生一步步走向最终放弃,想把他们从自我放弃的悬崖边拉回来同样也需要一点点完成,帮助他们逐步建立信心:
资料来源:《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整理by Eurus
在以上“错误目的表”中,第一栏为孩子的目的,第二栏和第三栏是老师根据学生的不良行为会产生的感受和采取的行动,第四栏至第六栏展现出了孩子对教师行为的反馈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果想知道该如何应对,老师们可以在最后一栏中找到方法和建议。
当然,不同的错误目的也可能会呈现出同一种行为表现。例如学生不断扰乱课堂,是为了寻求过度关注,还是为了报复你上一次严厉的批评?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要采取的行动来做出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错误目的表”分析事情背后的原因并有效处理,并不仅限于师生之间,老师也可以将这份表格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学生自己甚至也可以利用它分析出负面情绪背后的原因,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更好地调整。
和睦融洽的班级氛围、稳定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面对学生不良行为束手无策时,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试看吧!
更多国际教育行业资讯、招聘信息,欢迎关注:Eurus欧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