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
肿瘤是具有异质性的,意思就是说它混合了不同状态的肿瘤细胞:它们有些更惰性、有些更恶性、有些更好治、有些天生就擅长逃脱药物管制。
而我们做任何检测,都只能通过一小部分肿瘤样本组织来窥探全局。所以靶向药无法管制的漏网之鱼是有可能存在的。要不要采取靶向药加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其实也是很多医生的考量。
当时又一次真的特别纠结。治疗方案的选择真的永远都是利与弊的权衡。
经过再三考量,考虑到我妈妈的肿瘤细胞生长速度慢,分化程度高,并且没有抑癌基因KRAS和TP53的突变,说明肿瘤恶性程度低、进展速度在理论上相对较慢,那么化疗带来额外益处的概率也可能更低,所以还是选择了只使用靶向药,没有联合使用化疗。
目前也有不少临床实验在研究如何精准鉴别真正能够在联合治疗中获益的病人,让需要的人得到需要的治疗,让不需要的人也无需受额外的罪。
五、药能吃多久?以后耐药了病情有进展了怎么办?©Pexels
耐药的发生是由于病人的肿瘤出现了新的基因突变,从而逃脱了药物管制让病情复发。而这种耐药的情况早晚会发生,也许一年、也许几年、甚至有些个案达到了十多年。
很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办法来精准预测是什么让一些病人耐药期比其他人来得更晚,也许是病人基因突变本身的不同、也许是肿瘤细胞恶性程度低、也许是没有重要抑癌基因的突变。
我们能做的,是密切监控病人是否开始出现耐药的状况。
- 肺癌比较常见的方案是通过CT影像观察肿瘤形态,同时结合临床症状,来对病情进行监控。
- 更理想的选择,是分析血清中的循环肿瘤DNA (ctDNA),通过查看肿瘤微小残留病灶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来对病人的肿瘤是否有复发迹象进行持续监控。这种检测可以依据病人初诊断时的基因突变来进行个人定制,所以灵敏度很高。肿瘤MRD定制化检测目前在多个癌种上被证明可以比CT影像学或血清学检测提前数月发现癌症复发。如今这方面的产品日渐成熟,市场上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有了更多选择,值得我们去进一步了解。
也许在癌症初登门的时候,我们因为没能及早发现而深深抱憾,那么当它准备*个回马枪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提前防备、及早应对。如今耐药后的治疗方案在不断变得更好,选择也在不断变得更多,我们必须心怀希望,一旦耐药,再次做基因检测来选择药物。
六、如果有如果,我希望可以改变的事©Pexels
其实我妈妈的肺癌,是有迹可循的。如今回头看,都是马后炮,也都是悔恨。
早在确诊一年多以前,我妈妈就提起过经常一劳累就发烧。
- 18年年初,更因为持续咳嗽持续发烧去了一个小医院住院,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就出了院不了了之了,我也没有多问。
- 19年9月我回国之后翻查过往记录,才发现当时拍了X光片显示肺部有阴影,建议胸腔CT,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完成。
在我妈妈确诊后,当时的心情只能用”崩溃”二字形容。为什么我没有多追问几句,没有多花些时间去关注和聆听。我博士时期的课题就是早期癌症检测技术的研发,还写了多个商业计划书讲故事尝试过创业,这可能是对我个人最大的讽刺。
我无法改变过去了,但过去是长鸣的警钟。父母终会年迈,健康问题需要我们的密切关注。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父母需要我们的帮助来获得更现代且正确的医学常识,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千万不能只是微信养生。
树欲静而风不止。后半句,我甚至从来都哽咽地说不出口,一定不能发生。
七、抗癌路上必须稳固的三角形:病人、家属、医生©Pexels
当下由于医疗系统的弊端而催生的脆弱且敏感的医患关系,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毕竟我也没有能力说清。但病人、家属、医生这三方之间健康的关系,能够为病人的诊治提供稳固的支撑,这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左思右想,还是想分享一点我的个人经历。
我是非常感谢在我妈妈诊治过程中遇到的医生们的,包括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和肿瘤内科。
因为有着生物从业人员同时也是病人家属的双重身份,其实我会经常钻入牛角尖无法自拔,纠结于各种微小的可能性,试图寻找完美的检测方案、治疗方案来把肿瘤细胞赶尽*绝,并忘记了疾病研究的意义有别于疾病治疗的意义。
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医生们要综合考虑的实在是太多了,包括病人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的风险衡量、经济衡量、等等,才能为找到一个平衡且可持续的适用治疗方案。我至今都还留着一位医生劝解我的信息,觉得自己要钻牛角尖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
确实,医生水平和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我们很多人都有碰到不靠谱医生的经历。好医院却是烂医生、普通医院却是好医生的各种组合都可能有。
我想,如果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能够问出有效问题,提高与医生沟通的效率,那么筛选到好医生的可能性是不是会更高一些呢?
而与医生高效的沟通,是否也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催化剂,让彼此都更信任更尊重对方呢?
目前来说我的经历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的,所以感觉是可以尝试的方向,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最后祝愿我们关心的那些人们,能够治愈的就早日康复,无法治愈的也可以把癌症乖乖驯服成可以控制的慢性病,在抗癌的路上有着更好的生活质量。前方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案等着我们。
版权信息
本文由一嘉医课编辑部负责编写或约稿。如需转载,请联系jmre@jmre.org。未经授权使用文章内容及部分内容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