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露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湿,是因为空气
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
进入杯内。。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3.实验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
4.做“热气球”
实验方法,1.把卡纸宽边粘一起,下面剪2个入气孔。
- 点燃蜡烛,用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罩住直筒。
3.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感觉温度的变化。
第三单元《天气》
一、基础知识部分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睛)、(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如台风、洪水、干旱。
4.(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计有(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5.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温度计的单位时摄氏度(℃)。
6.气象预报一般会报一天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气象学家一般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测量观察记录。
7.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10mm以下为小雨,10—25mm为中雨,25—50mm为大雨。
8.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测风袋等知道风的方向和大小,即风速和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来描述风向。简易的风速为3个等级( O 无风、1微风、2大风),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弯,6级举伞步难艰,7级迎风走不动,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少见.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量。
9.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浮在空气中形成了(云)。云根据形状和高度分为三种:大团堆积的云叫(积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叫(层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叫(卷云)。云量的多少与天气有关,把云看作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就是(晴天),云量超过四分之一但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就是(阴天)。
10.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1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的一些(规律)。
12.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制作天气预报有5个步骤:数据
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 我们一般通过天气预报来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有(天气状况)、(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