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出现与发展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黄河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约古宗列曲,一路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从渤海入海,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2长河。
那么黄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通常也找不到答案!不过近期我国兰州大学潘保田教授领衔的兰州大学地貌与第四纪环境研究团队经过近30年的深入研究,就黄河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她的形成与当时的气候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黄河中上游的泥沙从哪里来等问题,拿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可以给我们以科学的解答。
该项目组通过对黄河中上游沿程多达9个盆地以及17个关键河段的河流阶地、夷平面等地貌记录的系统研究,利用古地磁、宇生核素、释光、14C等测年方法,构建了较精准的黄河河谷发育年代学框架,发现黄河流域370万年前以侵蚀夷平为主,发育了一级夷平面。其上的水系可能仅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河湖系统,如占据河套盆地的河套古湖、占据汾渭盆地的三门古湖等。而黄河兰州段的河流界地则出现于180万年前,现代黄河最上游的水系,反倒是距今约1万年前才出现。
潘保田等专家分析认为,黄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大约370-180万年,伴随青藏高原东北缘平坦地形(主夷平面)抬升和解体,此地的地势出现强烈反差,水系的改造*合并等较多地出现,使得兰州至河套段黄河最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