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美国在光刻机领域的发展一路顺风顺水,可以说在上个世纪最早期的时候,美国光刻机发展能够达到世界最顶尖行业水平。
在这时候荷兰的光刻机还不太显眼,在1984年的时候,荷兰的光刻机才算是正式成立。最开始注资的时候,还是飞利浦和一家小公司各自出资50%形成的合资公司,而荷兰光刻机公司最开始成立时只有短短的31个人。
相比较而言,当时的日本光刻机发展都要远超过荷兰,这是因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得到了美国的大力度扶持。
但是荷兰,虽然并没有得到美国如此大力度的支持,但是却通过抓住机遇,同样获得了技术的青睐。
当时,美国迫切地希望把光刻机以及相关的半导体行业技术统一归纳到美国本土境内,但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经济,也本土人才等等,他们为了统合技术,已经无能为力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这些是美国所不愿意的。
荷兰的光刻机公司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个关口,并且告知美国与美国签订、协议之后,能够保证一半以上的零部件只从美国采购。并且接受美国的定期审查门户大开,以此来保证光刻机的发展,获得美国支持。
这一下正中了美国利益的下怀,美国自然是乐见其成,于是同样开始资助荷兰。之后,荷兰又通过类似的方法得到了德国先进的机械工艺和蔡司镜头,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的支持,逐渐变成了世界光刻机的“集大成者”。
这还没完,在2007年,光刻机迎来了关键的技术转折点,此时的荷兰的ASML公司还没有明显的优势,而是和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三足鼎立,展开了竞争关系。
但是,ASML因为积极配合台积电的技术方向,显著提高了旗下光刻机的精度,这一下,尼康和佳能也不得不在显著的性能差下败下阵来,逐渐衰落。世界的光刻机如今ASML一家独大,呈现出垄断的趋势。
日本虽然也能造,但如今精度和技术高度都比不过荷兰了,这可以说是荷兰在此前积极寻求国际支持的最大成果之一,对我们的发展也充满启示。
如果说原子弹的制造是从无到有,而光刻机则是从无到苛求完美,所以子弹和光刻机的制造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一个是从荒漠到森林,一个是从陶瓷到艺术品,从精端到高精端的努力。这两种技术没有多少可比性,没有谁更难造这种对比,都是需要很强的技术的。
不过,如果要从稀有度来说,那肯定是“光刻机”更加稀有。毕竟原子弹有8个国家持有,但能造光刻机的国家有且仅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