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过年之所以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邪。在西汉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便详细记载着:西边有座山,山里有山臊,身量巨大,袒露着身体......
人们尝试着用燃烧着的竹子驱赶它,竹子着火后有响声,山臊听到无不惊惮。这里的“山臊”又名为“山魈”,在古时候被人们认为是“年”的另一化身。所以在庭前爆竹,是为了驱赶“山臊恶鬼”。
而在著名刘禹锡的《畬田行》中也说:“爆竹惊山鬼”。种种迹象说明,过年除夕放鞭炮,是为了惊走“年”。
那人们是如何吓走“年”的?其实在世人口口相传传说中,以下几个版本最为常见:
灶王爷请神童驱赶夕兽。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兽叫“夕”,等到快要过年的时候常常外出伤人。夕兽的*伤力之大,连灶王爷也无可奈何,只好奏请玉帝,后来就派下名为“年”的神童前来。
这位神童本领高超,一见到夕兽便放出红绸、用烧得噼里啪啦响的竹子扔向怪兽,一时间天光乍现,夕兽不敌,这才被消灭。
老百姓感念神童的英勇,就把这一天叫做“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此时家家户户都张贴对联、放鞭炮。
这个版本中的“年兽”传说相较于其他几个版本,更为具体,也有章可循。
另一个版本是乞讨老人除年兽。古时候的年,长得面目可憎,不仅头上长着角,而且还尖牙利齿。它常年居住在深海,等到除夕才爬上岸后*扰一方百姓,毁坏屋舍,吃掉牲畜。
于是,等到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为了躲避“年”的到来,无不携家带口的前往深山老林中。
这一年,桃花村的百姓刚要上山,恰好一个乞讨老人前来,见乡亲们都在关窗锁门,收拾行囊,目之所及之处都是一片慌乱。
桃花村的百姓无暇顾及这个乞讨的老人,只有一个善心的老婆婆,见老人可怜,施舍一番,并规劝老人一同随他们上山躲避年兽的*扰。
但乞讨老人笑着说:“婆婆不妨让我在你家中留守一晚,且看我如何赶走“年”。”老婆婆在半信半疑下,最终还是让乞讨老人留宿一晚。
等到半夜,年兽进村,发现有一户人家,灯火通明,门前还张贴着大红对联,瞬时被“吓”一大跳。
年兽缓过神便向着这户人家扑过去,不料院子里又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响声。院门打开后,老人身穿大红衣裳,大笑着看向年兽。年兽见此,狼狈而去。
第二天,人们回村,只见家家户户并无损坏痕迹,闻讯这才知晓“年”有三怕。看着满地的燃烧完的爆竹和门上贴着的红纸,无不欢喜。这事很快被传开来,于是家家户户争相效仿,自此年兽不敢侵扰。
从此,每年除夕,为了过年,家家户户贴对联、穿新衣、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