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兴化施耐庵陵园
不久,田里的稻已经抽穗秀齐,施耐庵又吩咐割未熟青稻,徐琪又照着办了,晒*青稻把屋里堆得满满的。此时,攻打平江(苏州)的朱元璋,军马突然发生瘟疫,每天倒毙许多。随军兽医提出要用未熟的粳、籼、糯稻作马饲料,方能救治。可是到哪里去弄这些饲料呢?朱元璋问军师刘伯温,刘抚掌大笑说:“这种奇药,我家老友施耐庵,早已准备好了,只等我们派人去买”。于是,朱元璋筹集巨款,派人前去购买。军马得救了,张士诚也很快被打败。
定居兴化终写成《水浒》
在祝塘时,施耐庵还与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搜集、整理梁山泊宋江等108名英雄好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据传,这本书中许多地名情节取材于祝塘,如有名的“三打祝家庄”,指的就是祝塘镇;“夜打曾头市”,其实是祝塘附近的曾家村。在祝塘和长寿之间,两河交汇处,有一条坝叫“十字坝”。
坝头路口开有一夫妻小店,老板秦阿大胆小怕事,其妻孙二娘办事泼辣。一天,施耐庵散步至十字坝,忽听酒店门口一片吵闹声,走近一看,原来一个民女正被恶棍调戏。只见孙二娘拔拳相助,三拳二脚,打得恶棍落荒而逃。施耐庵回到书房,就把秦家夫妻写进书里,还把十字坝写成了“十字坡”。在学馆后面有一条土岗叫后阳岗,一日饭后,施耐庵正在午睡,被岗上狗嚎叫醒,登高一看,原来是一个牧童在与一条大黄狗搏斗,黄狗上蹿下跳十分凶狠,牧童虽个子矮小,却结实、机灵,三两下竟将黄狗打死了。这触动了施耐庵的灵感,将牧童打狗一事写进书中,成了栩栩如生的“景阳岗武松打虎”。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旧部。施耐庵遂离开祝塘,并在兴化好友顾逖的帮助下,在白驹盖房,潜心创作。房西有一处芦苇荡,占地十余亩,芦苇繁茂、水鸟甚多,施耐庵以此为梁山泊,常和弟子罗贯中乘坐小船,登临其上,好不快哉。那时,朱元璋为治天下,广召人才,刘伯温推荐施耐庵,但施不愿为官,拒绝了朱元璋的征召。
不久,《江湖豪客传》写成,施耐庵感到书名太露,遂以《诗经》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的诗句,改名为《水浒传》。书稿一出,社会上争相传抄,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传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看到抄本,认为此书旨在煽动造反,联想到他拒不应召,随即作了批示:“此倡乱之书也!”之后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捉起来,关进刑部天牢。后在好友刘伯温的帮助下,以托病就医而获释。
对于施耐庵释放的原因还有一说:刘伯温去天牢探望施耐庵,被问及如何出狱,刘笑言“解铃还系铃人”。刘伯温走后,施耐庵反复推敲老友的话,终于被他想到问题的症结还在《水浒传》,朱元璋之所以生气,不就是因为农民起义引起了初掌天下的皇帝的恐慌吗。于是,施耐庵为保全家性命,续写了《水浒传》的后半部分:宋江接受招安,并替宋王朝四处征战,最后与李逵一起服用御赐之药自尽,至死也不反叛。朱元璋看后,果然龙颜大悦,再加上刘伯温的帮助,终于以“年老有病,交保就医”的名义被释放了。
获释后,罗贯中将其接到淮安隐居。洪武三年(1370年),施耐庵因受尽折磨,心力交瘁而病逝。然其写就的《水浒传》却经流传至今,成为与《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并称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文章来源: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
本文系“方志江苏”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媒体及公众号转载烦请获得授权!
长按下图二维码,阅读最新“方志江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