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前提下,身在抗日战场后方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压力也更加艰巨:
当时,中国共产党统共只有四万余人马,武器破旧,装备落后。
究竟要如何应敌,才能在战争中发展壮大、乃至于夺取最终的胜利,这个沉重的问题如同山一样压在中共总领导*的心上。
从哪里能够寻找答案呢?*将目光投向了书本当中。
众所周知,*爱看书,早在年轻的求学时期里,手不释卷的*就曾经被同学当成个“书呆子”。
不过,当读书成为了习惯后,*也逐渐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是切实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字里行间中找到它的答案。
这一次也不例外。
为了寻求一条能够正确指引中国共产党前行的道路,*的床头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从季米特洛夫到列宁,从国外的《战争论》到古代的《孙子兵法》。
*夜以继日地研读着这些军事政治家们的书籍,思考、发散,寻找中国共产党应该选择的方向。
就在这些思考当中,一个伟大而又聚集了中外军事家精华的思维逐渐成型:想要赢得战争,就必须从群众中入手,实行游击战。
在当时,“游击战”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名词,鲜有哪个国家、哪个朝代会主动在战争后方选择发动民众一起参与,然而,*却做到了:
1937年8月1日,*向身在南京、准备参与国防会议的*等人发出电报。
就在这封电报中,*首次提出了“游击战”的作战方针:
“……在整个战略方针下,红军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对面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所以我们不能在战术上收到束缚,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出红军的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