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冯骥才
那时候冯骥才应一家刊物之邀赶写中篇小说《感谢生活》,写完后精疲力竭地把厚厚的稿纸递给妻子,企望得到赏识。顾同昭凝神读了一遍,感到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都不甚理想,摇着头说:“不行,不能发表。”冯骥才写得很累,又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心里着急,随手把钢笔“咔嚓”一声撅成两段。顾同昭受了委屈,哭着说:“我是最后一次给你提意见了,可我还是要说,这样的稿子决不能发!”过后,冯骥才冷静下来,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怀着内疚的心情重新改写,直到妻子满意。
80年代中期,冯骥才被推选为天津市文联常务副主席。文联下属九个协会,要办三个文艺刊物,要管对内、对外艺术家的送往迎来,还在筹建文联大楼……冯骥才忙忙碌碌,只有晚上10点钟以后可以写三四个小时的东西,但他仍坚持创作了《怪世奇谈》《一百个人的十年》等作品,这和妻子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冯骥才与巴金等
天津市当时新建“劲松楼”,这是80年代天津最早的电梯高层住宅,一些专家、学者从平房、旧楼搬进新房。冯骥才一家也搬了进来。1986年12月,冯骥才家中被窃。当时冯骥才夫妇都在外地,冯骥才之子报警。
经警方侦察,原来盗窃分子是通过高层楼道的玻璃窗窜到失主家阳台,击碎房间玻璃,进入室内,盗走松下牌450型录相机,损坏了一些工艺品。一时间媒体纷纷报道,成为社会热点。经警方周密侦察,十几天之后此案被破获,盗窃分子住在冯骥才家附近,对环境比较熟悉,曾因盗窃、斗殴被判过刑。警方派员把被盗物品送回冯家。
过去远亲不如近邻,但是80年代住进新楼后,“邻居”这个词,仅代表房顶上桌椅的拖拉声,楼道里一闪即逝的身影,各家关起门来过日子,没了大杂院的说笑、胡同口的关照,谁也不去打听别人家的事,人际关系的淡漠,真还有些不适应。好在冯骥才和夫人的感情没有变,虽然他们很少有闲情逸致,几乎从不逛公园、商场,甚至连一起看电影、看戏的机会也很少,但感情却越来越牢靠,妻子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