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身上,有着多重身份:作家、编剧、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始人、古董鉴赏家……
只有小学毕业的他,成为京圈的文学大佬,50年代的人,历经了时代的动荡,前路飘渺不定。
马未都童年时期,总往医院跑,因为他的父母在那儿工作。
他在内科病房的消毒室里看到一本《内科学》,砖头那般厚。马未都当时觉得肯定没人要,夹在胳膊底下就带回家了,特别喜欢,没事就翻。
父母书架上的书,也被他翻遍了。
他最爱《红楼梦》,读到林黛玉去世,贾宝玉出家,偌大一个贾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读到末尾,马未都只觉心底泛起一阵悲伤。
年轻时的马未都
下乡插队结束后,马未都回城当了几年的机床铣工,日子过得挺无聊。闲暇时光,他看不同的书,觉得书中的世界是那么奇妙。
在命运的趋势下,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笔名瘦马。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发表第一部小说《今夜月儿圆》,讲述工人的朴素爱情故事,那是他真实的生活经验。
这部小说整版刊登在《中国青年报》,发行量500万份,成为当时的爆款。
马未都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刊登在《中国青年报》
马未都火了,天南海北的读者给他寄信,最初他还认真地一封又一封地回复,可是几天之后,他的信在家里堆成了山。
他回忆:“当时我想一封封回信的,后来我发现,这根本无法完成,因为光看信都要用掉半年时间。”
之后,小有名气的马未都被调到《青年文学》做编辑。
这可把马未都乐坏了,不用再做机床铣工了,早上迎着朝阳,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去上班,高兴得不行。
年轻时的马未都
他咧着嘴来到《青年文学》编辑部后,却笑不出来了。
马未都发现自己的同事全是文化人,有知名作家,也有记者,很多老编辑都是他仰慕已久的偶像人物,只有自己一个小学没毕业的“文盲”。
不过他也不自卑,谁让咱肚子里有墨水呢,他在内心对自己说,一定要比别人做得好,认真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年轻时的一切都是美好难忘的。
马未都仍然记得二十几岁,独自去新疆那次旅行,一个人在那里呆了40多天,他一度想写篇游记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他对文字,有种天然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