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介绍,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数百位会员,闻令而动、争上火线,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白衣天使们进入武汉主战场、进入抗疫一线,就是战士。当时和未知病毒零距离接触,每个人都有牺牲的危险,但是海归医生们都把自己的安危置之脑后,甘愿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牺牲。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的海归女医生严丽,就是这样一位甘愿牺牲、无私奉献的“逆行者”。据詹启敏介绍,严丽是主动放弃春节休假返回武汉抗疫一线的。本来她已经到达机场准备飞回老家,得知武汉疫情严重时,当场把机票撕了,毅然决然回到急诊一线与战友们并肩作战,承担了繁重的救治任务,直到武汉疫情缓解。
詹启敏说,像严丽这样的海归医生还有很多。此外,在后方,欧美同学会医师学会的许多学长积极筹备、捐赠医疗物资驰援一线,特别是最初医疗物资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得到广大海外学长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这些宝贵的医疗物资,在武汉战疫、湖北战疫的早期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祖国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詹启敏表示,中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以形容为“一次闭卷考试,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在社会治理和应急体制方面的能力,同时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特质也是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医务人员和全国人民无论在一线还是居家,每个人都做出了贡献。
海归名医为海外留学人员全方位答疑释惑
目前,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还有许多国家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尚有不少留学生身在海外,这次欧美同学会邀请海归好医生与海外留学生在线对话,初衷与愿景就是维护海外留学生的“健康安全和正当权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来自纽约、伦敦、东京、悉尼等世界十大城市的数十位留学生代表,围绕个人防护、感染风险、预防措施、疫苗研制、心理健康、群体免疫、疫情前景等向医学专家们提问,詹启敏、吴尊友、郑宏和武汉分会场的部分学长一一给予解答。
针对留学生提出的如何加强自我防护的问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夏文广建议,疫情期间出门时,除了戴口罩和采取常规消毒措施外,尽量选择步行或者自驾车出行,避免与人群接触,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黏膜等,勤洗手,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民众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程才建议,合理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比如摄入鸡、虾等高蛋白物质,多吃容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针对旅游途中的防控,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郑宏建议,避免到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出行前,要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详细了解。即便是前往低风险区,也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能麻痹大意。老弱病残孕等免疫力较差的群体,最好不要外出旅游。
针对疫情期间海外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医生王芙蓉表示,留学生远离祖国,周边又没有什么亲人,心理问题是共同问题。有些心理问题非常明显,有些不明显,比如头晕、头疼、咽喉不舒服、脖子疼、心慌心闷、四肢疼等都可能是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的。识别心理问题之后,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如果待在家里就适当做些室内运动,其次是通过唱歌等给自己减压,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
学长们为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答疑解惑,让海外游子感受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为世界安危担当 为人类健康尽责
命运与共,天下一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在许多国家肆虐。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刻,为世界安危担当,为人类健康尽责,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欧美同学会举办这次在线对话活动,邀请曾奋战中国抗疫一线的医学专家,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学知识、实战经验,在线答疑排忧解惑,不仅是面向中国留学生群体、华人华侨传播防疫抗疫的医学知识,同时也是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为推动全球战胜疫情贡献力量。胸怀仁爱之心,践行互助之义,济人之困,解人之忧,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宝贵的“中国经验”。